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調控與監測處
狠抓基礎開拓創新提升統計監測水平增強調控決策能力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調控與監測處
國土資源統計監測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隨著國土資源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斷深入,統計監測工作的信息、咨詢與監督作用日漸凸顯。自從國土資源政策參與宏觀調控以來,如何完成新時期賦予國土資源部門的重要使命,更好地履行參與宏觀調控的職能,對國土資源政策的力度、節奏和效應能夠全面了解和客觀評價,對國土資源管理行為、資源開發利用狀況、行業動態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管,加快建立與國土資源形勢分析相適應的統計監測工作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省廳調控與監測處自2010年下半年正式組建以來,在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處室的大力支持下,圍繞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工作,按照“三定”方案賦予的工作職能,將統計監測作為加強和改進國土資源管理與調控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確立了“準確監測、深度分析、及時反應、當好參謀”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推進國土資源統計監測“一表、一庫、一平臺”的工作目標,初步形成了功能較為齊全的統計監測信息服務體系。
(一)統計工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是切實加強國土資源統計監測工作組織領導,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國土資源調控監測工作的通知》(浙土資發〔2011〕29號),明確了統計監測的工作職能、崗位要求和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了“逐級上報(或直報),同級匯交”的組織架構體系和業務工作模式。二是建立健全國土資源統計監測報表制度,印發了《浙江省國土資源管理形勢分析統計監測報表》(浙土資辦〔2011〕59號),細化了統計監測的工作內容、職責分工和方法步驟,規范了數據采集、審核、處理、分析、交換、發布于一體的統計監測全過程業務流程。
(二)統計支撐體系加快形成。一是建立國土資源統計監測報表體系(“一表”),梳理了反映國土資源領域全貌的核心指標,初步整合了包括國土資源及其調查、勘查、計劃、管理、保護和利用的相關統計數據,開展了規范統一、優化整合、實時更新的統計監測數據庫建設(“一庫”),及時編制并發布了《浙江省國土資源統計季報》。二是開展國土資源統計監測數據采集與處理系統開發(“一平臺”),基本完成了接口業務系統、支持網上直報、具備審核管理、實現監測預警、強化決策分析的功能模塊設計開發,初步實現了地政管理“批、供、用、補、查”統計信息和業務系統的關聯整合與集中展示,目前正在部署開展省、市、縣三級系統測試。
(三)統計分析能力逐步增強。一是完善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制度,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統計監測報表,加強監測信息的開發利用,及時編寫形成了《浙江省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并向國土資源部、省政府做好了季度分析報告報送工作。二是建立國土資源形勢分析會商制度,定期召開統計監測與分析聯絡員會議,切實加強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共同研究,對國土資源管理及其開發利用狀況總體運行態勢及其局部特征變化做出判斷與分析。
雖然我們在統計監測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當前國土資源管理的新形勢、新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土資源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和綜合監管的需要,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統計監測數據基礎薄弱、質量亟待提高。由于各相關處(室、局)和地區信息化建設差距較大,部分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和數據資源積累相對滯后,使得國土資源宏觀調控核心指標數據的自動匯總、實時生成還未全面實現,相當部分統計監測數據來源于定期報表的人工錄入,手工填報中漏填、亂填、錯填報表現象時有發生,數據的及時性、真實性需要進一步檢驗;另外,反映國土資源管理各環節數據間的邏輯關系還未理清,不同部門數據之間銜接不夠,數據的完整性、邏輯性難以保證。
二是國土資源形勢分析能力仍有提升空間。統計監測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總體不夠,統計監測形勢分析主要以事后評述形式體現,加之,受監測頻率、數據質量和統計滯后性等因素影響,當前開展的季度形勢分析還難以反映當前國土資源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對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做出及時判斷,尤其對國土資源運行趨勢和潛在風險的科學預警預測尚有相當大的困難,無法有效發揮信息引導在國土資源調控決策中的積極作用。
三是統計監測與綜合監管并未實現有效銜接。一方面,統計監測指標體系設置還未充分反映綜合監管需求,統計報表、專題研究和動態信息等并未主動適應目前的綜合監管方式。另一方面,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開發利用中產生的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監管信息也不能在當前的監測指標體系中得到有效反映,急需建立一個貼近監管、服務監管的統計監測支撐平臺,加快建立綜合統計監測監管異常情況的快速反應與處理機制。
四是統計監測隊伍建設滯后、人員素質不高。統計監測是一項長期繁瑣而艱巨的基礎性工作,任務多、難度大、涉及面廣,不僅要求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而且還要求具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奉獻精神。但目前不少地方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仍然缺乏健全的統計機構和穩定的工作人員,加之缺少相應的激勵與懲戒機制,從事統計監測的人員數量和素質總體上與所承擔的工作任務極不相適應,從而給數據填報的及時性和正確性帶來了很大困難。
2012年及下一步統計監測的總體思路:提升站位,主動作為,圍繞提升國土資源調控決策能力這一主線,深入推進國土資源統計監測“一表、一庫、一平臺”建設,全面提升統計監測的及時性、正確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強化統計基礎、提高數據質量,積極發揮調控監測的職能作用。近期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統一管理、提高數據質量。一是要加強數據規范管理。結合綜合監管需求,整合國土資源數據,完善統計監測核心指標及其報表體系(“一表”)。進一步改進數據采集處理手段,逐步縮短數據從采集到處理發布的時間,全面提高統計監測信息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統計監測數據庫(“一庫”)的綜合監管服務功能。近期要抓緊制定下發浙江省國土資源數據管理暫行辦法,切實加強國土資源數據的統一管理與共享服務。二是要進一步拓展統計監測領域。加強與宏觀經濟數據庫的信息資源共享,逐步建立與相關部門間的信息交換機制,協調落實將土地開發利用情況納入省統計局“企業一套表”制度體系。開展產業集聚區、海洋經濟示范區等用地情況監測評價,科學指導產業集聚區、海洋經濟示范區的土地利用與開發建設,使集聚區真正成為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先行區、節約集約用地的示范區。
(二)加強形勢分析、提升信息引導。一是要進一步提升形勢分析水平。全面建立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制度,努力做到月度有情況、季度有分析、年度有報告,通過相對固定的形式或渠道上報、發布,逐步形成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品牌。二是要進一步加大綜合性信息報送力度。結合統計監測數據,廣泛收集、深度挖掘、重點反映國土資源事業發展與改革中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舉措、新經驗。在加強綜合性信息報送的同時,深入開展調研,隨時進行分析,力求信息“增值”,及時將大量信息綜合整理成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調研報告,更好地發揮信息引導作用。
(三)加強綜合監管、抓好平臺建設。一是要深入探索國土資源綜合監管模式。深入開展國土資源綜合監管業務分析,進一步完善包括“批、供、用、補、查”的土地監管服務體系和“探、采、用、儲、查”的礦產監管服務體系,研究建立起與當前機構設置特點相適應的“分級管理、權責明確、規范透明、運轉高效”的國土資源綜合監管機制。二是要加快建立綜合統計監測監管平臺。加強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和地政、礦政各類業務應用系統整合,強化綜合統計監測監管平臺的數據保障與支撐。加快開展浙江省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監測監管平臺(“一平臺”)總體架構設計,統籌規劃覆蓋我省國土資源系統全業務、全流程的綜合統計監測監管平臺,加快實現對國土資源管理行為、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監測監管。
(四)加強工作考核、推進隊伍建設。一是要不斷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涵蓋數據催報、形勢分析、信息報送、績效考核等一系列內容的工作制度,規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將統計監測工作納入年度國土資源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并逐步納入耕地保護責任制考核體系之中。二是要加強統計監測隊伍建設。各地要抓住政府換屆和機構改革契機,積極爭取擴大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將統計監測職能明確落實至具體處(科、室),加快建立一支業務精、素質高的調控監測隊伍。同時,省廳將定期組織開展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市、縣兩級統計監測人員的工作水平和業務素質,全面提高統計監測人員的數據填報、信息報送、形勢分析和調查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