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朱明艷
論音同異義隱喻認知與大學英語詞匯學習
黑龍江 朱明艷
現代隱喻理論把隱喻看作是認知現象。音同異義類隱喻作為認知語言學隱喻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英語詞匯學習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頻繁出現的音同異義類隱喻深刻影響著學生對大學英語詞匯的準確理解。因此,將音同異義類隱喻認知與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結合效果將更佳。同音異義類隱喻認知有音同形異異義類隱喻認知,音異形同異義類隱喻認知和完全音同形同異義類隱喻認知。
同音異義詞;音同形異異義詞;音異形同異義詞;完全音同形同異義詞;隱喻認知;音同異義類隱喻;詞匯
同音異義詞(homonym),是指英語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發音相同而意義截然不同的詞。根據英語詞匯學中的定義又可將其分為三種:音同形異異義詞(homophones);音異形同異義詞(homographs);完全音同形同異義詞(perfect homonym)。音同形異異義詞(homophones)指英語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發音相同而意義和拼寫都截然不同的詞。音異形同異義詞(homographs)指英語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拼寫相同而意義和發音都截然不同的詞[1]。完全音同形同異義詞(perfect homonym)指英語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拼寫和發音都相同而意義截然不同的詞。
現代隱喻理論把隱喻看作是認知現象。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確定了現代意義的隱喻認知研究,從此,語言隱喻的研究跨入了認知領域。隱喻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在《詩學》中指出隱喻是一種修辭現象。英國修辭學家Richard的隱喻互動理論使隱喻研究從修辭學轉向認知學領域。美國學者Lakoff和Johnson則是被認為是從認知角度研究隱喻的代表人物。隱喻不再是一種語言現象而是一種思維和行為現象,是一種人類用已有經驗說明或理解新經驗的認知活動,是人類認識新世界新事物的工具。音同異義類隱喻認知是王寅在認知語言學中對語音隱喻的貢獻之一,通過使用音同異義類詞而達到語音隱喻效果的隱喻叫做音同異義類隱喻[2]。
詞匯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部分,是培養大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重要基礎。詞匯學習是一門語言的基礎。在語言學中,把詞位(lexeme)研究視為詞匯(vocabulary)研究。詞匯是詞位的總和,詞匯是抽象的,詞位是具體的[3]。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A.Wilkins)說過:“沒有語言,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詞匯的多少直接影響外語學習者的外語水平。
詞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目前花費時間最多,然而,詞匯學習恰恰是學生的軟肋。當前大學生詞匯學習通常是找一本字典或單詞表進行機械式的背誦和默寫,即將詞與其某個意思相聯用心記下。直接進行記憶、學習、掌握單詞固然重要,對于想在短時間內擴大單詞量,提高外語水平比較有效。然而,實際上外語詞匯學習并非機械記憶那么簡單,單純靠記憶學單詞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學生應該有效的使用某些詞進行交際。因此,大學生還需要采用其他各種學習方法鞏固、掌握外語單詞。
詞匯在英語的學習中既有促進又有阻礙作用。沒有一定的詞匯量,就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寫作、交際和聽力等諸能力的提高。對廣大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詞匯尤其是他們英語學習中很大的障礙。有的學生由于詞匯量小看不懂英語文章就會喪失信心甚至放棄英語學習。有的學生整天背單詞,由于學習詞匯方法不當,費了很多時間,花了很大精力,結果或是半途而廢或是事半功倍。長此以往,有的學生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造成詞匯學習最大困難的因素之一當屬音同異義類詞的隱喻認知。作為語言和認知基礎的隱喻不斷在詞匯學習中以其音同異義類隱喻增加詞匯學習的難度和擴大詞匯的數量,也給大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困難。這就要求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做一個有心的人,時刻關注著英語中的音同異義類隱喻認知。下文簡要分析幾例音同異義類隱喻認知,以此說明其對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的促進和阻礙作用。
Eg.1.Two ghostswalked intoa bar and asked thebar tender,“Do you serve spirits?”[4]
Spirit后面加“s”的復數形式可以被譯作“烈酒,酒精,上帝,圣靈”,此處,“spirits”應被譯為“烈酒”而不應該被翻譯成“圣靈,上帝”。鬼怎么敢見上帝。此處不常見的音同異義類隱喻認知同樣幫助我們認識大學英語詞匯范圍中的“spirits”、“烈酒、酒精”,但是切記,必須用spirit的復數形式。
Eg.2.A fruitgroweronce said:“Ieatwhat Ican,what Icannoteat.Ican.”[5]
果農說:“我吃我能吃的,我不能吃的就做成罐頭”。此則陳述亦可通過完全音同形同異義類隱喻認知解讀為“能吃的我吃,不能吃的我也吃”。情態動詞“can”的活用加之不同人的隱喻認知可以產生不同的語義效果。“can”可被譯成情態動詞“能”,也可譯成實意動詞“把(食品等)裝罐(或聽)”。盡管情態動詞“can”是極其簡單的初中單詞,但是其實意動詞的用法是大學英語的詞匯掌握范圍。
詞匯在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音同異義類隱喻認知在大學英語詞匯的教與學中起到了活躍氣氛的效果,可以給老師和學生增添很多樂趣[6]。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高度重視音同異義類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重要性,充分地認識到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學生自主有效學習詞匯以及正確運用詞匯的能力。
[1]朱懷沛.英語同形異義詞[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01):27-32.
[2]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432-435.
[3]胡壯麟.語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毛發生.英語中的雙關語[J].韶關學院學報,2003,24(11):130-133.
[5]范仲英.使用英語教程[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196.
[6]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東北石油大學華瑞學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