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孫燕 北京 李云祥
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建筑常用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課程改革
上海 孫燕 北京 李云祥
本文分析了課程《建筑常用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在教學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問題,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設計。
工作過程;安全管理;課程改革
《建筑常用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是我院安全技術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建筑安全管理人員)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以建筑上常用特種設備為研究對象,使學生全面了解它們的結構、安全附件及作用、容易導致事故的重點部位、規范要求、事故后的應急救援以及近年來的一些經典事故案例,為畢業后能快速掌握建筑機械安全管理的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1]。由于該課程涉及到很多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沒有合理的課程設計,很容易使學生學而無味,老師上課吃力,教學效果甚微。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一線建筑安全管理專家的指導,對該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一)課程內容方面,有些學校以化工、煤礦或建筑為就業方向,卻延用大安全為專業方向的教學內容,即以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八種特種設備為教學內容[2],內容詳盡,但重點不夠突出;也有一些以建筑安全管理為就業方向的學校以建筑施工現場最常見的特種設備——各種不同類型的起重機械為教學內容,對于建筑上常用的其他特種設備——氧氣瓶、乙炔瓶、場(廠)內機動車輛卻沒有提及,這直接導致危險性較大的氧氣瓶、乙炔瓶、場(廠)內機動車輛成為專業教學盲點。
(二)教學方法方面,傳統的《建筑常用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不外乎采用理論講解為主、現場參觀為輔的方式,雖然現場參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興趣,但很多時候只浮于表面,沒有充分發揮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只是蜻蜓點水式的看,沒有讓他們從具體的工作實踐來展開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可能激起學生們的學習熱忱,很難有好的教學效果[3]。
(三)教材方面,關于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方面,市面上的教學教材非常少,而且大多數這方面的書都參照了2003年6月實施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甚至更早以前的條例內容,2009年1月該條例進行了修訂,但很多書沒有相應的作出修改,如果任課教師經驗不足,很容易在某些內容上誤導學生。
(一)課程目標
該課程的開設主要為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盡快掌握建筑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知識(因為特種設備較其它的一些設備來說,危險性較大,一旦出現管理失誤,損失慘重),為以后成為一名專業機械安全管理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該課程的培養目標即設定為施工現場一線機械安全管理員所需要的職業能力:能夠對現場各種特種設備的運行情況作成科學的安全評價,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能夠正確應對建筑特種設備現場出現的一切突發事件。
(二)以職業要求設置教學內容
針對“建筑常用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課程,以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要求為出發點,和用人單位一起研討就業崗位的工作內容以及崗位能力要求,對就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通過對崗位技能的要求分析,以實際工作任務為依托,將本課程內容構建為三個模塊: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氣瓶的安全管理、場(廠)內機動車輛的安全管理,6個項目:塔式起重機的安全管理、物料提升機的安全管理、外用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氧氣瓶的安全管理、乙炔瓶的安全管理、場內專用工業機動車輛的安全管理,30個教學任務,由于每個項目下設同樣的五個任務,所以圖中只展示了項目—塔式起重機的安全管理的具體任務。在任務的創設過程中,除了考慮實際的工作任務外,還兼顧了安全員的職業發展進程。每個項目的包含以下五個任務:認識性的安全檢查(通過現場參觀,讓學生們對設備有一直觀認識,在任務驅動下,他們會產生一系列的疑問,在不斷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掌握特種設備的結構、功能等基本知識)——制作安全檢查表(安全檢查表的制作可使學生們掌握該特種設備各重要部件與常見事故之間的關系)——現場檢查(讓學生們拿著自己制作好的檢查表進行現場檢查,修正和補充第一次檢查結果)——根據檢查結果,制定整改意見——意外情況下的急救(以編制預案的形式完成)。
(三)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授內容的特點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過程緊密結合,項目起始于現場,終于現場,無論是認識性的現場實踐,還是現場一線的安全檢查,都充分發揮了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現場一線噪聲較大,班級人數較多,在實踐一線時間久了,學生們也失去了剛開始的好奇和熱情,為此在課上我們通過使用現代教學設備投影儀、幻燈片等增加視頻、播放一線采集的圖片的方式,來彌補教室教學缺乏直觀性的缺點,發揮教室上課的優勢。另外,由于現場檢查過程中,設備出現問題的部位和幾率不定,無法讓學生們體會設備各個關鍵部位出現問題的嚴重性,為此我們引入大量案例,通過案例的展示,讓大家加深對每個部件作用的認識。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增加了知識的直觀性,加深了學生們的印象。
(四)根據項目進行過程性考核
課程改革了傳統的單一閉卷筆試模式,以項目考核+學習過程考核+綜合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項目考核占權重60%,學習過程考核占權重20%,綜合考試占權重20%。項目成績由所屬任務成果得分組成,在成果檢驗過程中,采用了“三步考核法”:成果自述考核(便于發現學生漏洞)——老師提問(進一步發現學生知識能力點的漏洞)——作業得分(選出優秀作品,用于展示)。通過上面的三步考核,學生們對自己成果有了一個很明確的認識,指導老師也發現了該任務中學生們依舊存在的問題,便于進一步指導。
(五)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合適教材
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應選擇適合教學培養目標、教學現狀和發展方向,在內容上如初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結合具體操作步驟加以講述,圖文并茂的教材。由于現有資源有限,從現有資源中選出一本符合課程教學要求的課本確實非常難,建議大家能深入施工一線,在搜集大量一線素材的基礎上,編寫一本適合高職學生使用的、知識性和新穎新兼具的教材。
[1]張萬嶺主編.特種設備安全(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373號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Z].2009.
[3]楊紅,龍華,程利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0,24:187—188.
[注]基金項目: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ghz10015)。
(編輯 王旸)
(作者單位:孫燕,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李云祥,北京六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