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啟生
落實節約優先戰略 持續拓展發展空間努力為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
——在全省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摘要)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啟生
(2011年1月24日)
“十一五”是國土資源事業發展很不尋常的五年。五年來,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我省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推進“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發展戰略,切實履行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重要職責,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保障和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緊緊圍繞國土資源“兩保一高”目標要求,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取得明顯成效
針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和資源狀況,省政府提出并確立了“兩保一高”的目標要求,即:“嚴格保護資源,基本保障工業化、城鎮化健康發展的資源需求,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我們積極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強化國土資源共同管理、宏觀調控與市場配置、節約集約、執法監管,有效破解資源保護與保障難題,國土資源工作環境特別是用地環境出現明顯好轉。
(二)牢固樹立全力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的工作理念,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時期,全省批準建設用地總量是“十五”期間的兩倍。一大批高速公路、航空、鐵路、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教育、衛生、污水處理等民生項目以及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重大項目用地得到及時有效保障。2010年全省共批準轉用和征收土地41.5萬畝,同比增長13.1%。
(三)始終牢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歷史使命,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期間,全省累計實施新增費項目277個,總投資41.14億元,建設規模393萬畝,新增耕地20.25萬畝;全省通過實施占補平衡項目共補充耕地125.26萬畝;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9872件,拆除違法占地建筑物616萬平方米,復耕土地3839畝。截至2010年底,全省耕地保有量為1.22億畝,高于上輪規劃下達我省的1.218億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一直穩定在國家下達的1.0175億畝以上,為全省糧食連續五年超千億斤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國家連續三年開展的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中,我省都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四)堅持把轉變資源利用方式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抓手,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取得明顯成效
我們堅持以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持續推進“空心村”、黏土磚瓦窯和工礦廢棄地為主要內容的“三項整治”,累計整治土地159.3萬畝,新增耕地83萬畝;拆除黏土磚瓦窯10255座,復墾窯廠占地35.6萬畝。把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著力點,積極推廣應用以多層標準廠房為重點的先進節地技術,累計建成標準廠房2986萬平方米。大力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加強節地用地責任考核。五年來,我省土地開發效益不斷提高,單位GDP建設用地消耗下降24%。2010年全省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長87.6%。
(五)積極探索并勇于實踐地質找礦新機制,礦產資源支撐保障全省經濟可持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全面落實省部合作開展地質找礦的目標要求,積極探索整合勘查、整裝勘查、勘查開發一體化等多元化的地質找礦組織形式。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十一五”期間,全省累計投入勘查資金約46.24億元,新查明大中型礦產地938處。我省新發現并部分查明煤炭資源188億噸,新增鋁土礦查明儲量接近我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查明儲量的總和;鐵、金、銀、鉬、鉛鋅等重要礦產資源儲量大幅度增長。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后獲得省外礦業權112個、國外礦業權157個,建立了一批有重要價值的勘查開發基地。
(六)持續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和開發秩序整頓,優化礦業經濟結構、提高開發利用水平取得明顯成效
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煤炭和鋁土礦資源整合,全省小煤礦、小鋁土礦分別減少了67.6%和63.9%,煤炭骨干企業、重點氧化鋁企業占有及控制資源分別占到全省的70%和90%。著力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煤炭、鋁土礦、黃金等重要礦產的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均處于全國先進行列。加大礦業秩序整頓力度,堅持多部門聯合執法,在全省范圍內先后組織了十多次大規模打擊無證采礦、超層越界開采專項集中治理活動,共查處各類違法違規采礦1157起,推動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持續好轉。
(七)堅定不移地維護人民群眾資源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土資源保障民生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我們全面實施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補償標準平均提高30%以上。加強重要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加大了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力度,五年來成功避讓地質災害56起,避免人員傷亡1429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2584.33萬元。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力度,“十一五”期間全省累計投資9.6億元,治理礦山環境1221處,恢復土地面積7557公頃。我省地質遺跡保護、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建設成效顯著,河南省地質博物館2008年4月開館以來共接待各類游客182萬人。積極做好平安建設和信訪穩定工作,國土資源信訪量由2007年以前占全省信訪總量的1/3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我廳連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暨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
(八)高度重視抓班子強隊伍和事關長遠的基礎性工作,推動國土資源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我們始終堅持把黨建與業務工作有機交融、深度結合,認真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等,通過理順關系、轉變職能、健全制度,班子建設得到加強,干部管理趨于規范,廉潔從政意識進一步鞏固,有效提升了國土資源管理和服務水平。幾年來,我們高度重視做好國土資源重大基礎性工作,新一輪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第一個獲得國務院正式批準;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圓滿完成,摸清了土地底數;“三項調查”進入尾聲,為提升礦政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礎;“6139”找礦行動計劃的編制實施,加快了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的步伐。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全力構建中原經濟區的關鍵階段。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和物質基礎,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承載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也給傳統的管理方式帶來了嚴峻挑戰。
“十二五”時期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興總體要求,按照“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完善國土資源工作布局,以落實資源節約優先戰略、加快資源利用方式轉變為主線,以實現國土資源“有效保護、有序開發”為目標,以推進國土資源管理改革創新為核心,全面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顯著提高國土資源保障能力和保護水平,促進全省經濟更好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主要目標是要努力實現“六個力保”:一是強化責任、堅守紅線,力保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糧食安全;二是爭取支持、用好增量,力保國家和省、市重點項目及時落地;三是挖掘潛力、盤活存量,力保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依法依規用地;四是多策并舉、提高質量,力保土地、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五是深化合作、創新機制,力保率先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六是加大投入、落實責任,力保國土資源維護民生工作取得全面進展。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扎實推進“雙保工程”,著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科學編制規劃,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以保障中原經濟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用地需求為目標,2011年上半年完成全省“十二五”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和中原經濟區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加強規劃實施與管控,統籌安排好城鎮、農村居民點、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類產業發展用地。
二是落實差別化的土地供應政策。優先保障國家、省、市確定的重大產業升級項目和低碳經濟產業用地,積極保障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等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同時,堅決抑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用地。
三是健全和完善耕地保護制度。選擇有條件的市、縣開展耕地保護補償試點,建立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進一步強化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完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制度,改進新增費分配使用模式,探索建立財政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土地開發整理多元投入機制。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實施,啟動豫東基本農田整治重大項目。
四是深化房地產用地調控和監管。科學編制并嚴格執行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尤其要落實保障性住房供地政策,確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設,確保2011年全省2521萬平方米、39萬套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
五是全面強化土地執法監管工作。要始終保持打擊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的高壓態勢,重點查處未報即用、邊報邊用以及違反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非法批地、違法占地、搭車用地等行為。進一步加強基層執法隊伍和村級國土資源協管員隊伍建設,推動省、市、縣三級12336舉報電話互聯互通,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各類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
(二)加快構建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著力促進資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一是健全和落實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制度措施。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完善市場配置機制,全面落實經營性用地、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完善礦產資源開發準入退出機制。鼓勵開發利用地下地上空間。加大建設和使用多層標準廠房的支持力度,合理提高建筑容積率。積極推動盤活閑置土地和低效使用土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潛力。
二是建立并推行節約集約用地考核獎懲激勵機制。健全節約土地標準、評價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各省轄市都要研究出臺具體辦法,把資源節約、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指標納入政府年度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加強用地節地責任考核,考核結果與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相掛鉤,并嚴格實施獎懲。要適時調整完善工業用地標準,努力實現土地綜合利用和收益最大化。
三是深入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爭取未來三年我省所有縣(市、區)和產業集聚區均達到規定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標準。
(三)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整治,著力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
首先,要抓好試點,規范運作。要汲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嚴格規范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放在首位。
其次,要用好政策,破解難題。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首先要補充耕地,調劑為建設用地的,應優先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和產業集聚區發展,方便農民就近轉移就業,同時要留足農村經濟發展用地;節約的指標可以在縣域內安排到城鎮有償調劑使用。要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的原則,以農田整治為重點,提高高產穩產農田比重和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最后,要健全機制,協同推進。省廳要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勇于探索實踐,在完善政策機制上下工夫,真正做到優化配置資源、捆綁使用資金、靈活運用政策、催生綜合效益。要統籌規劃,通過農村土地整治,使農民居住向中心村鎮集中,耕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實現耕地增加、用地節約、布局優化、要素集聚的目標。
(四)全面實施“6139”地質找礦行動計劃,著力提升礦產資源綜合保障能力
其一,加快實施“6139”地質找礦行動計劃。圍繞全國地質找礦“358”目標,抓緊對我省礦產資源潛力進行預測評價,協調省內各地勘主管局及國有地勘隊伍的工作部署與力量配備,以探礦權采礦權整合為先導,突破礦業權障礙,以優勢礦產為主攻礦種,統籌部署地質找礦工作。進一步探索地質找礦新機制,力求在做大地質找礦平臺、實現“358”目標上先行突破。
其二,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認真實施新一輪全省礦產資源規劃,嚴格執行總量控制、分區管理和規劃準入制度,深化對鎢、銻、螢石、耐火黏土等國家限制性開采礦種產能和開采總量控制。以煤、鋁、鉬、鐵等重要礦產和稀缺礦產為重點,探索建立資源戰略儲備,保障中原經濟區礦產資源供給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鞏固強化整頓規范成果,嚴厲打擊無證勘查開采等違法行為,不斷提高礦業權人依法勘查、依法采礦意識。進一步做好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工作。繼續深化礦產資源整合,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合理布局和利用,努力提高礦產開發的規模效益。
其三,加強科技創新和地質服務基礎工作。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開展先進找礦理論、技術和方法推廣活動,提高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能力。
(五)抓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探索國土資源管理新模式
規范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要穩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二要開展征地制度改革試點。三要改革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模式。
深化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一是要深入推進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三是要加快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建設。四是要推進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
強化國土資源審批制度改革。要進一步簡化和規范行政審批程序,提高審批管理效率。
穩步推動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加強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形成優勢互補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新格局;鼓勵國有地勘單位按照市場取向,加快探采一體化步伐。
(六)堅持以人為本、維護民生,著力抓好地災防治和國土資源信訪穩定工作
一是妥善做好補償安置,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規范征地程序,全面執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全面推行征地社會風險評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征地補償款預存制度,探索實行多元補償安置模式,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就業、住房和社會保障問題。進一步完善征地補償爭議裁決、行政復議機制,暢通群眾利益訴求和糾紛調處渠道。
二是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治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認真編制并實施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進一步健全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預警預報、群測群防和應急處置體系,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應急處理險情能力,努力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是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力度,改善礦區人民群眾生活環境。整合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全力推進焦作和靈寶兩個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永城煤礦塌陷區綜合開發項目實施進度。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制度,強化礦山企業主體責任,促進邊開采邊治理。
四是強化信訪穩定工作,解決人民群眾合理訴求。
繼續抓好信訪機構和信訪隊伍建設,建立市、縣、鄉、村“四級”信訪網絡,暢通信訪渠道。認真做好信訪評估工作,從源頭上解決信訪問題。
(七)加強國土資源系統素質建設,著力增強干部隊伍執行力和戰斗力
以推進創先爭優工作和“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為契機,以建設責任、為民、高效、清廉的國土資源部門為抓手,加強素質建設,增強執行力、提高戰斗力,維護國土資源部門良好形象。
國土資源管理“十二五”目標任務和今年重點工作已經明確,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及廣大干部職工,要主動站位、負重前行,振奮精神、奮力開拓,共同推動我省國土資源事業實現新跨越。
(一)強化責任意識,做到“責隨職走、心隨責走”。當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面對著“兩難”局面、承受著“雙重”壓力,我們要始終牢記使命,切實把責任落實到位。一要履職盡責,二要勇于擔責,三要敢于問責。
(二)切實轉變作風,在抓基層、抓落實上下工夫。
各地要按照“三具兩基一抓手”的要求,著力在抓具體求突破、求深入、求落實上下工夫,在抓基層、打基礎上下工夫,一要加強對基層的調查研究,二要提高基層的管理與服務水平,三要逐級抓好工作落實。
(三)提升運作水平,統籌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當前要著重在以下五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中央政策與地方實際結合;二是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統籌;三是地政管理與礦政管理同抓;四是改革創新與依法行政相濟;五是業務工作與隊伍建設兼顧。
(四)奮力創先爭優,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當前我省國土資源工作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通過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建設一支勤于學習研究、精于運用政策、善于破解難題、勇于擔當使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干部隊伍尤為迫切重要。一要以機關建設為核心,著力營造奮力拼搏的良好風氣;二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三要加強協同配合,構建團結和諧的工作環境。我們要把推動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服務經濟社會大局作為團結的基礎,努力在干事中增進團結,在團結中提高干事的效率和質量,共同把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