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輯】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表示,到3月底, 1176家乳制品企業中,有643 家企業通過了生產許可重新審核,107 家企業停產整改,426 家企業未通過審核。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正在依法注銷未通過審核企業的乳制品生產許可證,未通過審核和停產整改的企業一律停止生產乳制品。全國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生產許可重新審核工作已全部結束。
201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由工信部、發改委、質檢總局三部委牽頭進行乳品行業項目(企業)審查清理及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核工作。通知表明,企業應配備相應檢測設備,對三聚氰胺、抗生素、農殘等64 項指標進行自檢,不得進行委托檢驗。通過重新審核的企業,方可繼續生產銷售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奶粉。
沒有通過審核的企業多數是生產規模比較小的企業。按照工信部規定,乳品企業進入的門檻大幅提高,乳品企業要想拿到生產許可證的話必須在3 個方面通過產業政策的審核。首先是生產條件,必須達到日生產處理鮮乳能力300 噸以上。第二是新建乳品加工項目和已有的乳制品加工企業的距離必須在100 km以上。第三是改擴建項目必須有穩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產業。只有通過工信部產業政策的這個標準,才有資格參加質監部門的生產許可條件的審查。李元平稱,未獲通過的企業,很多是卡在沒過“自檢”關上。
據悉,通過審核的乳制品企業出廠產品,質監部門每周還要對其進行抽檢等,尤其是嬰幼兒奶粉,企業需對出廠產品批批檢驗,質監部門也會加大抽檢力度。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北京檢查乳品企業審核工作時亦表示,今后無論是質監部門還是企業,都要保證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核的質量。
對于此前生產的合格產品怎么辦?根據規定,被注銷乳制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自4月1日起,停止生產各類乳制品,此前生產的合格產品,允許在保質期內繼續銷售。
被注銷乳制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經過整改,可以在自愿前提下再提交申請,質監部門將按照新申請企業的行政許可程序繼續辦理生產許可證。
在這輪“大整頓”中,被淘汰的企業如何處置?有業內人士建議,被淘汰企業可以轉型,生產乳飲料等產品,從而利用閑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