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雨平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第二小學)
讓學生擁有一片亮麗的藍天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閻雨平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第二小學)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當代小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語文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滲透的關鍵。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要使課堂氣氛和諧寬松,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走上講臺的時候,如果精神煥發、情緒飽滿,口授和板書有板有眼,鏗鏘有力,學生聽課的情緒也會為之一振,并會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聽課。反之,若教師無精打采、隨隨便便,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主動交流,尋找時機進行自我表現,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視、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圖像,圖表、音響內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
總之,教師應努力營造活躍的學習氣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中,學生表現出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感,學生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意識轉移到教師所授的學科內容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地學習情緒,產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個性品質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也是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樹立了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就會發現語文課本處處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
1.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高尚的情操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表現了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社會勞動和公共事務的義務感,對社會集體的榮譽感,對同學的友誼感以及國際主義情感等,而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內容。如教材中《別了,我愛的中國》,表現了作者離別祖國時依依惜別之情和報國之志。教學中引導學生從這些愛國者的行動中體會他們的齊國主義精神,以他們為榜樣,培養自己的熱愛祖國的情感。《趙州橋》、《盧溝橋的獅子》,這幾篇文中介紹的都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趙州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盧溝橋的獅子令人嘆為觀止,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讓學生為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而驕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審美感是一種與人的審美需要相聯系的一種高級社會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培養學生審美感的課文舉不勝舉。有的課文表現自然環境的美,如《五彩池》,描寫了五彩池的美麗景色,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2.以榜樣為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教育的過程,教材中《守信》一文中宋慶齡嚴格遵守自己的諾言;《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中桑蘭每天、每時、每刻處處鍛煉自己的意志,這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習課文后,可讓學生寫篇讀后感,感受桑蘭微笑面對人生,與病魔頑強搏斗的人生態度。同時寫作教學也是滲透個性教育的最佳機會,在寫作教學中及時發現、恰當肯定、正確鼓勵與引導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滲透。
1.進行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學會協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目前在校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為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會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養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采取合作式學習,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不僅能促進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有利于目標分享,信任與責任感等方面的社會學習,形成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人際關系。
2.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他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出來,可以激發較高的水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達到最佳狀態。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關愛和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覺得“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說“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難”,并創造機會,適當降低難度,使他們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悅。記得有一位老師在聽學習小組匯報成果時,小組中其中一名學生成績較差,平時很少發言,在其他同學都作了精彩發言后,輪到他發言時,由于緊張也由于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說錯了,同學們會笑他,不敢說。這時,老師發動小組其他成員對他說鼓勵的話,“別害怕,你一定能行”“別緊張,我們支持你”等等。可這個學生還是一言不發,教師又讓全體同學鼓掌鼓勵他。老師又適時降低要求,讓他先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在他讀了之后,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教師又鼓勵他說說為什么最喜歡這個句子,他在老師和同學信任和鼓勵的目光中,慢慢講起來。在他講完后,老師又帶領同學們再次熱烈鼓掌。這樣既讓他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同學在分享成功喜悅的同時受到了感化。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索創新。但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給學生,或者替代學生做出任何判斷和抉擇,而是協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盡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1]朱月龍.心理健康全書.
[2]鄒艷鳳.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
[3]方艷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