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啟燕
(吉林省通化縣第八中學)
寫作快樂的自我體驗
◆龔啟燕
(吉林省通化縣第八中學)
作為校園,它應當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離不開讀書和寫作。當寫作成為一種快樂,它在提升生活品味的同時,必然會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因為寫作過程本身就是思考過程。教師的寫作可能是教育敘事和課例研究,表達著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和探索;也可能是教育教學中的一步步腳印,表達著教師與學生及文本之間的那一片片真情實意;還可能是生活態度的自然流露,表達著人生的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
有些教師往往把寫作看得很困難,實際上你跟別人講一個故事就是一篇敘事文,甚至跟別人吵架又可以是一篇議論文,它有論點,有論據,形成文字就是一篇文章,我們為什么不寫下來?起先,我是為了定職稱而不得不寫論文,為寫論文而讀書尋找理論依據,漸漸地覺得別人的經驗其實自己早就實踐過,只是沒把它形成文字,后來就踏著別人的足跡,結合自己的經驗經歷進行寫作。讀書和寫作是相輔相承的。因為寫作的需要,你必須得讀書,讀書即充實了你的知識,又完善了你的行為,還陶冶了你的情操,凈化了你的心靈。教師從讀書中不僅可以得到包羅萬象的知識,還獲得寫作靈感。寫作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越寫越想寫。在寫作的過程中,收獲一種快樂,快樂點燃激情,激情激勵寫作。這樣你就越寫越快,越寫越好。
教師經常寫作,可以保持思維流暢,推理精當,自然會對教育教學充滿靈感,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扎實。因為寫作需要讀書,書讀多了,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來說,就等于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注入水源,講起課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內容豐富,生動活潑。使學生在輕松快樂充滿情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潛移默化。教師經常寫作,可以積累豐富的詞匯,積淀深邃的思想,鍛造嚴謹的邏輯,有助于老師的表達能力。寫作的過程中,對于字、詞、句、章有時間思考、修改,一句話完全可以用成語來替代,就用成語,完全可以用名言詩句表達就不用平常的語言,久而久之,積累了大量的精煉詞匯,講起課來,語言精煉,娓娓動聽,快樂自己,快樂學生。
教師經常寫作可以促進自我反思,提升工作效率。反思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能對后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可以把工作中感到困惑的問題或特別有感悟的事件整理成文,就是一個重新認識這個事例,整理自己思維的過程。這樣的寫作可以促進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教學還存在哪些不足,不斷改進,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這樣的寫作可以修煉自己的操守,提升自己的境界,享受創造喜悅,增強成就感。
教師經常寫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威信,增強個人魅力,促進帶動學生的學習。葉圣陶老先生主張教師寫“下水文”是很有見地的。教師能寫出好文章,那就能在學生當中有威望。我寫的文章經常在作文課上讀給學生聽,談寫作體會,講文章得失,往往使作文課上得有聲有色。學生發出嘖嘖贊嘆的同時,就會模仿你的語言風格、你的構思特點、你的選材思路等,你的寫作帶來了效應,難道你不快樂嗎?有的文章發表以后,學生比我都興奮,自豪地說:“我們的老師真行!”無形當中你在學生當中就有了權威性的地位,產生名師效應,使學生相信它的老師是一個具有真才實學的人。這樣老師在學生中就會有較強的感召力,你的話他們才真心信服,語文教學就會出現一個生動活潑的新局面。
教師只有堅持寫作,你的文章就會有理性的深度,也會有感性的韌度;既會有專業的嚴謹,也會有生活的隨意。你就會疏離浮躁,快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