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方
(浙江理工大學)
當代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淺析
◆劉曉方
(浙江理工大學)
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對青年學生整個人生的教育意義至關重要,影響和塑造著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開闊著他們的視野和思路。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方面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這些諸多問題的研究以及問題的反思,將成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全新視角。
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文本
當代我國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概括歸納起來主要有理論性的直接教育和活動性的間接熏陶。列寧說過一句話:“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崩碚摻逃ɑ蛘哒f理論灌輸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政治意識、思想觀念等精神領域的東西,必須要通過外部理論的灌輸,逐漸滲透到人的思想中去,在頭腦中建立起一種信仰。理論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展開的傳統的也是主要的途徑之一,如通過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其它學科的思想滲透,等等。當然這是直接的思想政治理論傳播手段,除此之外校園中的標語口號、名人警句等也是理論教育的一種方式之一?;顒咏逃ㄊ峭ㄟ^具體的活動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操受到影響和熏陶,如參加升旗儀式、參觀歷史博物館,等等。
無論是理論性的直接教育還是活動性的間接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這一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發揮到教育作用的一切可供利用的話語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它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以口頭方式、板書形式及其他的書面材料等各種方式所傳授的教學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形式有很多,如政府文件類、教材和論著論文類,還有研討會、重要會議、理論和講話文本、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等等。但是由于高中教育自身的特點,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主要局限于政治課教材、報紙期刊、黑板報、學校標語口號等。
西方解釋學家將文本定義為“任何由書寫所固定下來的任何話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本觀念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文本不再是單純的現實意義上的話語形式,而且包括了虛擬的、精神意義上的話語形式。文本觀念的發展必然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觀念的改變,當代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不僅包括課程教材、教輔、教參,論著等形式,還包括校園環境、校風校訓這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精神文本。
第一,政治課教材在大多數學校仍是最主要的一種文本載體。
政治課教材包括國家統編教材和學校自編教材也即校本教材。統編教材是指由相關部門組織編寫的統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由教育專門機構,比如教育廳、教育指導委員會等機構組織編寫的教材,包括與之配套的教輔、教參;校本教材的內涵一般是指以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為主體,為了有效地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并共同開發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與學素材,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這些素材構成了校本教材。
統編教材具有統一性的優勢,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統一性注定了其不可能具有全面針對性的特點,無法具體地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地制宜,此時就迫切需要另外一種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的補充。校本思想政治課教材開發有利于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學校發展需求。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小學多樣化和特色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而體現學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教材,它的多樣化和特色化更加顯得重要。讓一部分教師參與校本教材的開發,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前提下,開發更多的特色教材,使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
第二,教師、學生一時不能適應教材變化。
新的課程改革以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更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而不再僅僅是單純的以應試為目的。但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材文本的深淺度把握上存在著差異,教學方式、資源的使用也有不便之處。這特別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安排上,例如教學內容與課時的沖突上;教學過程性加強了,但學生能力、成績變化并不明顯。在教學方式上,仍然以舊的模式為主,教師對新教材也是褒貶不一,導致上課方式多種多樣,提出“課改”不如“考改”的呼吁。
學生面對新的教學體系也存在適應性問題。例如,強調從生活出發,但知識聯系性、理論邏輯性上受到忽視;并且強調聯系生活也相應的加大了知識量,學生反映負擔過大。在如何切實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上新課標還存在弱點,練習、作業等方面還有缺失。
第三,只重視顯性文本的開發,忽視隱性文本的開發。
顯性文本,是指學校有計劃、有意識設置的,通常是以課表形式表現出來的文本形式,如各學科教材、教輔教參等等,但不局限于此。隱性文本是指存在于整個校園環境之中,除顯性德育文本形式以外的一切德育文本形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學校的校園環境、建筑物、雕像,教室走廊里的美術作品、名人名言、以及校園里的標語口號,等等。
通俗的講,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文本是指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環境,在我國高中階段,大部分學校并不十分重視校園環境的這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過分強化了顯性的文本的理論教育意義,弱化了校園環境這一隱性文本的教育作用。校園環境中物質情景、文化情景(如校園文化、各種儀式活動等)以及人際情景(校風校訓等)不明確的、內隱的方式提供著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但是卻被大多數教育者所忽視。
俄國教育家加里寧曾說:“決不要把他們教育成悶悶不樂,過早就想變為成年的人?!蔽覀兯枷胝谓逃哪康模步^不是為了培養一批死氣沉沉、沒有活力的青年。相反,我們是為了使我們的青年成為有朝氣、有思想,且思想路線正確的人。而要達到這一教育目的,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出發,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創建一支優秀的、高水平的教材編寫隊伍,嚴把教材質量關。
高質量的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障,國家教育部門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在教材編的隊伍中,盡量由具有豐富高中思想課編寫經歷的教師和專家去完成教材的編寫。教材開發的基本方針雖然是鼓勵單位、團體和個人編寫教材,然而前提必須要有一支專業的教材編寫隊伍的。目前存在一些并不具備優質編寫條件的單位和個人,紛紛出來編寫教材,他們不了解國內外教育改革情況,不理解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不清楚中學生的教育規律和心理發展要求,不懂得課程和教材理論,既沒有教材編寫理論,又沒有教材編寫實踐,因此所編教材缺乏特色,內容偏多、偏難、偏深,偏離了教學大綱,脫離了青少年的生活實際,超出了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因此,要保證思想政治課教材的質量,不僅要求編寫者要有豐富的經驗,而且要是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專家的人才,熟悉國內外教育情況,熟知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擁有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這就需要教育部門投入精力,嚴格篩選編寫者水平,選拔除一批經驗豐富、視野開闊、與時俱進的思政工作者以及相關人才進行教材的開發建設。
其次,創建一支優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促進教材文本的傳播。
目前由于一部分高中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對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安排存在隨意性,例如,暫時抽調其他學科的老師來教授思想政治課。思想政治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必然導致對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同。尤其是新課改之后,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專業化。只有專業化的思政課教師才能更深刻地把握教材文本的深刻內涵,才能更好地處理教學大綱與教材文本的關系,從而做到立足于教材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取得更好的思想者政治教育效果。當然,不是所有思政專業的教師都是高質量的思政老師,只有具有人格魅力的專業思政老師,才能講教材的作用最大化。因為教材對學生品德的影響,不僅來自于教材本身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內容,更來自于使用教材的教師本人對的教材價值觀。同樣的教材文本,在不同的教師手中,對學生具有不同的影響。一個優秀的、注重教材內在價值的思政課教師,會把教材看成是一種滿足學生求知欲、好奇心以及促進學生理性進步的手段,使教材發揮出甚至超越其自身的價值。
再次,占領校園環境育人新陣地,開辟新的文本資源。
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校園環境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文本對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良好的校園環境建設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關鍵所在。教育者應該看到,今天的景觀也即物質文本是對過去社會文化的積淀,它好似一座儲藏豐富的檔案庫,其間有著不同的歷史層次,又有過去時代可觸知的歷史信息。作為物質文本的校園物質景觀是一種符號象征,它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和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的主流。如我國學校中隨處可見并且不斷更新的標語口號,代表著我國社會主流信息的走向。
在對學校物質環境進行整體規劃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充分考慮學校物質環境對學生造成影響的多樣性,不是把它僅僅當作一種具體的校園規劃,而是把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開發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來進行系統開發,要將校園物質環境與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密切結合起來。這將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資源開發的一個全新視角和重要環節。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當社會處在今天這樣的轉型時期時,青年學生,尤其是世界觀正在成型期的高中生思想觀念極易受到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我們只能盡可能改善教育方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載體,如此才能有機、辯證地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毛澤東選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92.
[2]王立新,金利.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9):25-28.
[3]陳麗梅.關于廣利高級中學政治“新課標”實施情況的調查報告[J].西江教育論叢,2006,(1):42-4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