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魁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浯溪二中)
學校文化建設校本文化策略舉例
◆王景魁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浯溪二中)
校本文化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依靠師生,面向師生的自己的文化,是具有獨特魅力和無限活力的生命力很強的學校文化。浯溪二中把校本理念作為文化建設的前提和根本,從地方文化、個性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在校本文化建設的道路上進行了積極嘗試。
文化建設 地方文化 個性文化 精神文化
什么樣的文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文化,怎樣才能避免文化建設的“千遍一律”和“千校一面”,怎樣才能提高文化育人的實用性和長效性,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走自己的路,創(chuàng)造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的校本文化。校本文化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依靠師生,面向師生的自己的文化,是具有獨特魅力和無限活力的生命力很強的學校文化。浯溪二中把校本理念作為文化建設的前提和根本,從地方文化、個性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在校本文化建設的道路上進行了積極嘗試。
本土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之根,要使學校文化具有鮮明的校本特色,利用好、發(fā)揚好本土文化是應該優(yōu)先做好的課題。
浯溪二中廣泛利用社會力量,將最能體現(xiàn)本土文化特色的人、物、景引進校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熱愛家鄉(xiāng)、宣傳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志向。
首先,學校在醒目位置精心設計了一組主題為“知我祁陽、興我家鄉(xiāng)”的宣傳專欄,使學生對家鄉(xiāng)的基本概況、發(fā)展淵源、歷史文化等有個較為詳細地了解。
其次,每一幢建筑物最顯眼的墻面分別張貼了浯溪公園、祁劇、文昌寶塔、瀟湘古樓等本地最典型的歷史古跡、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旅游資源、城市新貌的巨幅照片,向師生以及來賓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
再次,將全國四大碑林之一的浯溪公園的石刻文化全方位引入校園。在校園內(nèi)布置了眾多文化石,根據(jù)浯溪名稱的起源賦予相應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吾鏡石”注解為“吾日三省吾身”,“浯溪石”注解為“聞道浯溪水亦香”,既把每一塊石頭變成了會說話的生命體,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浯溪文化、學習浯溪文化、把浯溪文化發(fā)揚光大。
另外,還精選了省、市兩組具有代表性的圖片,配上相應的簡介或詩詞歌賦進行展示,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引導學生既立足于家鄉(xiāng),又立志走向四方。
個性化是學校文化建設之魂,要實現(xiàn)文化建設校本特色的最大化,必須先有文化個性的最大化。
首先,要用“只學思路,不走老路”的思想對待學習和借鑒,切忌簡單模仿和復制。以給建筑物進行文化命名為例,這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做法,如何才能做出新意,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浯溪二中用“力”字將所有樓房的命名串起來,分別稱為“活力樓”“潛力樓”等;用“吾”字將所有石刻串起來,“吾師”“吾鏡”“吾真”等系列化的命名既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又具有獨到的新意。還有,“創(chuàng)新大道”“國球中心”“和諧花園”等場所的命名,充分結合了這些地方的地形特征、育人功能,又非常富有時代意義,具有較高的文化寓意,極大地提升了感染力和影響力。
其次,必須堅持以師生為主體,注重文化建設的過程?!皩W校文化建設是否有成效,不僅要看它對學生的影響程度,更要看學生參與建設的程度。”浯溪二中校園內(nèi)布置了大量文化石,但沒請一個名家或?qū)I(yè)人員參與,從書寫到篆刻,全部由本校師生完成。在文化石布置過程中,校園里掀起了一股學習石刻藝術的高潮,無形中生成了一道新風景、新文化。單純追求“讓每面墻壁都說話”還不夠,而是要讓它說師生自己的話,說大家愿意聽的話。無論是室內(nèi)還是室外,師生的個性作品、創(chuàng)意布置、溫馨祝福等,躍動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千姿百態(tài)又各不相同,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獨特的文化場。還有,校標完全由本校師生共同設計,很多地方的命名是從老師和學生那里征集來的,每一處文化設施都是依靠大家的共同參與,反復推敲才定下來的。
另外,要積極創(chuàng)造可供師生表達個性、釋放個性的文化空間。從“陽光體育”起源,浯溪二中提出了建設“活力校園”的理念。不僅添置了相當多的在一般校園看不到的新式文體器材,而且各種充滿活力和激情,甚至是“非主流”的活動都可能在這里看到。最經(jīng)典的當數(shù)“校園狂歡節(jié)”和“校園潑水節(jié)”,校長親自為學生獻歌,扮成圣誕老人給學生派送禮物,與學生一道肆意潑水等等,讓學生深深為之陶醉,同時也是一道最為獨特的文化風景。再比如,學校設置了“生日祝福臺”“校園貼吧”“涂鴉文化墻”等可供隨意張貼、涂寫的文化設施,不但相當受歡迎,每一天都被師生自發(fā)地更新著,而且成為個性表達、即時交流的重要渠道以及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芯”,只有具備了與眾不同的“芯”,才可能實現(xiàn)學校文化深層次的校本文化,以及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與健康發(fā)展。
首先,要注重對文化積淀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確保精神文化的一脈相承和歷久彌新。歷史文化是每所學校最好、最獨特的個性,一所學校個性是否鮮明,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是否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提煉和繼承。走進浯溪二中,一定會首先被一幅精美宏大、充滿古韻的巨幅校志所吸引,一定會對集厚重與生動于一體的校史館留下深刻印象,也一定會被一處叫“足印”的文化設施所震憾。這些無不時時刻刻向每一個師生和來賓用最生動的方式詮釋著歷史,用最有效的方式延續(xù)著精神財富,成為最富吸引力的文化名片。
其次,要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確?!把狻迸c“靈魂”的統(tǒng)一?!拔镔|(zhì)文化也好,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也好,如果沒有以學校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支撐和滲透,都將會失去靈魂,”成為空洞的“軀殼”或者雜亂的“碎片”而已。浯溪二中以“尊重生命活力,培植發(fā)展?jié)摿Α睘楹诵睦砟睿岢鼋ㄔO“活力校園”和“活力課堂”等系列目標,在文化建設過程中,隨時堅持以“活力文化”為指南針和基本準繩,緊扣中心主題來展開和構建,因此,學校整體文化氛圍給人最大、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整體協(xié)調(diào),充滿活力。
再次,要善于使精神文化“物”化和“活”化,從而促進內(nèi)化和升華。在浯溪二中進校門最顯眼的位置,以國旗為中心,以校標、校訓為主體,校旗、團旗、隊旗和40面班旗組成了一個色彩繽紛、規(guī)模宏大的旗陣,給人強烈的審美觀感和視覺沖擊力。學校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升國旗儀式,增加了升校旗和班旗的內(nèi)容。每個教室門口張貼有相應的班旗圖案和班級名片,學校各種管理手冊封頁甚至是會議室的窗簾上,都印有校標。除此以外,學校還經(jīng)常性舉行以校訓、校標、校旗、班旗等精神文化為主題的系統(tǒng)教育活動,使無聲的靜止物變成了鮮活的“生命體”,真正走進了師生心里,達到以物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1]俞國良.學校精神與學校文化力[N].中國教育報,2008-5-6(6).
[2]湛衛(wèi)清.構建學校核心價值觀[J].人民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