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張霞
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思考高職院校美術課教學改革
遼寧 張霞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與日常的美術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陣地。本文就如何優化高職院校美術課堂教學,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正確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問題,從而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進行了闡述。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創新;意識
創造性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強烈的創造意識是優秀人才的基本素質。高職院校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重要的是激活其創造性思維,拓展創造性理念,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貫徹以學生為本和實踐第一的原則。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被列為美術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美術課堂教學也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陣地。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向學生傳授繪畫知識。往往整堂課下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根本沒有機會主動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這里一個較大的弊病就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全部教學設計理論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為了培養創新意識,教師必須在美術教學中尋求創新和發展,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生主動學習為教學中心的觀念,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境。通過啟發、引導、討論、探究等教與學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內容中來,引導學生審美并積極思考。在參與、體驗、交往、互動中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索知識轉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探索、去領悟所學的知識及其規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指令性動作應盡量少些,學生的自主探索性操作應多些,后者有利于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更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動動手,做一些必要的練習嘗試。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操作中感知,從而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發現規律,使學生能從中獲取最大的成功感。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教師在教學時要盡可能加強實踐操作,多運用直觀演示,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眼看、耳聽、心想、手做,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色彩基礎知識》一課時,學生往往對色彩知識很難弄清楚,這時用幾個裝有不同色彩的顏料瓶,然后讓瓶子內顏料互相融合,像做化學實驗一樣,不同顏色融合后,會有新的色彩出現。學生們積極性很高,爭著和老師、同學討論,并紛紛進行試驗,整個聽課過程都十分投入,課堂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對所學內容也掌握牢固。同學們可以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學到知識,思想得到了發展。
開展情景式教學,創設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情境教學不只是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知識,而是要讓他們自主探究,培養學習興趣。創設情境教學,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傳播的方式趣味化;能夠使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美術教學離不開大量的直觀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外部刺激,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加大課堂信息容量的傳遞,讓學生在視聽中產生強烈的學習主動性。在擴充書本知識的同時,可以解決傳統教學手段中長期存在的諸多教學難題,避免教師在黑板上演示作畫步驟的傳統教學方式,節省了許多板書書寫的時間,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深得學生的喜愛。學習潛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有效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教學中,應突出情境的開放性、包容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創新余地,使學生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支配下,將大腦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識信息,借助于想象和直覺,以突發性飛躍的形式進行重建、組合、升華。教師要多給予學生的言行以肯定和鼓勵,要想盡一切辦法,千方百計地去表揚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有強烈的創新欲望,他們才會自覺地追求新觀念、新方法,才會激發創新思維。情景教學特別強調寬松的學習情境的營造,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在寬容的情境中無拘無束、縱橫千里、任意馳騁。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環境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異想天開”,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激情,讓學生的創造天賦與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鼓勵對他人的作品大膽評說,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區別,智力高低不同,興趣愛好有異。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個性和差異。在課堂上講民主、師生平等,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他們主動參與。只有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為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供良好的氛圍和人際關系環境,也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系。每節課教師都應創造機會,采用靈活多樣、開放式的教學,賦予學生討論、發表見解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在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作者單位: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環境系)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