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生
(江蘇省灌南縣第三中學)
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了疑問,就會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去尋根究底地進行探索,直到問題水落石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善于給學生釋疑,還要善于給學生置疑,更要讓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引導學生善于收集和整合所有學習信息,能從同質信息中提升新見解,或從異質信息中發現新問題,使學生具有“叛逆”精神,不為經典結論所框死。
探究源于問題,情景是產生問題的基礎。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用合理的構想、恰當的材料、精煉的語言,營造一種參與愿望強烈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而創設質疑情景的途徑很多。設計明顯實驗、列舉生活實例、揭示事物矛盾、辨別正誤觀點、新舊知識類比,等等。例如,講解《蒸發》內容時,出示一張在烈日下的狗,張大嘴伸出鮮紅的長舌頭的投影片。這時,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思考著一個問題:在炎熱的夏日里,狗為什么要張口伸舌?冬天為什么不會?這些疑問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中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告訴我們:他們的思維活動還不能完全擺脫具體形象和直接經驗的限制。日常生活實際是學生最直接最具體的經歷。如學習“密度”后,教師有意地提出“鐵比棉花重”的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巧妙設置物理實驗,力求創設問題的情景。例如,在《歐姆定律》教學中,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三個物理量,明白了它們各自的物理意義后,設計一個實驗,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可看到電流表示數變化,小燈泡亮度變化,這時學生會很容易提出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間有何關系、如何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這樣。利用實驗創設了具體生動的物理環境,培養了學生勇于發現的精神。
除此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過程中質疑,在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過程中質疑,在對物理知識的應用過程中質疑,在對物理問題及現象的分析、綜合過程中質疑,在對學習活動的評價過程中質疑,等等。
激發學生質疑應注意的問題是在開展質疑活動中,一定要把握火候和時機,不要故意造作,要順其自然。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水平可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識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的。激發學生質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由形象到抽象作多角度的規劃。激發在學生“應發而未發”之前、“似懂非懂”之處、“無疑有疑”之時,學生質疑的內容應具有針對性、可探索性、開放性等,這就需要教師多引導、多點撥。
“疑”能產生動力,“疑”孕育著發現。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質疑是我們教師教學的有力手段和一項基本任務,學生質疑激發得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教給了學生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質疑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教師做一個有心人,以學生為本,打破陳舊觀念,從分析困擾學生質疑的各種因素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激疑手段,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