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張利
論職業女裝結構設計三大難點
黑龍江 張利
本文主要闡述了職業女裝結構設計的根本原理和結構設計的難點,并著重強調了服裝審美對服裝結構設計的專業要求。
職業女裝;結構;設計
服裝結構設計作為服裝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服裝整體造型設計的延伸和發展,又是服裝縫制工藝的基礎。它是將服裝立體造型設計分解成平面衣片的過程,設計出各處的結構合理關系,從而使服裝造型更加完美。所以說,結構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服裝成品的質量。因而,我們很有必要對服裝結構設計當中的難點進行總結和研究。
作為服裝設計作品當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領子結構設計,對服裝的整體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型的變化非常的多,最基本的式樣有兩大類:一類是立領,另一類是平領。立領是直條布,直立于領根,環繞脖頸的領型。平領是環繞頸根,平坦貼服于肩頭、前胸和后背的領型。立領可以變化為小立領、中式立領、立翻領等。平領的表現形式有披肩領、海軍領、波浪領、花邊領等。此外,綜合立領和平領還形成了另一大類領型就是單片翻領。翻領的變化非常的豐富,運用很廣,如小翻領、銅盆領、西服駁領等。翻領是由一片領組成的翻領和底領兩部分。翻領下翻后要大于底領和肩部與頸根配合。翻領、底領共用一條領折線。翻領的大小在固定了總領寬時,可以任意設計寬度,但翻領的外口線要有一個和肩部、頸根相適應的增多和減少量。外領線的長短是由領折線上前領部分和后領部分之間的夾角來決定的。底領和翻領高度配合不同,與肩部配合也不同。翻領、底領之間的夾角變化是領形的關鍵。立領是直條,和領窩曲度相反,角度為水平0度。平領貼服于肩部,是因為它和領窩的曲度相同,領窩的曲度是由前后肩縫拼合后,前中線和后中線的夾角形成的。人體肩斜度一般情況下平均為20度,前后兩個肩斜度相加就是40度。平面上沒有肩斜度時,前中線和后中線處在180度的位置,由于有40度的肩斜度,那么180-40=140度,140度就是衣片結構設計前中線和后中線的夾角。例如5厘米寬的平領,領窩弧度所對應的夾角就是140度,平領領角線的的弧也就是140度所對應的弧,前衣片和后衣片的分界在側頸點,肩斜線平分140度。如以頸側點為圓心,轉動后衣片使肩縫折疊,每折疊一個角度,后中線和前中線的夾角就減少一個角度。領的外口線的長度隨著轉動的角度而變短,領角線的曲度相應變小。以轉動后的某個領形裝在衣片的領窩上,由于領角線的曲度和領窩線的曲度不同,領外口線變短,不再能停留在平領時外口線的位置,而被向上拉,外口線位置提高,領子要處在一定的自然狀態,這時就產生了底領和翻領。后片轉動角度越大,領角線就越直,所產生的底領就越高,總轉角為140度時,就由平領變為立領了。所以,我們在進行服裝領型結構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服裝領型結構的原理理論依據,這樣才能設計制作出符合造型要求的各款服裝領型。
在結構制圖當中,袖隆與袖山匹配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到服裝的主要外形效果和人體著裝的舒適度。袖籠的形成有三個重要的因素:后背寬、前胸寬和胸圍。三者之間有著一定的比例關系。后背寬、前胸寬數值基本上是由胸圍數值計算出來的,計算的準確性尤為重要。掌握袖籠的寬深比值,就了解了袖籠的形狀,這對控制袖山和袖籠的配合關系起著關鍵的作用。袖山和袖籠配合最難之處就是要知道袖籠縫合后的形狀。袖籠的形狀決定袖子的袖山高度和袖肥。袖籠的寬深比值在結構制圖時就可以計算得出。當胸圍圍度相同時,前寬和背寬的尺寸不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扁身子和圓身子。這樣袖籠的比值就發生了變化,隨之袖山的形狀也就要隨著發生變化,不然它們之間的匹配關系就不合理,影響服裝的外形效果和穿著的舒適度。袖籠底寬、深比值是選擇袖山形狀的依據。按人體臂根尺寸計算的袖籠寬、深比值是0.57,而按正圓的袖籠寬深比值為078,兩個數相差較遠。正圓寬深比值本身做袖籠就不太符合人體臂根的形狀,而臂根造型的寬深比值沒有考慮到胸圍的加放量對前胸寬、后背寬線的影響,所以袖籠形成比例就要在這兩種造型之間再選擇其它幾種比值,以求袖籠考慮胸圍的加放量,又要考慮臂根的造型。袖籠比值從0.57到0.78之間可以分為0.58、0.59到0.78等多個檔次。通過反復實踐總結,只有當袖籠比值在0.64時,才最適合標準人體型,我們才可以配上適合職業女裝結構特點的袖子。反之如果比值過小或過大,證明這種體型前后過薄或過厚,袖山就要加高或降低,袖子就會相應變瘦或加肥。只有掌握了這一點我們才能設計出符合職業女裝結構造型的袖型,才能滿足職業女性對著裝的要求,既舒適又合理美觀。
服裝是圓柱凹凸不平人體的第二皮膚,因而要求我們設計的服裝既要得體舒適又要結構平衡。為適合人體體型和造型的需要而將一部分衣料裁去,然后做出衣片的曲面狀態,服裝上的省道主要有女裝上衣以BP點為中心的一系列省道。
職業女裝結構中的省道設計的難點是要正確掌握省道的設計規律,還要求設計師熟知女子的體型特征。乳房是女性的主要特征標志之一,女性乳房對服裝結構設計有很大的影響,是進行女裝結構設計的重要依據。在進行女裝結構設計時,一定要考慮這一造型特征對結構變化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女裝上衣結構線的變化,特別是省道的位置、省道數據大小等都與女性乳房立體造型有著直接的關系。女性乳房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明顯的變化。少年時期女性乳房尚未發育成熟,因而胸部較平坦,到了青年時期,女性乳房基本發育,胸部開始有明顯的隆起,胸部截面形狀圓形逐漸變為扁圓形;到了成年以后,女子乳房非常豐滿,隆起很明顯,乳房位置較高;大約到了45歲以后,女性乳房開始萎縮并且逐步下垂,胸部隆起開始逐漸減小。因乳腺和脂肪發育不等,女性的乳房各人外形上差異較大。一般可分為半球狀、圓柱狀、圓錐狀乳房等。只有通過對以上這些人體造型的研究才可以正確理解女式上衣省道規律,設計出符合乳房立體造型結構分割線。當然,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體攝入的營養量不斷地增加,人體的體型也有了更大的變化,給我們服裝結構設計也增加了難度。只有認真去分析研究,才能通過服裝造型將女性的曲線美表達得更加到位,達到最理想的服裝設計效果。
綜上所述,要研究職業女裝結構設計就要對服裝結構有一個全面的正確認識,在研究中要善于發現規律,抓住重點和難點,歸納問題,最終從根本上來解決它。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服裝研究設計中心)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