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史永紅
創設物理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河南 史永紅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創設物理情境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求,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物理情境;導入;興趣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的開始猶如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因此,在物理新課教學中,教師如何能精心為學生創設一個“新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情境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求,必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體會如下: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具有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啟發性和探索性等特點,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所謂創設實驗情境導入就是教師針對新課內容與學生實際,把所要探究的物理現象以實驗情境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方式。比如,在講《氣體的壓強》一節時,一上課,筆者先讓同學們看一個實驗:講桌上放一個光口玻璃瓶,里面鋪了一些細沙,當我把一個煮熟的剝了皮的雞蛋直接放到瓶口上,讓同學們觀察雞蛋是否會掉進給瓶里,結果發現雞蛋被卡在瓶口。接著我取下雞蛋,用鑷子把點燃的酒精棉放進玻璃瓶,讓它燃燒一段時間,松開鑷子,然后迅速把又雞蛋放到瓶口上,又讓同學們觀察雞蛋是否會掉進給瓶里,這時,同學們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雞蛋看,先是發現雞蛋慢慢地往下移,然后“爆”的一聲,一下子就掉進了瓶里。此時,同學們很驚訝,感到非常神奇,一下子興奮了起來,借此我進而提問學生:為什么瓶子能把雞蛋給“吞”下去呢?由此我引入了新課。
運用此法需要注意兩點:1.實驗的設計要巧妙、新穎、有針對性;2.要善于根據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來提問和啟發,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和探究。
創設直觀情境導入就是教師利用實物、樣品、模型、圖表、圖像、動畫和視頻等直觀素材,形象直觀地展示或展現物理現象和物理情景,以引導學生觀察,進而提出問題,并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地導入新課。
例如,在講《變壓器》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各種不同變壓器的實物、模型和圖片等,給學生以感性認識,進而啟發學生變壓器又是如何工作呢,從而導入新課;又如在講解《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時,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嫦娥一號”發射片段,當優美的旋律和壯觀的畫面同時出現在課堂時,給人以強烈震撼,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進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實踐證明:新奇多樣的直觀素材運用,可產生非凡的效果,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求知的動力。
創設實踐情境導入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學內容要求,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物理情境來導入新課。這樣導入,學生有親身感受,學習起來注意力集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講解《牛頓第三定律》時,筆者任選兩個學生進行拔河比賽,一時間,比賽很激烈,課堂氣氛很活躍,結果自然是其中一個同學取勝,另一個同學輸了。老師借機提問學生:“某某某取勝,是不是就說明某某某拉另一個同學某某某的力大呢?”由此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這樣引入新課,有活潑的形式,有緊張的情節,有逼真的表演,有熱烈的場面,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新課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與物理息息相關。所謂的創設生活情境導入就是教師根據課本知識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鮮活的生活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回憶,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從而導入新課。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覺得物理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比如,再講《靜電現象》一課時,筆者這樣描述:“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在干燥的季節里,脫掉化纖衣服時,會產生“噼里啪啦”的響聲,甚至還會看到“火花”,這時,你若不小心觸摸門的金屬把手,又會被電擊嚇了一跳,趕緊縮回手,你覺得很奇怪,決定再試一下,于是用手小心地去摸金屬把手,結果一切正常了。”這一現象,同學們經常深有體會,感到很親切,趁此我進一步提出問題:“請問這一生活現象蘊含著幾個物理現象?為什么?”從而導入新課。
運用此法需注意兩點:1.引入的生活內容,要使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2.能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能為自己掌握的知識而自豪。
創設故事情境導入就是教師通過講述與新課內容相關的生動有趣的科學故事或趣聞軼事,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方式。比如:在講《運動的相對性》時,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手抓子彈”的故事,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名法國飛行員駕著飛機在天上飛行時,突然發現他身邊有一樣像毛毛蟲的東西一直跟著他,他順手抓住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是一顆德國制造的子彈,故事講到這,學生肯定會產生疑問:為什么人空手可以抓住子彈呢?從而產生了探究欲望。
綜上所述,無論創設哪種情境導入,其共性都是通過物理情境的創設,提出與學生舊知識、舊經驗發生矛盾沖突的問題或設置懸念,引起學生心理上的不確定性,使學生徘徊在思維的矛盾中,從疑問中產生“探個究竟”的想法。其目的都是把著眼點放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