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學
礦山“保護神”
——修武縣國土資源局加強礦區協管員管理紀實
□周岐學
修武縣地處太行山腳下,山川各半,山區面積覆蓋西村鄉、岸上鄉和方莊鎮等3個鄉鎮。目前,全縣已辦理采礦登記手續的礦山企業有43家。由于該縣礦業較多,而山區面積較大,地形復雜,礦業管理工作難度較大,僅靠國土所工作人員管理,人力資源遠遠不足,非法采礦行為時有發生。
2006年,修武縣國土資源局及時調整思路,開拓創新,在山區各行政村分別聘用1~2名礦區協管員協助國土資源部門管理礦產資源。幾年來,該局以“以試促聘,以訓促管,以養促用”,在全市率先探索出一條利用礦區協管員協助國土部門管理礦業的成功經驗。礦區協管員在礦業管理中發揮一線優勢,起到了最敏感、最快捷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作用,被群眾稱為修武礦山的“保護神”。
“試”,以試促聘。修武縣國土資源局在聘用礦區協管員時注重選好聘用對象,主管領導組織西村、方莊、岸上等3個基層所人員,深入礦區各行政村,與各村干部結合,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礦區各個行政村的老黨員、老干部及廣大團員中分別選出了1名在群眾中有威信、基礎好、能為大家辦實事的人員擔任礦區協管員,并對協管員的性格、工作能力及個人的實際情況或其他方面進行了摸底和理論文化考試,不合格者不得上崗。
“訓”,以訓促管。為了保證礦產資源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該局著力建設一支高效、廉潔、務實、進取的礦產資源管理協管員隊伍網絡。一是建立教育培訓制度。對所聘人員每季度進行一次以礦區管理、涉礦相關手續辦理程序、資源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業務技能和涉礦法律知識等為主要內容的集中培訓。為礦區協管員訂閱有關礦業和國土方面的報刊,讓協管員及時掌握新業務、了解新政策和法律法規。每年組織一次礦業知識測試,對業務知識和法律法規進行鞏固,同時檢驗和掌握每個協管員的學習情況和業務水平。二是建立例會學習制度。各所每月召開一次礦區協管員例會,傳達上級文件,匯報前段工作,交流工作經驗,安排下一步工作。三是建立綜合考核制度。按照年初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實行半年初評,年終總評,獎優罰劣。四是建立長效管理制度。明確礦區協管員不是終身制,對責任心不強、不能起到作用的協管員一律解聘,確保有一支長期的高素質礦區協管員隊伍。
“養”,以養促用。該局堅持以人為本,為協管員解決了勞動報酬問題,并把礦區協管員作為國土系統一名員工來看待,讓其參與系統組織的各項文體、宣傳、學習和知識競賽等活動,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和國土系統職工有著同等的地位,工作有干頭,能盡心竭力地履行職能。
該局通過精心培養,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礦區協管員隊伍。幾年來,該局又投入資金,先后購置了電腦、乒乓球臺等辦公用品及文體活動設施,在三個基層所分別建立了“礦區協管員之家”,除定期學習、培訓和例會外,他們還可以在閑暇時到這個“家”自娛自樂。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使他們從內心熱愛國土資源,大力支持和配合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在礦產資源管理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
宣傳作用。礦區協管員通過廣播、黑板報等形式把礦產資源管理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傳到了千家萬戶,使之家喻戶曉。幾年來,在各基層所的統一組織下,他們分別在所在礦區先后開展各種宣傳活動20余次,辦宣傳板報30余期,散發傳單5萬余份。
穩定作用。礦區協管員利用所學到的法律法規,通過調解各種糾紛,從源頭上預防了信訪案件的發生,使各種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監視作用。礦區協管員生活在最基層,堅守在第一線,每天與群眾朝夕相處,問題發現快,信息傳遞及時,徹底解決了山區國土所信息閉塞的問題。2010年10月的一天,幾輛挖掘機和鏟車利用晚上時間在方莊鎮某村盜采礦石,被礦區協管員發現后及時用電話報告到了方莊國土所。該所馬上組織10余名人員趕到現場進行制止,當場向盜采者進行相關法律法規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了非法采礦的嚴重性,他們表示永不再犯。還有一次,與修武縣相鄰的一個縣有一條高等級公路開始施工,鋪墊路基需用大量砂石,一些不法分子便看到了在修武岸上取砂的“商機”,被岸上鄉協管員發覺及時報岸上國土所。在得到協管員的準確信息后,國土所人員不間斷地進行巡查,并安排值班人員隨時與協管員保持密切聯系,偷砂者覺得白天無機可乘,就利用晚上偷挖,被執法人員現場扣押了裝載機,向偷砂者下達了《制止違反礦產資源法律行為通知書》,并責令其到國土所接受調查。
2010年,在礦區協管員的支持和配合下,該縣共查處違法采礦行為52起,開展了多次打擊非法采礦行動,會同安監、公安、環保、林業等部門通過拆除料臺、充填井筒等方法,對全縣39家非法采礦點進行了集中取締,有力地維護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作者單位:修武縣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