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香
(濰坊市奎文區勝利東小學)
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劉世香
(濰坊市奎文區勝利東小學)
有人認為好的問題情境應該是生動有趣的,也有人認為好的情境應該是和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還有人說問題情境必須體現“數學性”。廣大教師都非常重視創設情境,力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我們看到有些教師往往花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去創設情境,而辛辛苦苦創設的情境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1.問題情境的創設應目的明確
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讓學生從問題中感受生活,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自主探索解決途徑,自主去解決問題,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更好地去理解知識,提高應用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能力。所以我們在創建問題情境時首先需要考慮通過情境的創設希望學生獲得什么數學?情境所服從的內容的數學核心是什么?因此數學情境的創設應以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為著力點,一定要關注教材,情境中一定要有“數學問題”,千萬不能因為情境而丟了數學。
2.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切合學生的實際
創設情境的目的是給知識賦予一定的實際背景,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就來源于生活,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因此情境創設中的背景信息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3.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有利于合作學習
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是21世紀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所以教師要力求創設一種小組合作協同解決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同時,合作學習,還使教學過程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
4.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
數學的本質不應是簡單地“給予”,更應強調的是引導學生“獲取”。課程作為一種發展活動,必須人人主體參與,才能順利完成。所以有效的教學情境強調學生個體的能動性,凸現學生的個體地位與作用,使得教學更具人文關懷、更具有效性。
5.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具有時代性
教材總是滯后于時代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自己的思考,對于教材,應抱著尊重、理解、充分運用、改造創新的態度去對待,而不能讓教材束縛自己的教學與思考。努力創設富有時代性,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得更緊密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
一節課既是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的情感過程,當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的思考和發言時,你會發現他們一臉的燦爛和興奮。這樣的一堂課無疑是最成功的。在數學教學中,課題引入需要情境,解題教學需要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需要創設問題情境,很多學生反映數學的單調和枯燥,實際上,問題創設的好,吸引學生積極的參與和主動的學習,他們會體味到數學的美和趣味。
1.創設活動性的問題情境
活動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發現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組織活動是營造和諧、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學中,把問題情境活動化,就是讓學生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活動,使學生在口說、手做、耳聽、眼看、腦想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能力。這有利于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對于促進學生從動作思維向具體的形象思維過渡也是十分有利的。如在整式同類項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和實際中的例子相比較,把數學分類的思想形象化,在課堂上讓學生就一些生活用品、水果等進行分類,這基本就是一個游戲,每個同學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這時抓住時機自然的過渡到同類項的定義上來,這樣不僅使原本抽象的數學問題不在抽象,同時讓學生接觸了數學中的分類思想。
2.創設生活性的問題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認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經常用的知識,有些已經進入了他們的潛意識。如果教學中能和學生的這些知識做類比,那么將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一旦接受也會被學生牢牢的掌握。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設疑,讓數學課貼近生活,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為提高。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可創設這樣的情境:一架梯子,靠在墻上,太陡了不行,太平了也不行,這個“陡”不“陡”是生活中的事,這里又是數學的事,“陡”不“陡”其實就是梯子長度和梯子的影子這兩條“邊”的比的大小問題,這個“比”的大小就是數學的學問了。伴隨著思考和討論,漸漸地“正切”就出來了。梯子“陡”不“陡”是情境,學生的經驗派上用場,研究三角函數從這里開始肯定比直接從抽象的直角三角形開始好多了。
3.創設故事性的問題情境
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時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用這樣的故事來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的審美能力。而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學生的路子。如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講解數學家歐拉發明坐標系的過程,他躺在床上靜靜的思考如何確定事物的位置,這時發現一只蒼蠅粘在了蜘蛛網上,蜘蛛迅速的爬過去把它捉住。歐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樣用網格來確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題,怎樣用網格來表示位置。這時學生的興致已經調動起來了。
4.創設障礙性的問題情境
有些新的數學知識是學生已有數學知識的不斷擴展、提升,它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已有數學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的,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來進行順應和同化。作為教師,應全方位的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分析新的數學知識和已有認知結構的聯系,準確把握學生認知沖突的臨界點,創設障礙,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例如在講梯形中位線定理時,教師首先提問:“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的內容是什么?”當提出梯形中位線定理之后,繼續問:“能否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使本定理獲證?這樣以舊引新設疑,引發學生的聯想思維,為梯形中位線定理證明奠定了基礎,使學生緊緊圍繞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積極思考。
5.利用聯想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中,一題多解、多題歸一的現象是很普遍的。讓學生較多的接觸,適當的總結,是有利于學生的提高的。利用聯想來創設問題情境的關鍵是要找出問題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條件或結論一樣),或“神似”(方法或解題的思路一樣)。“形似”我們稱之為一題多變、而“神似”我們稱之為多題歸一。
通過我們的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在創設了具體生動的情境之后,學生能聽其言,入其境,動其情,不僅激發了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以積極愉快的心態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動探索,主動學習,而且激發了學生自己去學數學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