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晶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太平川鎮第一中學)
融情于教,構建和諧課堂
◆史鳳晶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太平川鎮第一中學)
新課改的實施,給歷史課堂繪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初中歷史教學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它要求課堂教學在著眼于人的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基礎上,還應將情感因素貫穿于我們的教學之中。應該遵循并自覺運用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認真研究和加強情感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在理論教學和思想教育中進行積極的情感滲透,這樣才能提高教育教學實效。
情感因素 情感滲透 躬身實踐
初中歷史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感教育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特殊而又極其重要的中介作用。要想讓歷史課活起來,教師就要設法使學生入情,以獲得強烈的感情體驗。教師強烈的感情,會使學生受到感染,進而開啟學生感情的門扉。作為歷史教師必須變說教型教學為情感型教學,把歷史教學與情感教學融為一體,寓教育于情感之中,讓學生投入到樂觀情感之中,使之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曾經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到另一個腦袋里,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這種心靈的接觸,可以讓人在嚴寒的冬天感到春天般的溫暖,讓人享受被愛之樂,也可以在炎炎的夏日,讓人有寒徹心骨、被冷落之感。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教學的前提。我們只有以民主、平等的態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才能使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老師,尊重老師,從而喜歡上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
初中歷史教材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我們在利用教材時,必須對課文內容融會貫通,同時,要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充與提煉,整合教育的資源,善于捕捉與挖掘教材內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歷史風光進行淋漓盡致的描述和再現,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題內容,同時也能夠進行情感上的體驗,通過對教材內容拓展與各方面因素的整合、加工與處理,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也獲得情感上的陶冶,使課堂教學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學情景,使優化了的課堂教學成為情知互促的學習境界。使教材、老師之情融會成學生的感情,變成一種學習的熱情和沖動,在和諧氛圍中陶冶學生的情操。
情感,是一個人內心存有的情緒與態度,中學生正處在心智、身體等各方面發展的時候,他們的情感往往有很大的波動性,在對一些事情的理解與判斷上會有誤差。因此,我們要在課堂中進行聲情并茂的情感滲透,并使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歷史課大都以單純的講解和說教為主旋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蕩不起半點漣漪,常此以往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惡性循環,老師講得索然無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時必須擁有飽滿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摯情感去感染學生的熱情。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若干個“中國的世界之最”闡述我國悠久的歷史、發達的經濟、先進的科技、燦爛的文化,使學生油然產生祖國大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自豪,為自己生在這樣一個國度而驕傲。當講到愛國家、愛人民時要鼓勵學生懷有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當論述馬克思主義真理時,要讓學生學會吐露自己虔誠的信念;當鞭撻不正之風時,要教育學生義憤填膺等。這樣的情感滲透會使學生在心中產生共鳴,情感上產生巨大的震動,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若想讓情感教學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教師就要具備善于研究與反思教學實踐的能力,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把握情感教學的契機,使課堂教學活動達到更完美更理想的境界。
作為一名教者,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不能為了教學而教學,不能人為割斷教育與社會實踐的聯系。要將歷史學科教學內容與指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要把注重學習內容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密切結合起來,這對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都是很有效之舉。
初中歷史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妨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者觀看一些情感教育的影片,用情明理深化學生的情感。事實上,只要我們從關心的角度出發,真心關愛學生的成長,學生自然就會被感化,從而達到以情促學的目的。
例如,在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時,我就借用了電視連續劇《北洋水師》片頭的畫面:一只小紙船,在海邊漂泊,一陣陣海浪打來,小紙船搖搖欲覆;海浪打在沙灘上,激起點點泡沫,泡沫瞬間就破滅、消失了……隨著畫面的播放,我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在小紙船和鐵甲戰艦之間,沙灘上的泡沫和洋務派的強國夢之間展開聯想,接著我提問:“北洋水師是當時亞洲第一大、世界第六大的鋼鐵艦隊,可為什么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卻是搖搖欲覆的小紙船和瞬間即逝的泡沫呢?”“心憤求通”,學生馬上產生了進一步探究兩者之間因果關系的欲望。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而且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
總之,歷史教育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豐富的內容,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情感人格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最能啟發學生思考的一種教育,做為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一顆對學生的愛心。“情”從“愛”來,有了濃厚的愛,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情感教學,才能促使學生愛學、會學。最終通過“以情動人”的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駱志偉.中學生多元智力的發展與教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