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王剛
淺談體育教師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
黑龍江 王剛
做為體育教師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根據學期體育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心理、生理指標進行量化,科學掌握運動量的大小,加強課后的信息反饋,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體育教師掌握情況后要對學期計劃進行調整,科學安排體育課的內容。
體育方法;體育教學;課堂教學
體育課不僅是實現體育教學、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重要形式,也是反映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窗口。一節高質量的體育課,從教案中就可以體現出做課教師富有創意的教學構思,從課的實施過程中就能展現這堂課獨具特色的教法及自然流暢的課堂組織;更能通過教師駕馭課堂和組織學生的過程反映體育教師扎實的基本功。那么,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呢?
體育課是教授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和組織體能訓練的課,它與其他科的課一樣,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完成教學任務就一定要備好課,否則無法達到目的。“巧婦難為無米之吹”。可以說備好了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優質課就成功了一半。在書寫教案前應認真鉆研《大綱》,吃透教材,明確各教材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在個人準備或集體準備時博采眾長,精心策劃出優質的教案。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首先要想好,這節課上什么內容,要些什么體育器材,要達到什么教學目的,整個教學環節應怎樣把握,這些都應在課前充分備課。備內容、備任務、備教法,如:在投擲教學的最初階段,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僅靠手臂的力量投擲器械,是一個非常普遍而又較難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備教學開始的講解示范課中,除全面介紹投擲技術的各個環節和細節外,著重說明投擲運動技術所要求的用力順序,使學生明確概念,形成正確的運動技術表象,在經過上述的教學程序備課后,考慮到學生仍不能全身協調用力完成投擲練習,教師就應具體分析學生的“癥結”所在,采用“對癥下藥”的方法糾正其錯誤動作。可見,備課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
體育教師應不拘泥于常規,根據場地、器材等條件,合理安排課堂內容,保證每一堂體育課的順利進行。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并使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教者應充分挖掘學生好動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學形式,豐富、生動的教學形式,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并把這種興趣培養為自我鍛煉的習慣。因此,在教學中要挖掘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設計場地器材,改進教法,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創造興趣點,使其“易學、樂學、善學”從而系統地掌握體育知識和鍛煉方法,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終身。
課堂教學是上好一節課的主體體現,要抓好這一環節,就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科學安排體育課的內容
體育教師根據教學大鋼、計劃及學生的生理特點,使教學內容能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就一堂課而言,也應盡可能使內容全面些,有上肢活動也有下肢活動,有速度練習也有力量性練習等,避免一堂課全是一個內容,甚至幾次課連續上一個內容,使學生局部肢體負擔過重,也不利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練習內容手段的選擇上也要符合年齡特征,如過重負重練習將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
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做好準備活動,預先提高身體各器官機能,提高神經系統指揮協調能力,加速血液循環及提高肌肉溫度,使得正式鍛煉時身體容易適應,提高體育課堂效果,預防運動損傷。因此,體育教師應組織學生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根據教材的內容,對相關的關節充分活動開,如:跳高和跳遠教學中,主要活動開胯、膝、踝關節;技巧和單杠教學中,主要活動開肩、肘、腕關節,準備活動也可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這樣可加大關節的穩固性和承受能力,提高肌肉伸縮性與爆發力。靈活多樣的準備活動既能提高學生興趣,又能讓學生達到各類運動的負荷指標。
3.注意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體育課課堂上,只有學生對課堂的內容感興趣,學生的學習動機才會積極主動,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突出,在教學上我們通常采取一堂課兩項內容,把教學內容轉變以游戲的形勢、配合音樂教學即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又增強了娛樂性。
4.講解與示范到位,合理安排運動量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認真講解動作要領,還要進行認真示范。要做到講解清楚、突出重點、示范標準、動作優美,合理地運用講解與示范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特點等具體條件,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反復出現的內容(如耐久跑、鉛球、籃球等),可采用先講解,后示范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對教材比較生疏的情況下,教師可采用先示范后講解的教學方法,對一些集體形式下進行練習的項目(如廣播體操、武術等),教師還可采用邊講解邊示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邊體會動作要領,一邊跟著教師做出相應的動作,以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與理解能力。
合理安排運動量對體育課所達到的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課的運動量太小,鍛煉后對身體各器官影響太輕微,這就達不到增強體質的效果;如果運動量過大,學生過分疲勞,一方面影響健康,另外也使恢復過程延長而影響下一節課的學習,因此運動量一定要合理,一般以平均心率能達每分鐘110—130次(或120—140次/分)為妥。當然還要根據不同項目而有所差別。
5.注意課的組織
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學生練習部分是學生最活躍的時期。教師如果組織不好,學生便會發生混亂,爭搶練習次數或是發生打鬧現象,這樣就容易造成練習中動作變形,以及學生受傷等,因此,組織好學生依次練習,嚴格要求學生對動作的標準化,對錯誤動作出現時,教師要及時地進行糾正,可采用單獨糾正或集體糾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練習中可采用分組比賽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重視做好放松活動
體育課結束前的放松活動,我們通常采取做放松操的形勢或者讓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放松,放松的過程對加速疲勞的消除,促進體力的恢復有重要作用,所以每堂課的放松環節是體育課必不可少的過程。
體育課后體育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難度與學習后的信息反饋,對掌握難易程度有所知道,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性別、年齡、年級、體能狀況、動作掌握情況有進一步了解,通過掌握學生情況后,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調整學生的心理、生理等指標,動作的難易程度,關心學生的健康,關心學生的課堂表現,關心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對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教師要及時了解,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更加科學合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總之,體育課的好壞,關鍵看體育教師如何安排,如何掌握科學的方法對體育課進行及時調整,不斷完善體育對健康作用,體育課讓每一個學生喜歡,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在運動中享受運動的快樂,快樂中學習運動技術,在快樂中學會掌握技術的方法,讓健康第一理念在體育課堂上充分體現。
(編輯呂智飛)
(作者單位: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富拉爾基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