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峰
在現代的企業制度環境下,企業成本管理是其經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其內部管理及控制體系當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對任何企業而言,只有有效地進行成本的管理,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穩步的發展。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中小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企業管理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成本管理在企業發展方面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加強企業成本管理成為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穩步發展的重要前提。那么,就成本管理這一問題來看,我國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的基本現狀是怎樣的?而其又該通過怎樣的措施對其成本管理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與完善呢?
在傳統的成本管理理論當中,企業對其產品生產環節中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但卻往往忽略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那些非生產環節的成本管理與控制工作,忽略了對外部環境的動態分析,成本管理缺少應有的戰略性。但隨著成本管理理論的不斷發展,作業成本法、責任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價值鏈分析等成本控制的方式逐漸被廣泛的應用到中小企業的成本管理當中,推動了我國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發展。
但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成本管理與控制方面還是相對薄弱,成本管理工作當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成本管理目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成本管理缺少市場理念的指導、成本管理方式及團隊建設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加強對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優化與完善措施的研究變得尤為重要。
針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基本現狀來看,要對其成本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優化與完善,首先應當樹立起現代化的成本管理理念,正確處理好企業成本管理與市場之間的關系,采用先進成本管理手段與方法的同時,對成本管理團隊建設進行優化。
結合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在管理目標問題上的局限性,企業應當樹立起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新理念,以更科學的成本效益思想及成本管理觀念來對企業成本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首先,從成本效益思想上來看,企業應當認識到成本管理與降低成本之間并不是對等的關系,成本管理是關乎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關鍵性問題,所以企業內部一切與成本管理工作相關的行為都應當將成本效益作為基礎的支配思想,實現成本管理由“節約”向“效益”的轉變;其次,信息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必須從戰略性和長期性的角度進行發展,采用戰略性與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為企業成本管理提供準確的觀念指導。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企業內部所有管理行為都應當將市場作為主要的導向,成本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在我國多數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缺少市場指導的基本現狀下,要實現成本管理的優化與完善,就必須處理好企業成本管理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樹立起成本管理的市場化觀念,以市場環境為基礎,將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為成本管理的目標,準確看待企業效益與效率之間的問題;加強對市場環境的分析與預測,依照市場的需求來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管理與控制,避免因片面追求生產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市場環境下消費者的需求與承受能力。
成本管理手段與管理方法的選擇是影響成本管理水平的直接性因素。在現代企業制度之下,要滿足市場經濟對企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使企業內部成本管理的質量與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中小企業必須依照自身所處的行業特點、經營的規模以及資金鏈的運行方式等引進與企業經營相吻合的先進成本管理的方式,畢竟成本管理的方式是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礎所在;另外,在現代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中,中小企業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建立起企業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系統,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輔助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使成本管理工作更規范、更便利、更有效。
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市場環境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的發展,加強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不斷實現企業成本管理的優化與完善,可以說是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