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亮 劉小衛 周國平
(1.湖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湖南長沙410208;2.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廣東廣州510515)
整體觀念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主要特點之一,貫穿于中醫學的辨證、診斷、防治等各個方面,普遍指導中醫各科臨床實踐。單純性肥胖病是一種全身性、多方面代謝異常疾病。針灸治療是一種符合WHO肥胖治療原則的理想的“綠色”療法之一。
目前,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病方興未艾,大多是哪里肥胖,就針刺哪里,缺乏整體觀指導,致使臨床療效得不到鞏固,本研究就運用中醫整體觀指導針灸減肥進行探討,以指導臨床。
中醫學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特色,整體觀念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兩大基本特點之一,是一種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有機整體,人和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之間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思想。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即人是一個由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臟腑經絡、四肢百骸及所有組織器官組成的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結構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協調,病理上相互影響。第二,人和外界環境的統一性。即人與自然界以及社會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所謂的“天人相應”與“天人合一”。中醫學通過這種整體觀念認識和研究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以及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全面指導針灸等各科臨床實踐。可以說,在中醫學中,不管理論,還是實踐,處處離不開整體觀的指導,因此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同樣也離不開整體觀的指導。
根據現代醫學分類,肥胖按病因分成單純性(原發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兩大類。單純性肥胖是一種以無內分泌、代謝病因可尋為特點的肥胖,是各類肥胖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肥胖總數的95%[1]。這類病人全身脂肪分布相對比較均勻,早期除形體發胖、體重超常外無其他疾病癥狀。
中醫學認為單純性肥胖病是因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經絡不暢,引起膏脂、痰濁、水濕、瘀滯不能及時運化,積聚體內,而使體重超常的一種常見疾病。其形成原因是臟腑功能失調,涉及五臟六腑,并非某一臟一腑。臟腑功能失調具體表現為虛、實、虛實夾雜3個方面,導致肥胖可歸納為因虛致肥、因實致肥和虛實夾雜3種。
因虛致肥實際是臟腑氣血虛弱,經絡運化無力,如李東垣《脾胃論》中:“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說明脾氣虛弱,則運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輸布,四肢不舉,且積聚而化為膏脂痰濁,聚于肌膚、臟腑、經絡而致肥胖。若脾病及腎,脾腎陽虛,水濕運化無權,加重體內濕濁,泛溢肌膚而致肥胖。
因實致肥則為水濕、膏脂生成增多,超越了經絡運化之力。如李東垣《脾胃論》中:“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素問·通評虛實論》中:“肥貴人者多膏粱之疾也。”脾胃俱旺,多飲多食,恣食肥甘厚味,蘊生濕熱,則胃納更旺,而脾土濕困,水谷精微轉運不及時,水濕運化亦不完全,則膏脂、痰濁、水濕越聚越多,形成肥胖。
虛實夾雜導致肥胖則以心、脾、腎等臟腑功能虛弱,肝、胃等臟腑功能亢盛為多,癥狀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如《儒門事親·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怒氣所至,為胸滿脹痛,食則氣逆不下,……為肥氣”指出肝氣郁結,疏泄不及而太過,中犯脾胃,形成肝郁脾虛之癥,則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影響水液運化能力,引發肥胖。
總之,單純性肥胖病的形成與五臟六腑功能及其相應經脈運化能力有關,并非某一臟一腑所能形成。
病理主要是指疾病發生過程中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結構、功能和代謝方面發生的改變及其規律。單純性肥胖病發生過程中的病理改變普遍共識的觀點是脂、痰、濕、滯,也即膏脂、痰濁、水濕、瘀滯,聚集體內,形成肥胖。如《丹溪心法》指出:“肥人多痰濕”。《醫門法律》云“肥人濕多”。即肥胖之人多有痰濕阻滯。《內經》中記載肥胖之人皆由“膏、脂、肉”阻塞經絡所致。《靈樞·衛氣失常》中將肥人分為“有肥,有膏,有肉…”等體型。《靈樞·逆順肥瘦》云:“此肥人也,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認為肥胖人往往既有痰濕內停,又有血濁瘀滯。劉河間認為肥人“腠理多郁滯,氣血難以通利”。因此脂、痰、濕、滯是肥胖病的基本病理變化。
病機是指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及其結局的機理。縱覽中醫對肥胖病機的認識,普遍共識的觀點是與經絡不暢有關。如張景岳指出:“肥人多濕多滯,故氣道多有不利。”汪昂認為“肥人多痰而經阻,氣不運也”。并且痰濕等病理產物容易相互轉化加重經絡不暢[2],主要表現為痰濕內停日久,阻滯氣血運行,致氣滯或血瘀。而氣滯、痰濕、瘀血日久,常可化熱,而成郁熱、痰熱、濕熱、瘀熱,加重經絡不暢。形成機制過程為:痰濕阻滯經絡→影響脾臟、脾臟功能下降→氣血阻滯經絡→氣郁發熱、出現濕熱、實熱→影響腎等臟腑功能→導致水飲、血瘀阻滯→出現以(腎)陽虛、胃熱、肺氣虛等為主的多種臟腑問題,并表現出形體肥胖體重超常的病癥。
因此,單純性肥胖病形成的機制與痰濕、膏脂、水濕、瘀滯等物阻塞經絡密切相關,且涉及十二經脈,并非某一經脈。簡而言之,單純性肥胖病形成的病機是:臟腑功能失調(因虛致經絡運化無力,因實致超越了經絡運化之力)→經絡不暢→膏脂、痰濁、水濕、瘀滯內停→肥胖;反過來,肥胖→膏脂、痰濁、水濕、瘀滯內停→經絡不暢,互為因果,關鍵是經絡不暢,涉及十二經脈。
根據病因、病機的分析,單純性肥胖病的治療原則為:補虛:用于因虛致肥;瀉實,用于因實致肥;補虛瀉實,用于虛實夾雜所致肥胖;疏通經脈,用于治療經絡不暢。以上均可通過針灸經絡腧穴來實現。
針灸治病的作用機制是刺激機體穴位,疏通經絡,通過經絡系統調節臟腑功能,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改善經絡阻滯和臟腑功能失調癥狀。其治療作用通過經絡系統完成。經絡系統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經為路徑,絡為網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經脈包括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于正經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和十二皮膚,絡脈則包括十五絡、浮絡、孫絡,其縱橫交錯,網絡全身,把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孔竅以及皮肉筋骨等組織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經絡系統使人體的各個部分,在結構上相互聯系,在生理上相互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針對因虛致肥的單純性肥胖,可按一定原則從全身所有經脈著手,采用補虛的針灸方法進行治療,通過全面的經絡刺激,補足機體氣血,加強膏脂水濕代謝能力以達到減肥目的。針對因實致肥的肥胖,可從全身經脈入手,采用瀉實的針灸方法,改善臟腑亢盛、經絡盈實癥狀,加速膏脂水濕的代謝以減肥。針對虛實夾雜所致的肥胖,可從全身經脈入手,虛證經脈用補虛的針灸方法,實證經脈用瀉實的針灸方法治療。針對經絡不暢,通過針灸,疏通全身經絡。
總之,針對單純性肥胖形成的病因病機和經絡系統整體統一性的特點,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病的關鍵在于整體治療。注重從整體上疏通所有經脈,不僅僅是疏通一條或幾條經脈,通過經絡調節全身臟腑功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性。
整體經絡針刺法[3]由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周國平教授所創,是一種在中醫整體觀念和經絡學說指導下,根據十二經脈流注次序,每次針刺一條經脈相關腧穴,十二次針刺完所有十二經脈相關腧穴作為1療程的針刺治療方法。主要作用是整體上疏通十二經脈,全面調整各經脈、臟腑、系統的功能,其立論依據是中醫的整體觀念、經絡學說和經絡的整體性,用于多經脈、多臟腑、多系統病變疾病的治療。從整體經絡針刺法的立論依據和適應癥來看,完全適合單純性肥胖病的治療原則。
在臨床上,我們采用整體經絡針刺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病,治療時從肺經開始,依據十二經脈氣血流注順序,依次選取十二經脈上的相關穴位(均雙側)作為主穴。如第1次取手太陰肺經腧穴:如列缺、尺澤、中府等;第2次取手陽明大腸經腧穴:合谷、曲池、肩髃等,依次取完十二經脈為一療程。并根據不同的病證,配以相關腧穴,以加強疏通經絡的效果,如上腹部肥胖加中脘、建里等;臍部肥胖加水分、氣海等;下腹部肥胖加水道、關元等。操作時根據不同部位選用不同長度毫針,根據虛實,針刺或補或瀉,得氣后留針30min。
整體經絡針刺法突出了中醫整體治療觀的作用,同時注意把握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重視整體,兼顧局部。并避免長期、反復刺激某幾個穴位,產生“穴位疲勞”[4]而影響療效。目前經初步臨床觀察,療效十分顯著,與以往針灸方法相比更具優勢,是一種理想有效的針灸減肥方法。
總之,運用整體觀念指導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病十分重要,整體觀指導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病是中醫整體觀念在針灸治療學上的具體應用,是今后針灸治療肥胖病的一大趨勢。
[1]張曉梅.美體減肥[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9-30.
[2]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461.
[3]唐曦,周國平.整體經絡針刺法理論依據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0,2(3):82-84.
[4]鄒蕾.針灸減肥過頻易產生穴位疲勞[J].自我保健,200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