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永東(遼寧省鞍山市消防支隊)
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氣公司液化氣管理所發生爆炸,由此引發的火災造成44傷亡,燒毀了兩個400立方米的球型儲罐,同時使4個100立方米的臥式儲罐嚴重受損,另有儲罐附近的8部槽車被燒毀,該廠對面約150米的棉花庫燒毀。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謂慘重!
近幾年來,工業和民用液化石油氣泄露和爆炸的事故更是頻繁發生。由此我們想到了在石油工業日益發展的今天,液化石油氣作為民用燃料和工業燃料(原料)應用日益廣泛,大大小小的液化石油氣儲罐站也隨之增多。尤其是農村,許多站單罐運行,設備極其簡陋,儲罐和民用小鋼瓶“超期服役”現象嚴重。這些狀況所引發的火災危險性逐漸增大,所以加強對液化石油氣供應和使用過程中消防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按其功能分為儲存站、儲備站和灌瓶站,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和儲存液化石油氣、接收空瓶和發送空瓶、回收處理殘液、維修鋼瓶及本身的設備。下面,筆者就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液化石油氣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
液化石油氣是一種易燃易爆、極易揮發的氣體,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及其混合物,由于溫升快、壓力增長快、體積膨脹系數較大,爆炸極限低、比重大等特點決定了它有較大的火災爆炸危險性。液化石油氣儲備站屬甲類火災危險性企業,按《城鎮燃氣設計規范》規定,應設置在本市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或上側風側,且應遠離居住區、村鎮、學校等人員集中的區域。但由于經濟發展和城市規劃等原因,有些初建時已符合防火設計要求的液化氣儲配站,現在已被居民區或工廠等包圍,防火間距嚴重不足;有的液化氣站由沒有資質的單位設計施工,造成了設備、材料質量差,設計安裝不符合要求;還有些液化氣站注重效益、忽視安全,職工上崗之前未經任何方面培訓,不配發防靜電工作服,制度要求不嚴,致使職工違章操作;液化石油氣儲罐屬壓力容器范疇,按勞動部要求,應有當地勞動局鍋檢所定期檢驗,但有的站只顧生產,不認真遵守校驗制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住宅樓已向小區化發展,液化石油氣管道供應逐漸走進人們生活。在一個生活小區內,設置一個瓶組間,通過管道向用戶供應液化石油氣,這樣大大方便了用戶和儲配站。管道集中供應可采取瓶組自然氣化、瓶組強制氣化、氣化站、混氣站等方式。小型的居民區一般采用自然氣化方式一加壓入戶、單戶調壓、供氣管道采用“上環下行”的供應方式,管道供應的氣有管材、閥門、儀表等供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準和規范。瓶組供應系統的氣瓶采用50Kg、必須設置兩組,一備一用,且使用瓶組與備用瓶組數量相等。瓶組間的設置執行《城鎮燃氣設置規范》和《建筑設置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
我們日常使用的液化石油氣鋼瓶一般為YSP——15型民用小鋼瓶,充裝量限度為15Kg。鋼瓶在使用過程中,由保養不當(如長期置于潮溫環境中和用火烤熱水燙)造成外部銹蝕嚴重;或者由于液化石油氣中的硫成分沒有完全被脫除干凈,致使鋼瓶內部被腐蝕;還有的液化石油氣鋼瓶出廠時就根本不符合國家有關標準,不合格的原材料及焊接技術形成了鋼瓶先天的隱患。建設部和勞動部于1996年公布的八個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產廠家均不同程度地在鋼瓶壁厚、耐壓強度及耐壓時間、氣密性等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以上都有可能導致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鋼瓶爆裂甚至液化石油氣爆燃。因此GB8334——87《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中規定鋼瓶應定期檢驗(使用二十年以內的每五年檢驗一次,使用二十年以上的每兩年檢驗一次),不合格的應進行報廢處建立有領導負責制逐級責任制和生產崗位防火責任制,建立義務消防隊,定期學習消防知識和滅火技術,加強設備管道的檢查維修,杜絕跑、冒、滴、漏現象,嚴禁在生產區隨意放氣或倒殘液。
由于防火設計需要,液化石油氣儲備站大都位于距城市居民區較遠的地方,為方便用戶,一些站便在市區設置了瓶裝供應站,用來向用戶收取空瓶、發放實瓶。瓶裝供應站的瓶庫與站外建筑物的防火間距應按《城鎮燃氣設計規范》中規定,并應分設實瓶區和空瓶區。對于瓶裝供應站的防火安全,應首先建立安全防火責任制,確定供應站站長為本站安全防火第一責任人,負責本站的安全消防工作,職工嚴格執行供應站防火安全制度,交接班時同時交接防火情況。同時,職工應認真檢查出入站的鋼瓶,做好出站瓶檢查、試漏工作,不合格瓶不準出站,漏氣瓶應及時交會儲備站,在供應站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積極向用戶宣傳液化石油氣使用常識:會上調壓器、會點火、會調風、會通堵、會試漏、會處理一般事故;嚴禁摔滾、砸及拖拉鋼瓶,供應站內禁止吸煙,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站內職工應積極參加消防安全演練,保養維護消防器材,發生火災積極進行補救。在檢查中我們發現有的小型液化氣儲罐站在居民區設置收瓶點,這些收瓶點將實瓶和空瓶都露天放置,即無防范設施,又無滅火器材,從業人員也未經過培訓,根本不懂得有關液化石油氣方面的知識,一旦發生泄漏事故會嚴重危及附近居民和建筑的安全,應堅決預以取締。
采用汽車槽車運輸液化石油氣常見于各儲配站,槽車的安全狀況是否良好,司機和押運員是否具備相應的技術和安全常識,直接關系到能否安全運輸、裝卸液化石油氣而不發生事故,因為當車槽罐裝的過滿,特別是炎熱夏季,罐內液化石油氣隨溫度升高而使液體體積迅速膨脹,罐體發生破裂或沖開閥門,就會使液化石油氣大量外泄;當槽車卸車時,液化石油氣在動力作用下經管道輸入儲罐,一旦接頭不緊或膠管脫落失控,或卸車時汽車罐體無制動裝置或制動裝置失靈,發生滑坡,都可以將金屬接頭拉斷,使液化石油氣大量噴出;由槽車直接向鋼瓶充裝也會造成液化石油氣泄漏。如果在運輸或裝卸過程,將殘液倒空并經過蒸氣吹掃的鋼瓶經外觀檢測、壁厚實驗、水壓實驗和氣密性實驗等程序后,合格的被檢翻新,不合格的是報廢。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民用液化石油氣鋼瓶事故的發生率。
另外,在這里還有必要談一下關于液化石油氣泄漏的補救措施.最關鍵的一點要根據泄漏量的多少、氣體擴散的范圍,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熄滅一切明火,杜絕電火花和靜電火花,與此同時應在泄漏區或用噴霧開花水槍稀釋氣體濃度;當發現管道或設備泄漏時,應立即查出泄露源,關閉來氣方向的閥門;若是儲罐的設備、閥門泄漏時,應采用壓力水或利用烴泵將泄漏的儲罐內的液化石油氣置換到其他儲罐內。
液化石油氣使用不當所引起的火災,在我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防火救災是每個公民義務和責任,而“防患與未然”的安全意識則時刻應扎根在每個公民的思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