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存
(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詞匯銜接與語篇分析
◆李 存
(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以一篇大學英語語篇為研究對象,探討詞匯銜接理論應用于語篇分析的可行性與實用性,為英語教學提供一種新的途徑。
詞匯銜接 語篇分析 英語教學 可行性 實用性
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一定的詞匯量,而且還必須加強對英語篇章的基本結構和語篇知識的掌握。我國現行的英語教學還是以課文學習為主,這些課文中的語言材料是典范的言語所組成的篇章、對話的集合體,即語篇(discourse)。這些課文給英語學習提供了精選的語言材料和學習范文。語篇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作為外語教學的新目標,代表了目前外語教學研究的趨勢與方向。語篇分析本身不是教學法,但它提供了自上而下描述和理解語言的理論框架和實踐途徑。只有通過實際參與語篇交際,才能真正理解語篇。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注重從語篇入手,才有利于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言語交際能力。
本文根據韓禮德派構建的系統功能語法,從詞匯銜接這一角度來分析一篇大學英語語篇,試圖發現詞匯銜接理論應用于語篇分析的可行性與實用性,進而探討這種分析對于教學所帶來的啟示,從而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一種新的途徑。
語言學領域對語篇的研究是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作為語篇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銜接引起了諸多學者的關注。一般認為 Halliday和 Hasan合著的《英語中的銜接》(Cohesion in English)的出版標志銜接理論的創立。Halliday和 Hasan將銜接劃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
詞匯銜接指的是對一些詞確切的重復和對在創造語篇的過程中,某些詞與詞之間所起的基本語義關系作用的重復,這種語篇特質使之有別于雜亂無章、毫無關系的一串句子(McCarthy 1991),簡而言之,詞匯銜接即通過挑選詞匯獲得銜接的效果 (Halliday&Hasan 1976)。詞匯銜接可分為重復(repetition),同義 /反義 (synonymy/antonymy),上下義 /局部 -整體關系(hyponymy/meronymy)這幾種復現方式 (胡壯麟,朱永生等,2005)。重復指具有同樣語義同一方式的詞匯在同一語篇中的反復出現。它是一個單詞或詞組的重復,在英語中的使用目的是為了突出重要的事物。同義詞復現是指意義相同,在一定語境中基本可以替換的詞項。這些詞因表達相同或相近的邏輯概念而組合在一起,在語篇中能幫助語篇達到句子相互銜接和語義連貫,增強表達效果。反義詞復現指意義相反的詞反復出現使語篇連貫。上下義/局部 -整體復現是人們通過詞義上的包含關系使一些詞語相互替代,在語篇中復現,起到連接作用。
以《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 1》(第二版)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 ThanksgivingDay and Christmas(p113)為研究對象,探討詞匯銜接理論在英語語篇分析教學中的應用。Eggins(1994)認為,“每一個詞匯串都表示一個主題或主題的一部分”(p103)。語篇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美國兩個重要的節日:感恩節和圣誕節。在本語篇中,“ThanksgivingDay”,“Christmas”“family holiday”等詞串占有重要地位。
本語篇共由 3個段落組成。在每個段落中,作者大量使用詞匯銜接各種手段,各句之間相互銜接,形成語義連貫的段落整體。然而,每個段落的側重點不同,在詞匯上有所體現:第一段,主要介紹感恩節,作者以“ThanksgivingDay”這個詞串為主線進行展開論述;第二段,以“Christmas”這個詞串為主線展開論述;第三段以“family holiday”這個詞串為主線展開論述圣誕節。本語篇乍一看,似乎三個段落彼此毫不相關,實際上它們緊密相連,是一篇語義非常連貫的語篇。作者寫作技巧匠心獨具,從詞匯銜接方面可以管窺一斑:在第二段的第一句中,作者使用詞匯重復這一銜接手法重復第一段的主要詞串“Thanksgiving Day”;同樣,作者在第三段中使用同樣的方法重復第二段的主要詞串“Christmas”;第三段中的詞串“Thanksgiving Dinner”與第一段中的“ThanksgivingDinner”遙相呼應,三個段落通過詞匯銜接手段彼此緊密相連,渾然一體,形成語義連貫的語篇。
每一段內容的安排上,作者也做了巧妙地設計。在第一段中,從詞匯銜接的運用可以看出作者從三個方面介紹感恩節:前三句為第一個層次。從詞串“settlers”,“Indian neighbor”,“New world”可以得知主要講述感恩節的歷史淵源;第 4句為第二個層次,詞串“the first Thanksgiving Day”告訴我們第一次感恩節的情況;第三個層次是最后一句,“Thanksgiving Dinner”揭示了感恩節大餐的構成。第二段中,作者首先在第一句中使用詞串“ThanksgivingDay”與第一段的內容相銜接,接著用詞串“Christmas”引出新內容,從而可知第一句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詞串“shopping season”和“shopping day”是整體 -部分的詞匯銜接手段,暗示感恩節、圣誕節與人們購物之間的關系。最后一句中詞串“a Christmas tree”介紹有關圣誕樹的習俗。整體看來第二段屬于過渡段。在第三段中,詞串“Christmas”與第二段中的主要詞串重復,起到語義連貫的作用。本段介紹圣誕節的方法與第一段不同,第一段主要從歷史淵源、第一次節日的情形及節日大餐三個方面介紹感恩節,而本段主要圍繞詞串“family holiday”(家庭節日),作者使用同義 (this feeling)、整體 -部分 (season greetings,s weet home flavor)等詞匯銜接方法展開論述。作者的構思縝密,設計精巧。第一句中詞串“Christmas”和“family holiday”為圣誕節定下描述基調:圣誕節是一個家庭節日。這一句是主題句(key sentence),統領本段全文。余下部分從不同角度論述:整體 -部分 (song,the sweetmelody)詞匯銜接方法的運用,暗示第二句第三句為第一層,“家庭節日”(this feeling)體現在一些圣誕歌曲中;第四句中 ,詞串“those who can’t join the family”,“Christmas cards”,“season greeting”的運用表明這一層主要講述遠離家人的人們通過寄送圣誕賀卡表達圣誕的問候;接下來這三句為第三層,主要講述在家的人 (family and friends,children,adults)如何度過圣誕節;豐盛的大餐是每一個重要節日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第八句主要介紹圣誕節大餐與感恩節大餐相似,重復(Thanksgiving dinner)詞匯銜接方法的運用使這一段與第一段語義連貫;詞串“sweet home flavor”,“Christmas”和“the world over”表明最后一句為總結句(conclusion sentence):盡管世界各地都過圣誕節,但它仍然保持“溫馨甜蜜的家”的特色。
詞匯銜接理論運用于語篇分析教學完全可行和實用,為我們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能夠有效地引導教師從由詞到句再到段落篇章“由下到上”的傳統教學模式轉移到先分析篇章再講解段落語句最后到詞語“由上到下”的語篇分析教學模式。通過分析語篇中作者運用的詞匯銜接方法可以總結出作者的寫作技巧,謀篇布局的方法、思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的詞匯銜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語篇創造能力和破解、分析語篇的能力。當然,本文只是從詞匯銜接的角度來研究語篇分析,語法銜接理論用于語篇分析再另行文進行研究。本文只是在語篇分析這一領域進行淺嘗輒止的研究,銜接理論還可以用于聽力、寫作以及其它英語教學領域。
[1]Eggins,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Linguistics.London:Pinter PublishersLtd,1994.
[2]Mc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3]胡壯麟,朱永生,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編寫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 1(第二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