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于亞琴
保護建筑的再利用
黑龍江 于亞琴
歷史上著名古建風貌的環境,都具有非常強烈的特殊景觀。仿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焦點,或需要嚴格隔開的區域。但現代化大都市環境中,需要探討如何使它們之間能夠互相包容和滲透,以創造一種新的具有某種彈性的視覺空間。然而中外歷史上大多數城市的情況遠沒有那么理想。城市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城市的結構與功能與歷史上相比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城市傳統風格和歷史建筑進行保護,使之成為日新月異的城市環境中的有機部分,已成為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對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求靈活處理,分門別類,采取不同辦法,因此對歷史建筑建立適當的評價標準是必要的。我們在開展對歷史建筑保護工作之前,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其傳統的東西分不同情況進行保留,將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那一部分列為Ⅰ類保護建筑,實行整體完全保護,進行必要的維修;有些建筑攜帶某些代表某種歷史內涵的象形符號,對它們可以進行局部重點保護。這樣通過對歷史建筑的相對價值的判斷,將其進行有效的分類和研究,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標準。對歷史建筑作出正確的評價和保護定位,是實現歷史建筑保護的前提。
維奧萊·勒·迪克早就指出,保護歷史建筑最好是給它找一個合適的用途。歷史建筑除了像其他文物一樣具有歷史的、文化的、情感的和象征性的價值外,同時大多數還具有物質使用的價值。對于大多數歷史建筑,我們應該探索開發其潛在功能的可行性,使其價值產生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從而調動社會對保護工作的積極性。
當然,對于歷史建筑再利用,最理想的情況還是繼續原有歷史建筑的用途和功能,這樣可以保證歷史建筑最小程度被改造;另外歷史建筑本身悠長的歷史總能使它們比新建的同類建筑對人們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在哈爾濱市,這樣的實例有很多,像道里區中央大街馬迭爾旅館(1913年建),現為馬迭爾賓館;圣阿列克謝耶夫教堂(磚構,1935年建),現為士課街天主教堂。
一般來說,通常需要改動的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境景觀及歷史建筑內部的設施設備條件等。當然,在改造前我們首先要保證歷史建筑所攜帶的歷史信息不被破壞和篡改,并對其周邊環境加以控制。哈爾濱對歷史建筑的改造實踐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利用歷史建筑作為各種博物館,向人們傳播城市歷史文化。例如:莫斯科商場(1906年建),1922年改為東省特區博物館,現為黑龍江省博物館;圣·索菲亞大教堂(1932年建),現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館。
2.除了以上已被實踐的保護方法外,還可以嘗試利用建筑本身作為參觀游覽對象。可能會引起人們興趣的歷史建筑如有條件都可以考慮向公眾開放,即使按原功能使用的建筑也可以利用房間的空置時間開放,供公眾參觀,開放所得的旅游收入可作為建筑自身的日常維修費用。
圣·索菲亞教堂位于哈爾濱市道里區透籠街64號,因其處于城市重要地段以及雄偉壯觀的空間輪廓,對渲染哈爾濱的文化特色和景觀風貌都起到顯著作用。
在修繕教堂主體時,一方面尊重人們的記憶,嚴格地把它的全部歷史信息傳遞下去;另一方面,為了使保護歷史環境與現代生活相統一,對修繕整治后的教堂賦予了新的功能,改作哈爾濱建筑藝術館,向人們傳播哈爾濱的建筑文化。如今教堂以及教堂前廣場既豐富了城市的社會生活和人文景觀,同時也帶動了周圍商業經濟的活躍與繁榮。教堂及其周邊環境的修復整治不僅沒有傷害這一歷史建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而且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它啟發我們:對不同類型的歷史建筑,分別給予寬嚴不同的保護措施,無傷歷史建筑的文物價值。
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需要來自各方面的真正的愛護。保護問題有時并不純粹是技術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要與現行有關法規相銜接。當前我們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歷史建筑保護法規,把歷史建筑的保護從基本觀念、原則到普查、鑒定、評價、登記、確定保護名單、劃定保護范圍,直至確定保護的具體技術措施一一貫徹下去。
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還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經濟后盾,僅靠政府部門的財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采取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融資方法:1.國家及地方財政專項拔款;2.利用潛在區位優勢,制定特殊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應權衡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開發商的現實利益,在未能確定每幢老建筑的文化價值之前,不要輕率地落下拆除的板斧。
對于歷史意義尚未探明的老建筑,不能輕率地拆除。政府部門在進行城市建設中,要從城市整體規劃的角度考慮歷史建筑的保護,不應以片面的理由或發展的借口來決定保護建筑的命運,應慎重行事,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并予以實施。切勿因某種短視行為或錯誤決策,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保護資金投入。另外,還必須開展廣泛的宣傳,提供詳盡信息,使公眾共同參與,繼承城市文化的精華。對此,社會各階層均有不同的職責與義務,只有全社會形成共識,才有可能把問題解決好。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