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宇 李景麗
(保定學院信息技術系,河北保定 071000)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地域之間的差異不斷加大,發展不均衡問題也越來越顯著。其中教育發展,特別是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現象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責任,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應該享有接受質量合格的義務教育的平等機會。在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和免費之后,國家明確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的目標。教育均衡,實質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則的支配下,教育機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確保其實際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機構和教育群體之間,平等地分配教育資源,達到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相對均衡,并最終落實在人們對教育資源的分配和使用上?!秶抑虚L期教育規劃發展綱要》明確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p>
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普遍存在這樣的失衡現象:第一,發展的優先級別不同造成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第二,教學條件差異較大;第三,師資力量差別大。由此可見,義務教育均衡化還遠遠沒有實現,我們要從各個方面著手解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而教育信息化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手段之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
解決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改善區域環境,消除區域差別,而教育信息化則為教育均衡的長久發展提供了可能。首先,教育信息化依托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借助于現有的通信網絡,就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進而可以合理利用教育投入,減少重復性建設。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優秀課程資源,使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安排時間,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再次,在日常的教學和學習中實現教育信息化,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將知識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更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因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進而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獲取的不公平,對于區域優勢明顯的地區,學??梢愿鼮榧皶r、全面地獲得各類教育信息,同時教育主管部門也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學校的教學動態,從而能夠實現雙向信息交流,能夠及時把握教育改革和發展前沿動向,修正辦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辦學效率。對于信息相對閉塞的地區,學校往往不能及時了解當前教育改革現狀和發展方向,即便信息能夠及時傳達到,也缺乏對這些教育方針、政策的相關指導和疑難解答,從而導致偏遠地區的教育發展嚴重滯后。另外,教育信息發布平臺種類繁多,既有教育部的信息平臺,也有省級、市級甚至縣(區)級的教育信息發布平臺,教師往往要訪問多種信息平臺才能獲取較為及時、全面的教育信息,同時也會因為各種平臺信息的不同步問題造成信息獲取的滯后和缺失。教育信息獲取的公平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前提條件,因此,教育主管部門首先應當整合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平臺,構建統一、具有權威性教育信息的發布和交流平臺,實現教育信息的高度共享,使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能夠及時方便地進行教育信息的雙向交流,實現教育信息獲取的公平。
教育發展靠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目前,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發達地區的教師能夠獲得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有更多的教育培訓和學習機會,從而能夠不斷提升業務水平。而對于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師而言,能夠獲得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不僅沒有信息化資源,而且連基本的圖書館、資料室都不具備,甚至都沒有教學參考書,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素質的提升非常有限。因此,提高偏遠地區教師素質是實現教育均衡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建立遠程教師培訓平臺和教師自主學習平臺,可以為偏遠地區教師提供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進而實現教師素質的提升。遠程培訓利用計算機網絡打破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使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學習,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還可以和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其他教師交流,取長補短,掌握更多的教學信息和技能,改變當前偏遠地區教師自身素質不高的現狀。同時還可以構建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信息化學習室,使教師能夠熟練地掌握信息化的學習手段,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師資不均衡的現象。
優質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優質的教學資源。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無論是教育政策還是教學內容,各地區都有較大差異,因此,建立全國統一的教學資源庫并不適合我國國情,而且建立集中信息數據庫反而會增加數據中心的流量,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質量,較好的方法是在全國統一的教學資源網站中根據區域差異建立區域教學資源庫,集中區域的優質教學資源為地方教育服務,這樣既可以消除區域內城鄉差異,分流服務器的數據流量,又利于教師和學生快捷地獲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
現代教育需要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隨著信息化的來臨,教學方式已經由單一的“粉筆+黑板”過渡到計算機輔助教育,通過建設數字化校園和采用多媒體教室等手段,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也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在教師信息化培訓后要配套相應的教學信息化設備,即多媒體教室或電子教室。首先,讓教師從教學上進行變革,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之產生更大的求知欲,進而配套多媒體網絡機房或構建數字化校園,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尋求問題答案,實現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教育信息化是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教育信息化需要按部就班地推進,盲目的追求一步到位只能導致資源不能有效地得到利用,從而導致財力的浪費。
[1]張燕軍.從奧巴馬政府修訂NCLB法看美國教育均衡發展[J].外國教育研究,2011,(2).
[2]劉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特色資源建設與應用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12).
[3]翟博.中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07,(7):22-29.
[4]李崇愛.我國基礎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現狀、成因和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