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紅
(遼寧省鐵嶺昌圖職教中心)
計算機教學與德育教育
◆田秀紅
(遼寧省鐵嶺昌圖職教中心)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在肯定計算機給人們帶來快捷方便資源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計算機病毒的肆虐,互聯網上暴力、色情內容的傳播,“黑客”惡意侵犯他人隱私等負面東西在侵蝕青年一代的靈魂。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使他們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識,進而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養,是我們每一位計算機專業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筆者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從實踐中摸索出寓德育教育于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的德育工作方法,使學生在“潤物無聲”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陶冶。
習慣,按照心理學的定義,是指由重復和練習鞏固下來并完全變為某種動作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它是個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學生教學習慣培養,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師表美的作用,從德育角度講,一是能夠充分發揮教師德育主體作用;二是能夠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三是能夠改善道德教育技能。
因此,計算機課堂上,教師在進行示范教學和指導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針對學生在操作時,常愛把用戶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統軟件的子目錄下的情況,我在課堂進行演示教學時,特別是在講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時候,十分注意這個問題,及時告訴學生:把用戶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統軟件的子目錄下,容易引起混淆和文件丟失,引導學生逐漸養成把用戶文件分門別類存放的良好習慣。所以,教師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以規范的標準進行教學,以嚴格的要求規范學生,有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這僅僅是對自覺的學生而言。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靠有意識地訓練。在實施計算機教學,尤其是組織學生上機實踐過程中,我始終把培養學生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來完成。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活動。
比如,在介紹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我首先特別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即屏幕上出現“你可以安全地關閉計算機”時,才能關閉電源,并且反復講解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原因:使學生明白,正確合理地使用計算機,不僅可以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據的安全;而且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受到思想教育,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縱觀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仍然停留在“知識傳遞”的模式上,而學生的“學”同樣處于被動接受、適應的狀態。學生內在的主動精神和探索欲望常常受壓抑,甚至被磨滅。因此,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好奇心強、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積極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計算機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自主確定主題,用學會的知識去設計方案、獨立或協作完成任務。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興致高漲、躍躍欲試,最后都交上了滿意的作品。比如,在學完第二單元的《幻燈片制作》的內容后,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自定主題制作一套幻燈片”。接受任務后,學生情緒高昂,積極查找資料,他們確定的主題五花八門、異彩紛呈:既有“國粹——京劇”、也有“寵物”、更有“動漫”、“北京奧運”,等等。實踐證明,經過這樣的長期訓練,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增強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養成了。
中職校的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他們渴望交友與交流,因此,絕大多數人熱衷于網上聊天,他們認為虛擬空間提供了傾訴的對象,可以無拘無束、盡情地與網友“聊”。但是,這些天真單純、涉世不深的學生,完全沒有意識到網絡并非一片凈土,稍不留神就會掉進網友設計的陷阱里。
有很多學生天真地認為,交朋友就應該說實話,他們對網友公開自己的學校、年級、年齡甚至家里的電話號碼,一點沒有防范意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認識網絡的虛擬性,在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文明網上的同時,通過案例剖析教會學生善于識別善惡,教育學生在上網交友時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絕對不在網絡上發布任何不想讓人知道的個人隱私;其次,在現實的公共場合不說的話、不做的事,在虛擬的網絡中也同樣不說、不做。通過不懈努力,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大大增強了。
計算機學科知識更新快學生愛學,我通過組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受到德育教育。我曾給學生布置過這樣的作業:查找計算機發展歷史。
學生通過收集、學習計算機發展史,看到了我國計算機發展水平與國外的差距.他們說,真沒想到我們使用的計算機操作系統是微軟公司的、芯片是美國產的、許多軟件都是英文版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學習,用我們的智慧為中國人爭氣。
在此基礎上,我也給學生介紹我國在計算機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如在學習金山WPS的時候,告訴學生它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適合中國人使用的優秀文字處理軟件。讓學生們看到國產軟件發展的希望;在講到計算機病毒的時候,重點向學生介紹王江民等國內軟件開發界的著名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激發他們刻苦學習,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人的愿望。
為了配合學校搞好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紀念活動,我充分發揮計算機學科優勢,在給學生布置操作任務的時候,盡量選取與時事相關的主題,并要求學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評論。例如,組織學生開展以國慶為主題的網頁制作,編輯以“一二·九”運動為主題的時事小報,等等。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完成相關的技術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資料以及展示作品的過程中,對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觸。
實踐證明,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面是極其寬廣的,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只要我們善于挖掘,積極探索,德育工作就會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
[1]孫喜亭.教育問題理論求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張志勇.創新教育-中國教育范式的轉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