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乃迪
(吉林省通化縣東寶中學)
初探教學中如何減少低效行為,打造雙效課堂
◆金乃迪
(吉林省通化縣東寶中學)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應該追求的永恒主題。在我們的改革過程中,我們發現有效教學和低效教學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區別在課堂中哪些教學行為屬于有效教學行為,哪些教學行為屬于低效教學行為,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教學是一門科學,它本身有著自己的普遍原理、規律和方法。不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的課堂教學是無效的,只被學生理解但不能內化的課堂教學是低效的,因而我們仍可以從中找出有效教學與低效教學之分的規律性東西,以促使低效教學向有效教學轉化。
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發現“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現象腑拾即是:
1.揮霍課堂教學時間。黑板前“爬”滿了學生,有的干脆用粉筆寫在水泥地下。其中一個學生站在黑板前面,儼然一名老成的教師,正對照習題,給大家講解題思路。造成教學節奏慢,任課教師沒有強烈的效率意識,教前準備不足,致使寸時寸金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教學時考慮不周密,上臺學生板演沒有與學生在臺下練習同步,毫不吝惜課堂時間,影響教學節奏。
2.片面追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課堂華而不實,教師該講的不敢講,本來一句話就可以點明的問題,非要跟學生“捉迷藏”,去進行所謂的“探究學習”,似乎教師不這樣做,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而淪為沒有新課程理念的守舊教師,于是,該探究也探究,不該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學習方式。
3.合作學習形式化。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較為流行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通過相互間的交流促使個體知識技能的更好掌握,我們不少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收效很差。學生合作交流已經寫好的內容,由于小組內沒有明確分工,發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組內一學生發言時,其他同學很少好好聽。有的因為發言人聲音很輕,其他同學沒法聽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鐘,可效果幾乎沒有,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裝點門面,做做樣子而已。
4.顧“點”不顧“面”。有時上課為了趕速度,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交流時,叫的大多是成績好,表達能力好的學生,那些本來應該在課堂上得到多關注的后進學生被冷落、忽視,致使“差”的更“差”。真正的教學任務是把所有的學生教懂,適當降低一下難度,多讓后進生在課堂上展示獲得成功,這樣不僅能有助于知識的掌握,更能激發持續努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5.練習反饋不到位。好幾堂數學課,教師在讓學生練習后對習題作了分析,分析后只是讓做對的學生舉手。至于哪些學生做錯了,錯在哪里,分析后懂了沒有,怎么解決這些不懂的學生的“不懂癥狀”,老師沒有了下文。這樣的教學流程怎么能轉化學困生?其實,反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反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們不僅要重視反饋,更要找尋反饋的良策。
6.三維目標割裂。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本為本,例題的選擇與教學內容不對應,或教學內容的拓寬脫離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對教材中一些教學資源不具備開發的能力,以至于出現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沒有的不敢補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并且存在很多貼標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脫離教學內容和情境。
7.不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少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簡單的回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提問太隨意,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氣氛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老師激情不夠,對學生缺乏感染力;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訓練仍在同一層面上重復,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
8.不會合理地運用評價。幾乎所有的課都沒有了批評,課堂變成了表揚的舞臺。給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此,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與賞識。課堂上出現了“你真聰明、你真棒”等夸獎聲,但是表揚過多過濫,評價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教學是一門技術性加藝術性的活動。優秀教師應以減少低效教學行為,并變低效為有效甚至高效為目標。教學不光涉及到知識的傳遞,而且關系到教學形象的塑造、師生感情的交流、教學思想的顯現等諸多方面。針對學校或教師個體如何減少低效教學行為促進雙效教學的實施,現提出幾點建議:
1.推行集體備課。在個人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同年段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探討,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探討課堂結構的設置、環節的安排,特別是對如何靈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探討。
2.樹立新理念。教師應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構者。為此,教師必須改變“教教材”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3.提高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在當前的課程體系中,教材作為一種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了。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并對教材中的具體情節作適當的調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來導學。從而拓寬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4.加強對學習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此基礎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作哪些調整,哪些題需要教師指導,教師應作出恰當的選擇。
5.不僅要考量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考量學業成績的智慧含金量,當然還要考量學業成績獲得的時間成本。
6.采取客觀評價。課堂上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準確的答案,教師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斷地喚醒、激勵學生。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而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
有效教學不是定位在學生全面發展上,而是定位在對學生思維深度的培養,應把學生當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和主人,尊重學生學習的權利,有意識地創設教學情景,合理運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