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芳
河北省保定市兒童醫院內一科,河北保定 071000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3歲以下學齡前兒童,重癥病例發病時間1~5 d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病情兇險,發病迅速,病死率高。2008年4月~2010年10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重癥手足口病機械通氣患者66例,合并肺出血死亡6例。
手足口病患者強調早期氣管插管應用機械通氣尤其是呼吸末正壓(PEEP)對減少肺部滲出,阻止肺水腫及肺出血發展,改善通氣和提高血氧飽和度非常關鍵。機械通氣指征:持續高熱不退,精神差,易驚,肢體無力。呼吸急促、減慢或節律不整,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超過30~40次/min;氣道分泌物成淡紅色或血性,或嘔吐物內有淡紅色內容物,短期內肺部出現濕羅音;胸部X線檢查提示肺部滲出性病變;脈搏容積血氧飽和度或動脈血氧分壓明顯下降;頻繁抽搐伴深度昏迷;面色蒼白、出冷汗、皮膚花紋、指趾末端發涼、紫紺、心率增快>140~150次/min、血糖升高、血壓升高或持續血壓降低,應及早行機械通氣。現將機械通氣后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護士應和醫生共同檢查氣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確,聽診兩肺呼吸音,觀察雙側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如果左側呼吸音低或聽不到提示插管滑入右側支氣管,或頂在氣管隆突上方影響通氣換氣,插管過深應通過胸部X線檢查確定并調整氣管導管的位置,用紅筆在中切牙處做好標記,或記錄氣管插管在中切牙外露長度,經常核對,詳細記錄,嚴格交接班[1]。
固定插管的膠布松緊適度,以能伸進小指為宜。置沙袋固定頭部,對躁動患兒要用約束帶約束四肢,防止躁動將氣管插管拔出。使用鎮靜劑,使患兒安靜易于耐受;保持插管在正確的位置不至于由于躁動損傷氣管黏膜,減少支氣管的喉頭水腫,咪唑安定0.1~0.3 mg/(kg·h)持續泵點。或防止插管脫出。
氣管插管的患兒頭部的位置應相對固定,患兒頭后伸仰臥位,頸肩部墊一軟枕減輕不適。如病情允許經常變換體位,防止導管長時間壓迫氣管黏膜所致損傷。但手足口病機械通氣患兒不應頻繁搬動以免引起或加重肺水腫,肺出血。
充氣套囊在插管前端作充氣或排氣用。氣囊壓力是決定出現氣管黏膜壓迫性損傷的主要因素,壓力過高會阻斷氣管黏膜血流引起黏膜受壓水腫,嚴重者可至潰瘍出血。壓力過低不能有效封閉氣囊與氣管間的空隙。應調整套囊壓力至有效封閉氣道間歇的最小壓力。有肺水腫、肺出血患兒避免頻繁放氣,防止氣道壓力減低,要每4~6小時放氣1次,1~2 min/次。放氣前先抽盡口鼻咽部的分泌物,以防痰液進入呼吸道深部造成呼吸道梗阻或窒息,不在喂養后1~2 h對氣囊放氣。
氣道濕化,方法可采用呼吸機濕化裝置,吸入氣體以32℃~35℃為宜,最高不超過40℃[2](濕化液只能是蒸餾水),以免燙傷;也可向插管內直接滴注生理鹽水,確保呼吸道有效濕化。手足口病患兒避免頻繁、長時間吸痰造成氣道壓力降低,又要保持氣道通暢,防止血凝塊堵塞氣管導致氣管內吸痰,應正確掌握吸痰時機,如聽診可聞及痰鳴音,氣道阻力升高,SpO2(60~80 mmHg)下降,口周發紺、煩躁等缺氧現象,應及時拍背吸痰。拍背時力度適宜,不可用力過猛,右側臥位利于左肺痰液引出,左側臥位利于右肺痰液引流,吸痰前需用復蘇囊加壓給氧數分鐘,以提高肺泡的儲氧量,提高患兒對缺氧的耐受性,緩解吸痰時缺氧。吸痰時在氣管內注入生理鹽水2~3 mL,以稀釋痰液,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戴無菌手套。氣管內吸痰瓶和口鼻腔吸痰瓶外應有明顯標志,選擇多側孔透明硅膠管,大小軟硬度適宜,直徑為氣管插管直徑的1/2,調節好負壓,壓力應不超過0.04 Mpa。如負壓過大,可損傷氣管黏膜;時間過長,可將肺泡內的氣體吸凈,使遠端肺泡閉合,造成人為的肺不張。吸痰動作輕柔、迅速、操作準確,插入吸痰管特別注意無菌,有“視氣管插管如血管”之稱。插入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負壓,或患兒出現咳嗽反射(如不順利遇阻力應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邊上提邊旋轉邊吸引吸盡痰液。進管速度快于出管速度,吸引時間不超過10~15 s,如遇到分泌物黏稠可向插管內注入生理鹽水1~2 mL以稀釋痰液,吸痰后應清潔口腔、鼻咽腔,防止分泌物墜積引發肺部感染,進行肺部聽診,如吸痰過程中出現心律失常,紫紺,血氧飽和度變化應立即停止吸痰,記錄痰液性狀、顏色、量及吸痰效果,并簽名。定期對分泌物進行培養[3]。
自主呼吸恢復正常,咳嗽反射良好;氧合指數>300 mmHg,胸片好轉;意識狀態好轉;循環穩定;無其他威脅生命的并發癥考慮撤機。做好患兒家長的思想工作,減輕恐懼心理。拔管前4 h停用鎮靜藥鼻飼,拔管前30 min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充分吸凈氣道內分泌物、胃內空氣及胃液,防止拔管時胃內容物返流患兒誤吸,繼發感染,拔管速度要快,最好2人配合,1人按住患兒頭部,另1人抽空套囊內空氣,松開固定插管的膠布,迅速將插管拔出,拔出后30 min復查血氣分析4~6 h給予流質[4]。
由于危重患兒免疫力低下,咳嗽功能減弱或消失,吸入氣體未經濕化,人工氣道直接向外開放,吸痰時污染,吸痰不徹底、未變換體位,呼吸機管道內冷凝水流向濕化器或患者氣道。護理患兒嚴格無菌操作,病室清潔干凈,減少探視人員,呼吸機管道及時消毒,吸痰管每次更換。本組患兒無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
2.2.1 堵管常見原因 有痰痂、血痂或嘔吐物堵塞氣管插管,也可因導管位置不當,導管折疊,壓扁;頭頸扭曲,過度后仰可導致斜口貼向氣管壁。
2.2.2 脫管原因 呼吸機管道與管道之間,與導管之間,管道與濕化器之間發生脫管。氣管插管插入太淺,患兒與呼吸道管道移動,插管膠布被分泌物浸濕固定不牢,咳嗽、煩躁、翻身不注意,導管脫出,表現為呼吸機提示氣道壓升高,患兒突然出現面色青紫,指趾末端紫紺,氣道發出聲音,自主呼吸增強。聽診兩側,呼吸音不一樣。護士應密切觀察及時發現,每班護士仔細檢查各個接頭,固定氣管插管的膠布是否牢靠,檢查導管深度有改變。發現改變及時將插管復位,固定牢靠[5]。
2.3.1 喉梗阻或喉頭水腫 表現為吸氣性喉鳴或呼氣性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嚴重時有缺氧現象。應立即托起下頜給予面罩吸氧或激素泵吸。多數患兒撤機后均應給予普米泵吸1次/h,減輕喉頭水腫。癥狀緩解后延長泵吸時間。
2.3.2 咽痛 常伴有聲音嘶啞和喉部異物感,給予霧化吸入治療,囑患兒多飲水消除不適感。
撤機后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促進患兒早期康復。
[1]郭加強,吳清清.心臟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7.
[2] 王保衛.實用呼吸機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137.
[3] 崔霞,李慶方.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機械通氣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1):122-123.
[4] 程紀文.重癥手足口病患兒30例心理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97-98.
[5] 趙文穎,劉學英.循證護理在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