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巖
高油價時代物流企業如何突圍?
文/馬巖
盡管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有所回落震蕩,但國內汽油批發價仍是一路狂跌。而國內兩大石油巨頭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零售價卻還都是發改委規定的最高限價。批發價一降再降,而零售價卻不見動靜,這種怪事也只有壟斷企業把持下的當前才會出現。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由于我國大部分石油資源仍在兩大集團手中,因此在國際油價暴跌時,兩大集團可以有效地左右發改委推遲或者不進行成品油調價。由此可見,在此情況下,與此利害攸關的大大小小的運輸型物流企業如何應對就顯得至關重要。
而加油難也是高油價背后的隱形推手之一。據了解,隨著近兩年大部分民營煉油廠停產,導致了現時很多油站都沒有油,即使有油的油站也只能限量供應,結果是路上的車輛只能是找油站、找油、幸運的加限量的油,這樣一趟車跑下來要比平時多耗上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甚至困在路上等拖車救援。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油價的上漲,而且對企業特別是物流企業來說,本來利潤已經因為成本上漲而所剩無幾,還因為耗時耗力找油而少跑了三分之一的業務。
的確是危機重重。而廣大專家和物流業內人士們為了化解這種危機,也在艱難地探索一條為能使物流企業健康發展的陽關大道。
應對高油價最常見的反應就是運費上調。由此轉嫁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但漲價不是最恰當的方式,在物流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提價就意味著喪失行業競爭力。一般來說,物流企業不到尖峰時刻,誰也不敢輕易走出這步棋。一家長期做城際貨運的大型物流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物流企業主要依靠的是固定大單運轉,與客戶簽的是長期合同,不能隨意抬高運費,加之金融危機后競爭加劇,也擔心漲價后流失老客戶,只好自行消化成本。沈陽中深集團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大中型物流企業主要依靠的是固定大單運轉,通常運輸企業與分包商和企業客戶運輸合同的簽訂都是以年為周期的,因此,運費的波動勢必造成合同的頻繁變更,這是合同三方都不希望發生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尷尬。
除了漲價之外,降低成本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且是當前最實際、直接、有效的辦法。廣大業內專家和物流企業特別是民營運輸型物流企業,在對待如何降低成本上都有一些自己的獨特的見解,有些已經付諸實施,且效果明顯。
一位專業人士就表示:“積極應對高油價,物流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尤為關鍵。物流企業可以從提高設備運行、運輸過程以及倉庫保管中的能源利用率或使用替代能源,可有效地降低供應鏈中的石油消耗密集度。同時,全面評估供應鏈的內容應包括企業供應鏈的上下游,管理者應協同企業的供應商與客戶,共同分析整個商品制造、運輸環節上的石油消耗,應精簡操作流程、使采購管理更有秩序、進一步提高決策與預案審批的效率。從源頭開始剔除不必要的能源損耗。”據了解,沈陽的知名物流企業沈陽中深集團在面臨成本壓力時,就擁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措施:一方面嚴格執行成本控制,盡量減少流程中無效環節的支出,降低損耗;另一方面積極與分包商和企業客戶溝通,達成三方共識,共擔成本,各讓利潤,實現共贏。
綜合廣大物流企業的一些經驗和專家們的建議,降低成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著手。
首先是要千方百計降低運輸車輛空駛率。100%的裝載率一直是運輸型物流企業的追求目標,在油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這種追求更加迫切。而目前,國內物流企業車輛空駛率一般在 50%以上,不少車輛啟程或返程時無貨可拉,成本自然就高。這就需要優化運輸流程,合理調配貨源,有效提高車輛利用率,促進利潤增長。要做到這一點,各地的物流企業之間還應加強溝通聯系和合作。比如,廈門的物流公司運貨到北京,可把北京有合作的物流公司的貨物運送到廈門并收取適當折扣的運輸費,這樣既避免了回城空載,提高了裝載率,又相對地為雙方省下了寶貴的能源。使雙方物流公司實現了雙贏。由此可見,加強運輸組織,通過降低貨車空載率和提高車輛利用率來規避油價風險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其次講授科學行車和保養車輛的知識,適時添加有效的汽車節油寶產品。作為企業方,無法控制行駛里程,但是如果每輛車在使用有效果的節油產品扣除成本后都有節油,那對于車隊來說日積月累可是一個可觀的數字。針對市場節油產品的混亂,作為物流車隊一定要從有官方資質證書、營業執照、檢測報告、售后承險等文件和試用實際效果這兩方面去正確選擇有用的節油產品以免被騙。在降低油耗同時提高駕駛員和維修人員的業務素質。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油耗低的小排量車在市區內執行工作任務;把清洗車輛零部件油污用的柴油集中起來儲存沉淀,多次使用等等。
再有物流企業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通過向上、下游環節拓展,延長產業鏈、服務鏈,最終延長價值鏈。也就是要從原來單一搞運輸變為提供倉儲、運輸、配送等“一條龍”服務,發展現代物流,解決單一業務形態造成的運營成本較高的問題。企業效率提高了,實力增強了,應對油價上漲等外部影響的能力就會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有條件的企業若能借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也可以很好地降低成本。企業采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準確、迅速地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物流企業本身還應盡快建設和完善多式聯運系統。海洋運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及內河運輸多種運輸方式通過系統集成,使相對獨立的運輸部門有機結合,成為相互聯系的高效運輸系統。這種系統在發達國家已經十分成熟,在我國則處于起步階段。多式聯運具有高效、經濟、快捷的特點,同時,還能節約大量能源,給現代運輸帶來勃勃生機。
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物流企業還應該聯合其他用油企業進行套期保值。在高油價時期,通過期貨市場回避國際油價上漲的風險,從而更好地控制成本。
在當前油價高漲暫時無法改變的形勢下,對于中小運輸型的物流企業,只有通過企業自身改革,不斷完善,降低經營成本,并且加強行業間的聯系合作促使物流業進入有序競爭,才能提高我國運輸型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從而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而在此中若能經受住這一系列危機的考驗,相信它們必將能浴火重生,化險為夷。
困難很大,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只要這些企業們開拓思路、集思廣益,總能找到出奇制勝的對策,化解危機。任重道遠,這不也正有助于歷練提升運輸型物流企業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