■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
責任,在創新中拓展
■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
連續五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兩大石油企業不僅深化了“責任”二字的內涵,而且也拓展了“責任”二字的外延,在履責之路上做出了更多努力。
2007年初春,乍暖還寒,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先后發布了2006年社會責任報告,向公眾展示了各自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公民形象。這也是兩家公司第一次將社會責任報告與財務年報分開,獨立發布。這樣一個多維度的企業信息披露平臺的搭建迅速在社會上掀起一股“企業社會責任”熱潮,也帶動不少企業重新審視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五年時間匆匆飛逝。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公司的第五個社會責任報告也已新鮮出爐。五年的歷程,兩大公司是否能夠更成熟地做好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從完整性、實質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讀性等多角度審視,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相比之前的四次,有哪些改進和突破?還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邀請國內部分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專家進行了深入解析。
報告中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在一些考核項目上沒有“量化”的指標。如“較低”的員工流失率、“較高”的員工滿意度、給投資人“合理”的回報、向利益相關者“定期”匯報都語焉不詳。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中肯地評價,整體而言,兩份社會責任報告在延續性、完整性及可讀性上都做得比較好。“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報告更能體現出科學二字。”
對社會責任報告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延續性的特點,應該定時、定量、定性地做出企業每年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關聯信息披露,同時在內容上要做到明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范疇,履行社會責任的角色,同時適當對社會所關注的重點議題做出回應。
中國石油的報告從可持續的能源供應、負責任的生產運營、重人本的員工發展,促民生的社會公益四大塊集中披露了其在2010年社會責任擔當方面所做的工作、解決的問題和取得的業績,且以單獨出國別報告的方式展示了其在海外市場社會責任的擔當。中國石化的報告則在“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的大主題下,系統披露了其在保障能源、優質服務、安全綠色運營、踐行低碳發展、悉心關愛員工、竭誠回報社會等方面的具體內容,而其在海外市場的履責情況在海外社會責任報告中單獨介紹。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吳浣苓認為:“兩份報告的編寫都參考了通用的國際標準和行業標準,聽取了國內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不僅做到了規范,而且內容十分完整。”五年來,兩大石油公司的報告基本涵蓋了所有非財務業績,且都有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做支撐,既有理念的闡釋、制度的介紹,也有定性的介紹、定量的分析。
細讀兩份報告,也不難發現一些新的元素。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同盟特邀專家郭毅表示:“今年兩大石油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數據指標更全面了,版式及內容更靈活了,且注重從民生的角度披露信息。”他認為,以前的報告雖然非常規范,也突出了行業特色,但行文比較呆板,政治色彩較濃,而現在典型數據的羅列、工作照片的篩選、版式的設計都更加精細了,且有很多來自受惠方的故事,增強了可讀性。

此外,郭毅認為,兩大公司新發布的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都注重將內容和時代的最新要求及社會對企業的期待緊密相結合。比如,考慮到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公眾對兩大企業找油、找氣的能力及國際市場的表現更為關注,因此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都更加詳細地披露了在增強可持續能源供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考慮到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兩份報告均對各自“十一五”期間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同時也對接下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比較五年來,兩大油公司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還有一個明顯變化,他們開始注重報告的平衡性,也就是不回避生產運營中發生的安全及環保事故,在管理環節出現的負面信息。”郭毅指出,這是非常難得的一點變化。
在中國石油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中,總經理蔣潔敏在致辭里明確表示:“2010年公司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但仍未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在其后強化安全生產一欄的重視承包商安全板塊,再次提及“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事故,并表述了事故發生后公司是如何將事故教訓轉化為提升制度管理的措施和辦法的。
2010年3 月下旬,河南安陽市一些車輛在使用中國石化安陽石油分公司部分加油站93號乙醇汽油后,出現汽車抖動、尾氣排放異常等現象。部分車輛出現氣門座磨損、火花塞損壞等故障,引發了客戶投訴和媒體熱議。中國石化在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中,也沒有回避2010年的這起“問題”汽油事件。在提供優質的服務這一模塊中,通過《一滴油的故事:對質量事故決不姑息》一文披露了相關事件的處理過程及反思。
“客觀、規范、誠信、透明是我們編寫報告的原則,我們每年都會在報告中留出一部分版面來披露管理和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中國石油辦公廳主管社會責任報告編寫工作的負責人表示,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寫不是簡單的文字工作,而是一個管理信息的集成,報告編寫要建立在大量調查及數據匯總、審核的基礎上。
為了做好客觀、公正地披露信息,今年兩大石油公司都分別在報告中做了有關產品質量方面的信息專題,系統介紹在產品升級、提供優質服務方面開展的重要工作。同時,也都引入第三方的評價。郭毅表示:“強調全面的社會責任管理,將社會責任的履行嵌入公司的常態治理之中,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和批評,這是一個企業公民的最高境界。兩大公司雖然已經在這方面邁出了很大步子,但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
從兩大石油公司發布的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可以看到,他們非常注重各方利益的平衡。目前,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和發布已經成為中國石油履行社會責任、加強社會責任管理的具體行動,重要環節。中國石油已經形成了通過社會責任報告增加與社會及各利益相關方溝通的機制與渠道。“我們特別開通了企業社會責任信箱,一方面增加了公司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可以及時感知到社會及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評議及要求。”中國石油辦公廳主管社會責任報告編寫工作的負責人如是說。
《中國石化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主要參與人、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經濟政策研究所劉劍平處長介紹說:“中國石化充分分析自身業務對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環境復雜多變帶給我們的挑戰,努力了解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在重點關注CSR核心議題的基礎上,進一
步明確了社會責任基本
思路、工作目標、任務
和保證措施。”
據了解,當前,中國石化已建立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基地,與中國社科院形成院企合作研究機制,同時組織編寫了“每一滴油都是承諾”專著,探索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與管理。通過努力,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責任體系,將社會責任工作更緊密地與公司的發展戰略、日常運營、企業文化和社會實踐等方方面面相融合。
但是,吳浣苓認為,報告中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在一些考核項目上沒有“量化”的指標。如“較低”的員工流失率、“較高”的員工滿意度、給投資人“合理”的回報、向利益相關者“定期”匯報都語焉不詳。
鐘宏武表示,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兩大石油公司仍然有較大改進空間。比如,除了對企業應承擔的核心社會責任有所回應外,對于公眾和媒體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敏感問題應予以解釋。比如對高利潤去向的清晰說明,對重大安全事故的詳細講述及客觀分析,對油價形成機制的闡釋、對油荒成因的分析等。
“此類公眾特別想知道的問題,雖然有些并非是企業能夠解決的問題,但企業也應該持著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客觀披露。只有透明了,才會收獲理解和支持。”鐘宏武如是說。
我國石油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中付出了艱辛努力,在更好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也做出了較大改進。但吳浣苓也認為,與媒體關系以及公眾網民的互動是兩大油氣社會責任方面的軟肋和短板。接下來,如何縮小企業自我評價與外部社會評價之間的差距,不僅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各利益相關方,尤其是與媒體和公眾的溝通,而且需要更加開放地建立從外到內的信息響應機制,使得社會責任報告做到利益相關方關心什么,報告回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