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林 陳 英
(江西省九江市婦女兒童醫院婦產科,江西九江332000)
對B超檢查提示為不良妊娠如稽留流產、不全流產的患者,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應進行全面的檢查分析,減少葡萄胎的漏診,使伴不典型癥狀的葡萄胎患者得到及時的診治。
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以稽留流產及不全流產組織殘留收住院治療,后經病理檢查診斷為完全性葡萄胎患者5例(術前4例診斷為稽留流產,1例診斷為不全流產),部分性葡萄胎患者3例(術前2例診斷為稽留流產,1例診斷為不全流產)。年齡最大45歲,最小18歲,停經天數46~72d不等,均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無明顯早孕反應。
8例患者住院后均行血β-HCG定量測定,肝功能、血尿常規、凝血功能及心電圖、胸片檢查,無明顯用藥禁忌者給予米非司酮25mg,12h/次口服,于服藥第3日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胚胎組織排除后行清宮術,刮出物常規送病理檢查,清宮術后一周復查子宮彩超及血β-HCG,出院后定期隨訪。
8例患者婦科檢查子宮均≤停經月份,質中~軟,清宮術后肉眼為蛻膜及機化組織,均未見水泡狀組織,2例患者清宮時出血偏多。
5例水泡狀胎塊患者滋養葉組織輕~重度增生診斷為葡萄胎。術前有4例B超診斷為稽留流產,1例為不全流產組織殘留。3例病理下表現為絨毛蛻膜組織部分水泡狀胎塊。滋養葉細胞輕~中度增生,診斷為部分性葡萄胎。術前B超診斷為稽留流產2例,1例診斷為不全流產。
8例患者均行清宮術,其中1例患者年齡45歲,清宮前血HCG 136000μmol/L,診斷為葡萄胎,滋養葉細胞重度增生而行全子宮切除并行藥物性化療2個療程,此后定期隨訪,其他7例患者清宮術后1周復查彩超宮內未見殘留,定期隨訪,血HCG均下降理想。本組8例患者經隨訪預后良好。
葡萄胎又稱水泡狀胎塊,由于妊娠后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間質水腫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間借蒂相連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常分為兩類:完全性葡萄胎與部分性葡萄胎。其中多數為完全性葡萄胎,典型表現為整個宮腔內充滿大小不等的水泡狀組織,絨毛間質全部水腫,滋養細胞增生,沒有胎兒及其附屬物,部分性葡萄胎是指部分絨毛有水泡狀變性,有滋養細胞增生,可以有或無胎兒。
葡萄胎有典型病史及臨床表現者給出診斷并不困難,但有些不典型葡萄胎無明顯早孕反應,子宮增大不明顯,B超下無典型圖像,不靠刮宮病檢很難給出正確診斷。部分性葡萄胎根據臨床表現常診斷為稽留流產或胎盤水泡樣變性,其HCG水平不至過高,子宮大小常小于停經月份,陰道出血不多,B超檢查有42%誤診為過期流產[1]。本組3例部分性葡萄胎患者中,2例入院診斷為稽留流產,1例診斷為組織殘留,這說明僅靠B超診斷極易發生葡萄胎的漏診。本組5例葡萄胎患者中4例均無明顯葡萄胎臨床癥狀,血β-HCG亦無異常增高,婦檢子宮均≤停經月份,加之B超檢查無典型葡萄胎圖像易造成臨床術前誤診。以上情況發生可能與葡萄胎水泡退行性變停止發育有關[2]。停止發育或退變的葡萄胎組織,在宮腔內可以逐漸退化,甚至壞死出血,但仍可能有滋養細胞生存,而形成B超圖像中的不規則、大小不一、實性回聲光團及大片液性暗區,類似稽留流產圖像易被誤診[3]。部分性葡萄胎其病理形態復雜,多為灶及絨毛水腫,水泡小,加之出血壞死組織,易形成B超下的形狀不均雜亂回聲,易誤診為胚胎停止發育。
葡萄胎的治療原則是一經確診即應行葡萄胎清宮術,本組患者均為清宮術后診斷,1例診斷葡萄胎行全子宮切除,清宮術后一周復查彩超宮腔內均未見異常表現。一周后復查血HCG較前下降均理想,所有患者于出院后均按規定隨訪,預后良好。總結本組患者的診治體會,臨床醫生不能僅根據B超及術后肉眼所見即診斷為稽留流產,而應進行全面的檢查,建議不良妊娠的婦女一經清宮應行常規病理檢查,以減少誤診的發生,避免給患者身心造成痛苦。
[1]潘玫,雷鈞.部分性葡萄胎臨床特點探討[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6,1(3):210-211.
[2]向世碧,凌玲.葡萄胎誤診為過期流產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2(6):94.
[3]劉小花.B超對不典型葡萄胎與過期流產鑒別診斷初步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1,8(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