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史彩萍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山西 史彩萍
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每位語文教師探索的話題,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三點:給學生成功的愉悅,幫學生樹立自信;給學生動腦、動嘴、動手的機會;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的新鮮感、直觀感。
愉悅;自信;新穎;變化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又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奧的一門學科。它總是站在教學改革的潮頭,每一次教改都會出現一些新的東西,也許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常新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筆者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中體會到要從以下幾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老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予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計的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跟隨老師的思路動腦、動嘴、動手。
1.設置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不斷思考。要讓學生動腦,就是要讓學生積極思維。語文備課時就針對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設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貫穿在觀像、引探、分析,總結規律的各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針對問題去思考,只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思路積極思維,把一堂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來,這樣學生對新知識才能夠“記憶深刻”,這樣的課堂才能提高效率。
2.課堂上動嘴、動手,讓學生集中學習精力。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筆者一開始就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問題不是歸某個同學的,而是每位都要回答,如果大家回答時不動嘴的要單獨表態。因為筆者分析過個別提問與一齊答題的差別。只要老師說請一個學生回答,許多學生頓時輕松下來,尤其是叫到某同學的名字后就徹底放心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所以筆者認為,在語文課堂上,尤其是語文復習中,不要求學生一一回答,這樣比較省時有效。在課堂上,另外筆者發現一部分同學怕單獨答題,覺得答錯了很愚笨,別人會笑,而一齊答題時,就敢大膽地回答。筆者觀察到在課堂一聲不吭的同學學習效率低,容易走神,思維不活躍,把自己置身于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之外,學習沒起色。培養這部分同學開口答題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需要經常提醒,督促每堂課讓絕大多數同學動嘴答題,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動手,就是要學習適當做筆記,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學得輕松,課堂效率才能提高。
刺激的新穎和變化能引起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在語文課堂中經常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注意對語言的潤色。老師若在課堂四十分鐘內自始至終用一個腔調,平鋪直敘地上完一節課,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上課沒精打采,昏昏欲睡。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重要的創造工具。”教師在講重點、難點、疑點時,需要學生思考,應稍停頓或拖長語音或者提高語氣,通過手勢、眼神、面部表情引導學生重視并誘導思考。語文教學的感召力也來自老師語言的風采。教師如能運用精練、準確、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運用膾炙人口、內涵深刻的經典和警句,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撥動學生的心弦,培養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注意教學的直觀性。根據學生求知欲強、興趣廣泛,注意力能夠集中,但持續時間不長,好動,急躁等身心特點,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語言直觀、文字直觀、實物直觀、電化直觀等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特別是錄音、錄像、投影、漫畫、多媒體等電化直觀手段,能夠提供真實、生動、感人的素材,強烈地吸引學生,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其中,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現在,許多學校越來越重視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也是當今教學的發展趨勢。多媒體教學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而且有利于其鉆研教材、掌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特別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也是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
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現代社會,時間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質量就是效率。因此,語文老師還要在課外博覽群書,豐富自身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大課堂”與“小課堂”的關系,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小課堂”中暢談“心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歡樂中汲取知識的營養,這也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的挖掘、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創新。所以,為了我們共同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精心設計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介休市職業中學)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