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李東林 王明躍
高職農學類專業頂崗實習的特殊性與動態變化分析
安徽 李東林 王明躍
頂崗實習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是強化高職實踐教學體系和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高職農學類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對頂崗實習的意義、特殊性和動態因素變化進行分析,為完善頂崗實習和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提供基礎。
農學專業;頂崗實習;特殊性;動態變化
高職農學類專業是培養學生掌握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在農業生產領域從事生產、管理和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在完成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理論課及基本技能訓練后,學校組織學生到農學類企業進行頂崗工作,為學生畢業后求職就業進行熱身訓練和能力強化。
1.1 利于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農學類專業知識學習中,如生產加工技術有若干流程和內容需要學生充分掌握,靠理論教學講解,學生很難清晰理解。通過頂崗實習結合其它專業實踐方式,把學生帶到真實專業環境或崗位中,加深專業知識理解和技能提高。
1.2 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頂崗實習中要做好生產管理技術工作,必須具備熟練技術和學會與人相處,靈活處理各種事情,需要相應的表達、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同時利于轉變錯誤觀念,增強崗位意識,盡快適應社會的需要。
1.3 利于推動專業教學及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傳統的教學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社會需要,要真正以培養學生職業應用能力為重點,改革傳統模式,創新課程資源、培養方案、教學設計等體系設置。
2.1 形式多樣性。按照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內容安排短期集中實習,實習組織和實施效率高;也可采用長期分散頂崗實習,實習范圍廣,能系統鍛煉學生職業能力。根據專業特點還有調查研究、項目集中實訓等實習形式。
2.2 供需周期性。因為農學類專業實習受到季節性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較大,在企業需求旺季要求學校及時提供頂崗學生時,學校按照正常教學計劃無法完成實習前的基本技能傳授,學生即使進行專業頂崗實習,也不能取得較好效果,同時會打亂教學計劃。反之,企業在生產淡季,無法提供合適的實習崗位,因此供需的時間、數量和實習內容帶有很多不確定性。
2.3 環境真實性。學生進入實際頂崗工作時,實習與學校環境有較大差距,企業按照員工標準要求學生,學生沒有工作經驗,需要學生邊工作邊學習,存在一定不適應性,需要他們做出適當調整,盡快適應實習環境。
2.4 內容實效性。在真實工作崗位上,需要運用自己的各種專業知識進行生產管理實際操作,真正提高專業能力。
2.5 管理靈活性。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分散在不同實習單位,師生交流困難,學生容易出現離崗、脫崗等是實習難題。因此學校要根據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靈活管理。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社會需要和辦學模式轉變,高職農學類頂崗實習作為專業實踐的一種方式也呈現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實習計劃與企業需求。企業需求的變化,必然引起實習計劃的變化,對正常專業教學的連續性、完整性帶來一定的影響。企業生產處于市場需求旺季時,可接受大量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學校必須調整教學內容和實習時間,及時安排學生專業頂崗實習。反之,企業生產量減少或沒有生產任務時則很難提供足夠的實習崗位,導致學生要提前結束實習過程,然后返回學校進行專業學習。除非是校企長期合作且生產穩定的實習單位,否則很難實現實習計劃與企業需求完全統一。
3.2 思想認識與管理實施。學生在學校里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之后,感到枯燥無味,愿意到實習企業進行頂崗鍛煉。一旦進入實習崗位,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表現各方面的不適應,加之整天重復同樣的工作。農學類專業實習生產一線工作環境差,需要付出腦力和體力勞動,這時學生情緒化嚴重,對專業頂崗實習的認識發生變化。
由于農學類專業實習管理難度大,管理措施發生明顯變化,主要表現在:由在校期間的集中管理變為分散管理;由原先的班主任(輔導員)、指導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管理變為學校和企業相關人員共同管理;由在校的日常管理變為階段性管理。
3.3 師資力量與指導力度。學校專業老師雖然較少,但在學校專業實習仍可以現場分組指導,指導效果較好。學生頂崗期間,校內老師有本身的科研教學任務,需要聘用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學生由校內和校外老師共同指導,大部分以校外指導老師為主,校內老師指導力度降低。另外,校外指導老師指導力度不夠,對于企業的核心生產技術等不愿讓學生過多了解,校內外指導老師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差異導致學生不適應,影響頂崗實習的質量。
3.4 學生角色與實習崗位。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生產管理一線后,同時具有學生和企業員工的雙重身份,有的學生在實習期間表現優秀,可能由學校推薦或企業挽留成為單位正式員工。部分學生沒有轉變角色去適應企業的要求和安排,經常有違反實習單位制度或紀律的事情發生。在學校進行實驗實訓時,每個同學可能進行一個(組)項目,進入企業后,要在實習崗位上反復操作同樣的項目,另外,學生要進行輪崗實習接觸不同的專業技術,崗位經常變化。
3.5 實習資源與教學環境。學生到企業實際工作環境中頂崗實習,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兩種實習資源和教學環境,對學校來講,實習單位為學校提供足夠的實習崗位,讓學生接觸到大規模專業化的生產技術,同時也彌補學校實習和教學資源的不足。另外學生還可以接受企業文化、管理技術等其它資源。
新的教學環境變化導致學生各方面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1)學校實驗室或實訓基地簡單操作與企業大規模生產加工存在顯著區別,如遇企業生產任務重需要經常加班時,學生感到身體不適應。(2)在實習期間經常變化崗位、時間和地點,與在校期間的固定實習場所相比感到不適應。(3)生產實習中遇到新的困難不能得到在校老師的親自指導導致無所適從。(4)在實習中要處理不同的人和事情之間的復雜關系,加之企業的嚴格管理會使學生產生很多新的想法。
3.6 考核方式與培養目標。頂崗實習與理論或一般實踐課程不同,學生的實習考核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可由學校和合作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要求學生每天認真填寫《實習記錄》,總結對生產工藝的認識、對崗位技術的理解以及工作過程中的想法。與課程培養目標一致的課程,可在實習期間完成;對于特殊課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及網絡課程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最后對學生統一考核。實習考核方式要隨著培養目標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根據專業實習特點,考核也可以采用過程考核、能力考核、量化考核等方式。
頂崗實習是高職農學類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樣化的特殊性并不斷處于動態變化中。為保證頂崗實習順利有序地進行,必須通過明確實習內容、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實校企合作等措施,以適應企業需求、提高實習質量和培養學生能力。
【1】劉國聯.提高高職學生頂崗實習質量的研究[J].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11-13.
【2】陳偉.高職院校學生工學結合意識現狀與對策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3):128-130.
【3】王增強.“頂崗實習”前的實習實訓方案設計實踐[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51-53.
【4】陳崢強.如何在頂崗實習中實現教學目標[J].教學論壇,2009,(1):151.
【注】本文為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08jyxm643。
(作者單位: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生化工程學院)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