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潘衛軍 馮昱華
積極加入TRA INA IR提高民航培訓水平
四川 潘衛軍 馮昱華
面對民航業快速發展與人力資源缺乏的沖突,我國民航積極加入TRAINAIR計劃,充分利用其先進的培訓理念以及完善的培訓課程,使國內民航人員專業培訓與國際接軌,更快的從根本上實現我國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轉變。
民航培訓;TRAINAIR;行業標準;民航發展
中國民航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它在發展和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矚目。民航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現代化的標志和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但是中國民航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不能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給航空發展帶來重重隱憂,其中人才的匱乏就是一個重要原因[1]。
據預測,中國民航將以每年20%的速度
增長,可是快速發展民航需要人才支持。目前,中國民航業平均人機比是200:1是國際民航水平的兩倍,這意味著,僅以國際民航平均水平計算,未來20年中國至少需要民航類人才24萬人。民航人才缺乏,培養相對滯后,已成為發展的制約因素。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歡迎各種力量參與興辦與民航相關的教育事業,鼓勵各類普通高校開設民航專業,支持建設與民航實習實訓有關的培訓基地[1]。因此,為了加快與國際民航專業培訓接軌,民航總局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為執行單位,加入了TRAINAIR,為我國民航培訓注入新的活力。
建立于1944年的國際民航組織的職責是組織和協助民航安全和有效地發展。ICAO認識到全球航空運輸系統依賴于大量的熟練人員來運行、維護和管理,系統的安全和效率依賴于這些關鍵人員的技術水平。許多國家將這些人員送出國接受所需的專業技能培訓,這進一步導致了財力資源的緊張[2]。
為解決以上問題,國際民航組織鼓勵各成員國建立自己的民航培訓中心(CATCs),ICAO提供技術合作。有關CATCs提供本國主要培訓,包括空中交通管制、飛行運行、通訊運行和維護、導航設施維護、機場消防和救援、航空保安等。
通過本方法,ICAO已經協助建立超過50個國家的CATCs。中國的民航培訓中心是這些中心的一個典型。為支持培訓中心,ICAO開發了一套培訓手冊和課程計劃指南。此外,技術協助方案要求在培訓中心引入新的課程。
為促使民航培訓中心更少地依賴外部協助和引進新的培訓技術,ICAO于80年代開發了TRAINAIR項目。TRAINAIR是由ICAO建立的全球性的民航培訓合作項目,它的目的是通過建立全球范圍內的高素質的航空人員培訓,改善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民航培訓中心今后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他們必須滿足廣泛學科和新興技術人員日益增加的需求,與此同時,許多民航培訓機構對此的需求比資源利用要高得多。因此,TRAINAIR計劃的實施前提是在經濟現狀下,提高參與國家的成本效益。
TRAINAIR計劃是民航培訓機構的一個國際協作體系,它培訓方法的標準是由成員們發展壯大的。成員們可以共享所有的培訓課程以及培訓方法,也就是說,它的主要部分就是由ICAO管理的國際培訓資源共享體系。TRAINAIR成員只需貢獻他們少數的培訓課程,就可以得到他們所需的大量共享系統中的資源,這使得系統高效的運行。因此,TRAINAIR使成員國整個民航的培訓體系質量和成本效益都大大增強。與此同時,也使得全球范圍內的所有成員國的培訓方法標準化。
所謂與“國際標準”接軌,除了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遵循國際慣例外,更重要的是要正確理解和全面執行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在民航專業培訓方面更應如此。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和民航組織的Ⅱ類常任理事國,我國的大國地位決定了我們必須執行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與建議措施[3]。
其次,進一步執行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與建議措施有利于我國民航持續、穩步、健康的發展。采納國際標準,牽一發而動全身。鑒于航空運輸特有的國際性,我們要飛出去,飛得更遠;人家要飛進來,飛得更多,有必要使我國民航的培訓制度進一步向國際標準看齊[4]。
國力的增強,技術裝備的改進及人員素質的提高為我國民航執行國際民航組織的培訓標準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過去由于人員技術、語言和財力的限制,我國民航專業培訓與國際民航組織標準間存在不少差異。隨著我國民航國際交往與投入的加大,民航專業院校引進大量飛機和專業設備,為專業人員培訓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國際民航組織新航行系統(CNS/ATM)的實施,國際民航組織許多過時的標準相繼被廢止,大量新的標準被采用,為我國民航與國際標準接軌提供了“跳躍”的機遇。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入TRAINAIR就是這樣一個與國際民航標準接軌的絕好機會,使我國民航在專業培訓方面有質的跳躍。
TRAINAIR通過引入現代化的培訓觀念、培訓方法及培訓材料,促使參與TRAINAIR的各國民航培訓中心(CATC)開發高質量先進的標準培訓課程(STP),設在國際民航組織技術合作局內的TRAINAIR中心匯集這些課程以后,各成員都可以免費共享全部課程,這種課程資源共享模式不僅先進、經濟,而且可以較快地全面提高各國民航培訓中心的水平,故有培訓專家認為TRAINAIR的建立是民航培訓“劃時代的大事”。目前,被批準加盟TRAINAIR項目的各國民航培訓中心已達40多個,標準培訓課程已累積達170多個,涵蓋了民航專業培訓的各個領域。為此,加入TRAINAIR的程序,是進一步提高我國民航專業培訓層次的必由之路。
實踐證明,通過專業化和集中化發展過程中運用“系統和績效”的方法制作的面向能力的培訓教材是非常經濟高效的。但是ICAO指出,在發展中國家中,無論是在培訓或是測試中,這種方法的用途都十分有限。從傳統的“基于教員”的培訓過渡到更加有效的“基于材料”的課程開發和培訓過程中也是如此。發展中國家在課程開發和專業課程開發人員方面都有不足。為了彌補這些不足,ICAO的TRAINAIR項目隨之應運而生。
(一)TRAINAIR發展目標
TRAINAIR計劃的總體目標是提高中國民航運輸系統的安全和效率。作為亞洲最大的“藍天學府”,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代表了中民民航專業培訓的水準。飛行學院的民航培訓中心建立于2003年,空中交通管理培訓中心成為該培訓中心的一部分。ICAOTRAINAIR官員于2006年11月訪問了飛行學院,在評估報告中,TRAIANAIR官員認為飛行學院在航空運輸人員培訓中具有關鍵地位,但其培訓方法有些過時并低于國際標準。官員還注意到飛行學院應該提供更多的課程培訓以滿足本國未來需要。飛行學院未來的國內和國際培訓活動對培訓材料的開發和測試的標準化有較高要求。TRAINAIR的當前目標是使飛行學院培訓中心具有加入TRAINAIR項目的能力,并通過該項目建立TRAINAIR標準課程。
(二)TRAINAIR所需投入
TRAINAIR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它的成功運作首先需要有本國政府的直接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投入和專業設施投入;其次是ICAO通過政府/捐助的基金投入,包括相關國際專家、合作培訓項目、軟件等等。
(三)TRAINAIR運行方法
首先,應在飛行學院內建立符合TRAINAIR要求的永久性課程開發機構。其次,10位經驗豐富的教員將接受TRAINAIR的理論與操作專業培訓,以進一步完善標準培訓課程(STP)。培訓中心高層人員將參加TRAINAIR經理研討會,課程開發員將參加TRAINAIR課程開發員研究會,接受來自ICAO總部的TRAINAIR專家指導。此外,高級培訓官員將代表中國參加TRAINAIR地區和全球會議。現階段國內專業培訓機構逐步適應了引進的標準培訓課程(STP),課程開發機構運行良好,改良的培訓手段高效運行,也就證明了TRAINAIR在我國的實施逐漸成功。
(一)總體評估
作為加入TRAINAIR的先決條件,ICAO會首先進行評估,以確保想要加入的培訓機構是否有能力成為其中一員并可以從中受益。包括對其建立相關的航空課程培訓開發組,并根據需要起草項目合作文件。同時,也是為ICAO航空培訓中心與需要加入的組織之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協調機遇。
(二)資金支持
加入TRAINAIR所需的評估資金是通過現有的技術合作項目,或是相關有意的組織完成的。TRAINAIR中心(TCU)工作人員或經驗豐富的技術合作專家會利用最低成本組織完成此次工作。
(三)成員義務
如果申請國通過了TRAINAIR中心的一系列評估,則需要遵循相應的義務。這包括成員應當承諾有一個積極的課程開發組,為TRAINAIR標準培訓課程提供有能力的課程開發人員;遵守TRAINAIR計劃的規章;還應當積極參與TRAINAIR活動,定期參加TRAINAIR全球大會。
(四)課程貢獻
所有成員都應當積極努力,向TRAINAIR提供至少一個標準培訓課程(STP),這樣才更有利于各國民航培訓經驗的交流與提高。
民航是一個現代科學技術綜合應用部門,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民航技術裝備的更新,安全保證和服務工作的改進,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都取決于民航人力資源質量和綜合素質。此次中國積極加入TRAINAIR,對民航人才培訓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TRAINAIR先進的人才培訓理念以及優質的課程,應用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民航,從人力資源的提高更加加速中國民航的實力[5]。事實也表明,TRAINAIR在全球范圍內給民航培訓中心(CATCs)引入的現代化方法和培訓課程的改良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需要引起關注與重視的是,面對社會快速變革,科技迅速發展,人才市場流動加快的發展趨勢,人力資源管理向“創建終身教育體系與學習化組織”高層次方向發展,民航乃至各行都應如此[6]。此次中國民航加入TRAINAIR,體現了我國民航綜合實力的強勁,同時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通過與之的相互合作學習,必將提高航空業的安全保障和服務水平。由于民航行業的性質、特征不同,培訓模式的選擇會有很大差異[7]。不同的培訓模式,其培訓效果是不同的,為了提高民航交通行業人力資源的培訓質量,需要注入新的更科學的培訓課程調動學員積極性,加深對交通行業培訓模式的研究,以促進民航事業的發展。
總之,加入TRAINAIR,一定會促進中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航空運輸在中國交通體系中比重不斷提升,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的局面,最終使中國航空產業全面發展,促進中國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并且順利實現中國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轉變,同時,這種先進的培訓方式可以在全國眾多行業中推廣應用,為各個行業建設提供可靠的技術和人才支持。
[1]方虹.殷玉.民用航空業2009年回顧與2010 年展望[J].中國科技投資,2010,(2):32—34.
[2]楊國慶.中國民航發展展望[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1,(4):1—8.
[3]劉亞軍.中國民航與國際標準的接軌[J].中國民用航空,2001,(2):14—16.
[4]蔣紹紅.培訓標準化工作模式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9):233—234.
[5]蘭玲.朱天瑞.中國企業培訓管理發展的趨勢[J].觀察家視野,2003,(12):68—69.
[6]劉大開.郝薔.探索有效的培訓方式,促進企業發展[J].包鋼科技,2003,(29):147—148.
[7]甄衛京.交通行業培訓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6.
[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教研基金,項目基金:A200631。
(編輯 王旸)
(作者單位:中國民航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