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者
(河北省撫寧縣田各莊中學)
淺談初中生物教學
◆趙秀者
(河北省撫寧縣田各莊中學)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教學 教學方法 重要性
生物學科是初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認識大自然、認識自身生理結構的重要途徑。然而,長期起來,我們對生物教學不夠重視,沒有擺正生物學科的地位,以至于造成中學生物知識缺乏,不利于我國生物科學的長遠發展。所以,在此,淺談一下初中生物的重要地位,以期廣大教師和學生認清形勢,加大對生物學科的重視力度。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已經發展成多學科綜合滲透的高科技領域,而且成為21世紀高科技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縱觀中學教師和學生對生物的態度,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生物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前途不容樂觀。由于前些年生物沒有被列入中考范圍,所以生物學科在我國初中教學中一直被定為是“小學科”,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是學生眼中的“副科”,基于這樣的認識,應該如何改變生物教學現狀呢?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生物呢?現在,核心問題就是糾正教師和學生的錯誤觀念,擺正生物學科的地位。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提高生物技術發展水平,是提高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生物技術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具有強有力的促進作用。生物學已經成為21世紀的帶頭學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為21世紀的龍頭產業,生物科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據報載美國《科學》雜志評出2005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進行研究榮登榜上首,其中植物研究豐收年、重要蛋白質的特寫、分子信號共計四項,都是有關生物科學方面的,可見生物技術的重要性。上個世紀以來,生物科學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和突破已經使生物學這門古老學科煥發了青春。隨著它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作為藥學、農學、環境等學科的基礎,更為物理、化學、信息科學、材料與工程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極大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生物科技如此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展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生物科技成就,讓學生認識生物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使學生改變對生物課程的態度,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擺正態度,打消生物是“小學科”的觀念。
初中生物課程是初中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生物思維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以后生物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前幾年全國上下大興素質教育,呼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初中升學不再考生物學科,只在初二下期結業,本學科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尷尬,許多學校生物專業教師紛紛改行,生物學科成了“捎帶”“搭配”,以至于教師和學生忽視了生物學習的重要性,致使生物學科教學現狀令人堪憂,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令人堪憂。雖然近年來,在中考中加入了對生物學科的考查,但重視度依然不夠,在教學中,教師的功利性太強,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中考生物的分數,在對學生的講解中不求甚解,有時候甚至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必要的結論,這在根本上制約了學生的生物思維,使學生漸漸地失去了對生物的興趣。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就必須要求教師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生物學科的重要地位。
認識到了初中生物的重要性后,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識,為以后我國生物技術的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教學大綱和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它規定了學生學習生物的大體方向,以及學習生物所要達到的目標。所以,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的及要求,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學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識。大綱規定,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教師要從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顧此失彼。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從各個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能純粹地向學生灌輸生物結論,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的靈活生動、教學思路的明晰、訓練步驟的高效,這才是較完美的課堂教學。當今的生物學教學已經漸漸超越了限于知識傳授的結論式模式而轉向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開發學生智慧的過程,轉向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操作、有效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必要的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親歷問題研究,總結相應知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學生獲得未知知識和技術的學習策略。
教師的只能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運用恰當的方法教授課業,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在生物學習時應用自如,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索生物的未知領域。
生物的研究對象就是大自然。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我們周圍處處可見生物知識,許多生物學現象和生物學原理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生物學教學能滲透于社會生活、工農業生產的某些領域、某些角落,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等場所都是學習和運用生物學的天地。將教學內容適當延伸,就可同生活實際直接掛鉤,對生活行為起指導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加強生物與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然后再用所學的生物知識來指導實踐,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達到學習生物的真正目的。
總之,我們要在認識生物重要地位的基礎上,加強生物學習。學生要學有所獲,教師要教有所成,為我國生物科技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各好每一節課,用生動的、充實的課堂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課本中的生物知識學好學活,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為我國生物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