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英
(秦皇島市第十三中學)
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鄭海英
(秦皇島市第十三中學)
所謂優化課堂教學,換句話說就是高效率教學。這個“高效率”不是指教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在生物課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使學生積極思維、學會思維、選擇最佳思維方式、思維互補,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獲取知識。每節課時間有限,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每個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功教育者的共同體會是,教育、教學質量來自每節課,而不是題海戰術或不顧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特點的加班加點。
精心備課,使傳授的知識達到思想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教學內容要融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通過準確傳授,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要實現上述目標,教師既要戰略性備課,又要戰術性備課。要鉆研教學大綱、教科書,閱讀教學參考書,根據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的目標、要求、程序、方法,準備教具,編寫教案,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
精心設計提問,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擴散性思維得到培養和訓練。提問是課堂上師生交流的主要形式,教師要善于提問。要考慮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善于用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只有如此,才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精心講授,做到準確性、趣味性、啟發性和活躍性的結合。“講授”是教師的內功之一,要把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使他們真正掌握是件不易的事。這要求教師“會講”,既要能把一些道理通過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又要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精心設計練習,達到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針對性的有機結合。練習可使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而要達到此目的,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練習,注意知識的系統和內在的聯系以及題型的變化。對要領和原理要反復練習,使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
精心收集反饋信息,達到師生間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感情交流的真誠性。教師面對的是個性豐富、情況各異的學生,要知己知彼,不能滿足于課堂上的幾十分鐘,要讓學生能有機會反饋信息。信息反饋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做練習、提問、討論等,也可適當運用書面交流。這樣,既延伸了課堂上的時間和空間,也便于教師根據實際做出解答、分類指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談談在生物課教學中的實踐體會。
1.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優化生物課教學
興趣是思維活性的觸發劑。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發生興趣時,就會圍繞著這個問題積極地思考起來。如講“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時,我是這樣比喻的:如果把一個植物細胞看成一個完整的、現代的“工廠”,則這個工廠的“圍墻”和“門衛”相當于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工廠的“管理和調控部門”相當于植物細胞的細胞核;工廠的“動力車間”相當于植物細胞的線粒體。學生興趣高漲,積極思維,這樣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和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思維能力,優化了學習效率。
2.創設思維情境,優化生物課教學
在教學中,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對抽象知識的了解有一個豐富的具體背景,有生動、直觀的體驗模式。如在教學“細胞的生長”時,存在一個難點:“細胞為什么能無限地長大呢?”這時,教師可設計如下問題:“一個籃球和一個乒乓球相比,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有什么差異?要從外界讓學生根據問題提供的“數形”情境,去構建一個數學模型,使陌生、抽象、深奧的生物學問題轉化為熟悉、親切、生動、豐富的具體問題,從而使學生能“數形結合”地進行探究,可見,面對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巧設問題,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使學生對抽象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牢固,優化了生物課教學。
3.訓練學生的思維操作技能,優化生物課教學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動手能力,培養了以想像為主的形象思維。在實驗課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我設計題目,設計實驗步驟,讓學生準備儀器,親自動手做,親自分析實驗結果;或是我出題,學生設計步驟,分析結果。通過兩種不同層次的實驗,老師評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
4.思維互補,優化生物課教學
制作生物模型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判斷能力,促進了學生左右腦智力的開發。如“營養物質的吸收”這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如何理解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就要從功能總是與其結構相適應這個貫穿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來分析小腸的結構特點。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制作小腸結構模型來理解和鞏固這個知識的。讓學生測量和比較這兩種不同結構的小腸模型的內表面積,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小腸的這種結構特點增大了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的面積,所以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學生通過親手制作感受、比較,學生右腦中留下了小腸結構的圖,經過制作訓練與思考,起到動腦,練腦的效用,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腦的記憶中,深刻地理解了小腸的功能和結構特點,優化了生物課教學。
優化多媒體教學資源,合理地使用多媒體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不能把多媒體當成知識“灌輸”的工具。現代教育是現代教育思想與現代教學手段、方法的統一,多媒體應服務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服務于提高教學效率,服務于提高學生素質的培養,切不可讓多媒體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大量地向學生“傳授”知識。
其次,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要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課堂中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然而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有的教學內容還需要學生動口、動手,進行探索和討論。因此對于多媒體課件,需要設計得富有交互性。從而使多媒體不僅成為教師教學的工具,也能成為學生自學的工具。
最后,要堅持“亮劍”原則。多媒體的使用應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用于其他教學資源無法替代的地方。該用時則用,不該用時堅決不用,這樣才有利于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果在什么地方都用多媒體,甚至為了用多媒體而去用多媒體,就成了濫用。不但發揮不了它的優勢,有時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
總之,人蘊藏巨大的學習和創造的潛能。生物學是形象、抽象兩種思維并用的學科,在生物學中重視全腦開發思維互補,就能充分挖掘學生的聰明潛能,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成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作為一名教師,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不斷地探索和改進,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一步一步地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