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楊宏道
加強法制建設 轉變發展方式
——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富陽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楊宏道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將轉變經濟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國土資源部門面臨兩大任務:一是圍繞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轉變,如何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二是如何轉變國土事業發展方式,推進國土事業科學發展。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提高認識,統籌兼顧,謀劃戰略。
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國土事業發展,要以提高認識為前提。我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但相比較而言,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命題更具針對性。顯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應對挑戰,化解危機,避免風險和保持必要增長速度的必然選擇,是中央冷靜分析國內外環境,科學評估發展前景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國土事業確定未來發展方向,都應以這個戰略決策為依據和指導。
回顧歷史,國土資源部黨組和地方各級國土部門歷來重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定不同時期國土事業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及時調整發展的重點和改革的方向,多次提出并有效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國土事業在“十一五”時期取得了極大的社會公認的成效,當前的發展勢頭也很好,但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公眾需求看、從長遠發展看、從實現國務院三號文件所確定的目標看,我們都還有許多差距,存在許多不適應、不協調的地方和不科學的因素。因此,要增強國土事業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必須轉變發展方式。
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國土事業科學發展。要找好切入點,找準突破口。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作為重要著力點,這無疑也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服務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好的切入點,即通過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科技水平,嚴守耕地18億畝紅線,保障和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重視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有效加強礦產資源管理,使國土資源工作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方位地發揮國土的服務和保障作用。
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國土事業科學發展,要以法制建設為保障。這不僅符合國務院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也是法制本身的特性使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實質上是制度變遷和制度創新的過程。只有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新突破,形成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制度安排,并確保其得到有效實施,才能解決經濟社會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才能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轉變國土事業發展方式,也迫切要求法制建設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一是以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為導向,為國土資源管理重大決策提供法制支持。一方面緊緊圍繞促進國土事業發展和規范國土資源管理行政行為的實際需要,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立法的頂層設計,抓緊編制國土資源管理立法體系建設規劃,特別是圍繞主體,突出重點,加快《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完善進程。另一方面作為地方各級國土部門要著眼于破除制約國土事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障礙,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要求,對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開展全面清理,努力為轉變國土事業發展方式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和堅實的法制保障。
二是全面推進國土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內涵豐富,要求很高。為此,需要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堅持依法行政與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相結合。即要把握好決策制度、法律論證、法律審查三個關口,完善決策的程序,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為轉變發展方式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二是堅持依法行政與服務創新相結合。要按照十七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充分發揮國土部門的技術優勢,進一步開展城鄉土地利用規劃、重大基礎設施、重大區域性開發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和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工作。三是堅持依法行政與能力素質建設相結合。建立健全學習培訓機制和國土執法體系,進一步完善省廳監督、市局為主、縣局配合,機構健全、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國土行政執法體系,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四是堅持依法行政與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把行政審批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積極推行網上審批,扎實推進國土行政審批窗口建設,努力提高依法辦事效能。在這方面,我局已進行了改革創新,建立了“審批一條龍、監管一體化、服務一站式”的行政審批新機制,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是加大國土規范化建設力度。提升國土保護、保障和服務能力,加快國土信息化建設和科技創新,提高國土隊伍整體素質,建設具有國土現代化的管理體系,需要有高質量的國土規范化作支撐。一要在完善體制、增強素質、確保質量、加快速度、提升效能、強化管理上下功夫。二要堅持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國土重點崗位廉政防范等各項規章制度。三要健全規范化組織機構,完善規范化建設監督機制。四要加強部門合作和橫向聯系,建立規范化、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加大信息化應用力度,發揮信息化的應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