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張麗 吳志敏
職業技能大賽背景下高職環保專業建設的優化研究
廣東 張麗 吳志敏
針對職業技能大賽存在的弊端及從中得到的啟示,以我院環保專業職業技能大賽的實施過程為案例,介紹了職業技能大賽對我院環保專業建設的帶動和促進。
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大賽;環保專業;優化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職業技能大賽已成為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平臺與職業教育培訓、交流、提高的平臺。“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職業技能大賽給職業教育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新的活力,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使職業院校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有個別的地方和學校,在職業技能大賽上,只看獎牌和名次,給學校和老師下指標,定任務。學校將僅有的資源全部投到職業技能大賽的準備上,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輔導個別有希望參加大賽獲獎的同學的培養上,而忽視了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偏離了國家開展職業技能大賽的初衷。
因此研究職業技能大賽與專業建設有機融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通過職業技能大賽與專業建設的有機融合,將職業技能大賽的惠及面擴大到每一個學生,激發全體學生苦練技能的熱情,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而不是培養幾個職業能手。
我院環保專業圍繞本專業學生的兩項核心技能(環境監測技能、污染物治理技能),從2010年起開展兩項全員參與的職業技能大賽,每學年的上學期舉行環境監測職業技能大賽,下學期舉行污染物治理方案設計職業技能大賽,然后從參賽同學中挑選優秀選手進行集中強化訓練后參加國家及省級環保專業職業技能大賽。
通過技能大賽,搭建起學生充分展示技能特長的平臺,把開展技能大賽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重要手段,將高年級同學全員參與的職業技能大賽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技能。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層次的科技創新及技能競賽,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
校企合作共同舉辦職業技能大賽,以企業實際項目作為技能大賽內容,企業一方面為技能大賽提供人員、經費等支持,另一方面可將大賽優秀作品的設計方案、工藝參數,投入生產轉化為實際產品并投入市場,優先聘用優秀學生等,實現校企雙贏。以就業為導向,讓學生切實感受“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營造專業技能訓練的良好氛圍。
技能大賽要以學生的技能發展、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發展為目標,樹立“比技能、促質量、謀發展”的技能大賽觀,看重比賽的過程,看重學生的發展過程。要求高年級同學全員參與,全民選優參加國家及省級環保專業職業技能大賽,打造環保專業職業技能大賽的“全民運動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勤于動手,全方位加強學生職業能力與創新素養培養。
將技能大賽與職業資格認證融合。技能大賽的培訓過程即是職業資格認證的培訓過程;技能大賽現場即是職業資格認證的現場。通過技能大賽的引導,將職業資格認證與專業技能訓練完全融合,將實踐能力培養與實際生產融合。
技能大賽的宣傳。從新生進校起,就通過專業介紹、黑板報、校園網等種方式宣傳環保職業技能大賽,使技能大賽成為同學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營造廣大學生學技能、育特長的良好氛圍,使同學們明確自己的成才方向。
技能大賽的日常準備。環保專業注重課程內容與實際生產崗位的接軌,鼓勵教師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教材,在課時、內容上增加了技能訓練的內容,授課形式靈活多樣,以滿足技能訓練對教學的要求。
技能大賽的賽前準備。邀請企業專家和教師一起制定與研討競賽內容、競賽標準,對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相應的培訓。對師生的培訓過程是在接近真實的工程環境中進行的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活動。
技能大賽現場。贊助比賽企業將會選派技術人員親臨比賽現場,技術人員將與我專業教師組成職業技能大賽的評委團,完全按照企業要求對作品進行評審選優,以提高大賽作品的行業、企業認同度,將行業意識滲入到大賽中去。
技能大賽的后期工作。對選拔出來的參賽選手進行強化指導與實踐操作,圍繞國家及省級環保專業職業技能大賽開展突破性教學實踐,注重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技能大賽的各個環節進行總結,以便為以后的教學環節、大賽組織等積累經驗。
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環保專業職業技能大賽,大大促進了我們對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深刻反思,技能的培養必須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練,結合實踐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學習,使理論與實踐真正緊密結合。
我們以技能大賽為載體,打造環保專業技能大賽育人文化,使全專業上下對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認識,更加熱愛專業,從而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重在參與、重在學習、重在提高,積極向上、人人爭先的良好育人氛圍。
早期環保專業的主干課程基本按照按知識邏輯體系構建,主要是以學科為中心,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屬于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結構模式,使技術知識成了死知識,這就與企業的工作工程不一致。通過多次參加職業技能大賽,我們發現職業技能大賽考題與企業生產實際聯系緊密,考題以“工作任務導向,貼近企業生產實際”,這就要求課程內容的組織必須貼近生產實際順序,要求課程內容必順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來進行組織。
基于此,我們對環保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進行了改革,徹底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對所需的知識進行解構與重構,構建起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學習領域課程為主體的專業課程體系。如環保專業核心課程《水污染控制技術》、《環境監測》分別已建設成為院級精品課程和院級優質課程。教學模式采用基于行動導向的“項目制”教學模式,即將專業核心課程全部安排在校內理實一體化教室和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均以企業真實的項目案例作為載體、以實際工作任務來引導內容,按照工程項目管理的模式來組織教學過程,包含了完整的項目運作流程,并按照企業的技術標準、企業的職業素質要求進行評價,真正實行“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
以技能大賽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組織教師直接參與和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不僅可以促進教師全面掌握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及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而且通過大賽能感受行業生產的真實情景,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與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雙師型”素養。通過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指導教師會接觸到很多新設備、新技術、新技能,他們要想很好地指導學生就必須先于學生掌握新設備、新技術、新技能,這樣就提升了教師的能力,開闊了教師的視野。目前環保專業全部專業課教師均已成為“雙師素質”教師。
師資隊伍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有助于理解“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本質,并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及時地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形成師生同賽、教學相長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格局。
以技能大賽為抓手,推進實踐基地建設。實訓基地的條件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關鍵。各級大賽的任務都與生產一線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這要求學生賽前準備也必須在真實企業生產環境下,按照真實產品要求完成真實生產任務訓練。近年來,環保專業實訓基地按照“環境工程化、功能系列化、設備生產化、人員職業化、管理企業化”的建設思路,采取與企業共建、企業捐建、國家實訓基地項目等建設形式,對本專業實訓基地進行了改造和設計。一方面,校內構建真實性的實訓車間或工程仿真型實訓車間,做到按照職業崗位和工作任務要求布景環境,做到實訓設備的配置貼近生產現場、貼近新技術、新工藝,體現實用性和先進性,有效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依托行業、企業,校外建設開放式的工程實踐實訓基地,盡量讓學生參加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操作真設備,加工真產品,用企業真標準進行評價,在真實的場景中熟練掌握操作技能。
以職業技能大賽為抓手,通過職業技能大賽的內涵與競賽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環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課程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發展,帶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激勵教師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設備、新技術、新技能的熱情,促進學校進行設備投入,加強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樂于參與實踐大賽活動,并感受成功的快樂,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將職業技能大賽的惠及面擴大到每一個學生,整體提高學生的技能,使職業技能大賽成為環保專業教學質量提高的突破口。
[1]首珩,陳維克.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教育與職業,2010(5):110-111.
[2]劉百峰.試論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教育與職業,2011(6):120-121.
[3]于素芳.論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教育與職業,2010(36):22-24.
[4]韋林洪,葛洪,呂玉珍.高職院校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建設的探索.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9):19-21.
[注]基金項目: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資助教研項目(編號:J2011012)。
(作者單位: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