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薛 毅 孫 瑾 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
食品工業是關系民生的重要行業,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中國2010年食品工業的產值近6 萬億元人民幣,與2009年相比,增長幅度達22%。食品工業占中國所有工業產值的比重超過了10%,其在近15~20年期間,一直位于中國工業的前列。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企業大約3000家,2010年食品添加劑產量達到712 萬噸,比2009年增加了11%;銷售收入達到719 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增長了12.5%;出口創匯32 億美元。從總體看,食品添加劑占我國食品工業的份額約為2%。這一比例并不算高。
著色劑主要指的是天然色素、焦糖色素和天然提取物色素。2010年的產品產量為35 萬噸,銷售額達30 億元人民幣。
2010年產品產量達到62 萬噸,銷售額近30 億元人民幣。
2010年,甜味劑總產量約130 萬噸,比2009年增加11%,其中化學合成高倍甜味劑產量約12 萬噸,糖醇類甜味劑約為115 萬噸。
2010年該類產品的總產量約24.5萬噸,比2009年增加了13%。
2010年該類產品的產量約為12.1萬噸。
包括味精、檸檬酸等大宗產品,2010年的總產量為447.9 萬噸。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食品添加劑產品都是應用于食品加工業的中間產品,而不是面對消費者的終端產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限量和使用范圍必須遵守相關國家標準和規定,這是非常嚴格的。另外,食品添加劑產品跨數個行業,種類繁多,有些產品產量較小;同時,天然、生物技術產品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在全球,食品添加劑品種有25000多種,常用的添加劑品種有5000 多種。到目前為止,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500 多種,其中食用香料有1800 多種,食品添加劑單一品種有700 多種。在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產品中既有合成的化工類產品,也有天然提取物質、微生物發酵產品、醫藥類產品,涵蓋多個領域。
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內的企業與其它行業相比具有企業數量多,企業規模以中、小型居多,相對分散等特點。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已經開始出現企業集中、規模變大的趨勢。另外,除了沿海的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食品添加劑行業相對發達以外,中部地區的一些省份食品添加劑行業現在也蓬勃發展。
新技術和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的引進以及應用,包括自主創新,都為行業內企業的經濟效益、產品質量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4年,我國頒布了食品中使用糖精劑量的規定,這是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的第1 個規定。
1977年,我國開始改革開放,國家標準計量局發布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n50—77)。
1981年,國家標準總局、衛生部提出并制定和頒布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81),這是GB 2760的第1 個版本。
1982年,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這是對食品和食品添加劑企業的一個最基本要求。
1986年,由國家衛生部發布并實施《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1986)及《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這是GB 2760的1986年版,原來是由國家標準局和衛生部共同發布,1986年修改以后變成由衛生部直接發布。
1995年,國家頒布實施了正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6年,對GB 2760進行了修訂,發布《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1996)。
2002年,衛生部頒布《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及《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
2007年,衛生部組織修訂并發布《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2007),現在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標準版本即是2007年版的。
2009年2月,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代替1995年頒布實施的《食品衛生法》。
2010年3月,衛生部發布《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將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納入行政許可范圍。
目前,G B 2760新的修訂版(2011版)馬上就要頒布實施了。
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部門法規、規章有《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審查通則》。
標準有《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GB 14880)、《食品用香料分類與編碼》(GB/T 14156)和《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和方法》(GB 15193)。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行政許可于2010年頒布,目前正在實施。它不僅涉及到中國的生產企業和外資的生產企業,還包括進口的相關產品都要獲得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行政許可,才允許在中國境內使用。
包括未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未列入GB 2760、GB 14880標準中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和未列入衛生部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已經列入到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但要擴大使用范圍或者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也必須申請行政許可。
申請人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交安全性評估資料;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及相關人員對提交資料進行審查,60 個工作日內組織審查,依法予以許可或不予許可。
2010年3月15日衛生部通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并于3月20日發布實施。《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是對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行政許可的一種細則或者解釋,其主要內容有: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范疇;對新申請的食品添加劑的基本要求;技術上確有必要和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所申報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使用原則,包括使用的范圍、使用限量和在什么情況下能夠使用;申報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資料要求;食品添加劑新品種行政許可的程序;食品添加劑再評估的一些要求。
按照衛生部《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的要求,申報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應提供下列材料:所申請添加劑的通用名稱、功能分類、用量和使用范圍;證明技術上確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資料或者文件;食品添加劑的質量規格要求、生產工藝和檢驗方法,食品中該添加劑的檢驗方法或者相關情況說明;安全性評估材料,包括生產原料或者來源、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生產工藝、毒理學安全性評價資料或者檢驗報告、質量規格檢驗報告;標簽、說明書和食品添加劑產品樣品;以及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允許生產和使用等有助于安全性評估的資料。
申請食品添加劑既有品種擴大使用范圍或者使用量的,可以免于提交前款第四項材料,但是技術評審中要求補充提供的除外。
申請首次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出口國(地區)相關部門或者機構出具的允許該食品添加劑在本國(地區)生產或者銷售的證明材料;生產企業所在國(地區)有關機構或者組織出具的對生產企業審查或者認證的證明材料;受委托申報單位應當提交委托申報的委托書。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審評程序如下:審評依據國家的《行政許可法》和《衛生行政許可管理辦法》;過程包括:遞交申請——確定是否受理——公開征求意見——專家的技術審查——發布結果。與原來的食品添加劑衛生許可申請過程相比,取消了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初審。
按照食品安全法,現在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的規定,即國務院2005年頒布實施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