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東
昆明康健腫瘤研究所附屬和順堂中醫館,云南昆明 650118
中醫學認為腫瘤病理改變主要以“濕、毒、痰、瘀(滯)、虛”最為多見,并將腫瘤的病機主要歸納為:正虛邪實、臟腑失調、毒熱蘊結、痰結濕聚、氣滯血瘀等幾個方面,而中晚期腫瘤患者的正虛邪實表現尤為明顯[1]。中醫學認為惡性腫瘤為人體正氣虛損后,外邪乘虛而人,導致機體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出現氣滯血瘀、痰濕結聚、熱毒內蘊等病理變化,日久而成積塊[2]。正虛是各種惡性腫瘤的病理基礎,而一經發病,各種病因及病理產物則更傷正氣,其虛益甚。至晚期,常以脾腎虛損為主。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腎虛損則可見大肉脫削、毛發枯槁、面色失華、萎軟無力等一派虛損之候。但同時,此時邪實表現亦較明顯,如周身疼痛不絕、體表(體內)腫物增大等,系因正氣更虛則邪更無所制,同時合并有痰、瘀等病理產物積聚為害。總之,晚期腫瘤中醫病機表現為正氣極虛,邪毒合并體內痰瘀等病理產物進一步損害各臟腑功能,因而虛則更虛、實則更實;虛無以制實、實更致正虛[3]。
腫瘤屬毒邪為患,性質是邪氣偏盛。根據惡性腫瘤發病的特點,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屬于人體在毒邪的作用下,各臟腑功能嚴重失調的結果,也就是機體陰陽失去平衡,邪氣亢盛的表現,形成陰陽或偏盛,或偏衰,或陰不制陽,或陽不制陰,或互損,或亡失的病理狀態,也就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如果邪氣進一步偏盛,以致陰陽失衡程度進一步發展,則會出現陰陽離決的狀態,導致生命的死亡,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4]。因此,腫瘤病總的治療原則必然是祛除偏盛的邪氣,調整陰陽盛衰,主要是針對其最基本的病理變化;陰陽偏盛(邪氣盛),和陰陽偏衰(正氣虛)進行治療,通過祛邪,祛除陰邪,陽邪之偏盛,補偏救弊,從而達到恢復陰陽相對平衡,治愈腫瘤的目的。古今中醫治療腫瘤的方法可歸納為補益和攻邪兩法。攻邪難免傷正,扶正又不免助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當扶正與祛邪兼顧,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為治療原則。
1.2.1 扶正 晚期腫瘤正虛表現主要在于陰陽失衡、氣血不
足,因而扶正治療應當針對陰陽、氣血進行。《內經》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人體陰陽平衡,氣血調順,病安從來?故調理陰陽的盛衰,氣血的盈虛、通滯,是扶正治療的核心。而這一核心的基礎是脾腎。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不虛,氣血足暢,痰瘀不生,腫瘤安在?然補益藥雖然是治療腫瘤常用的藥物,但不可盲目。筆者臨床常見運用補益藥不當者,結果發生了瘤體的加速生長和轉移,這一點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1.2.2 祛邪 攻邪法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筆者認為,腫瘤是發生在人體功能狀態不正常的前提之下,人體臟腑功能活動失常,形成氣虛血瘀,陽虛寒凝等證型,導致體內病理產物積聚日久而成痰、瘀、毒,最終形成腫瘤。腫瘤即使經手術切除,這種內環境失衡狀態并沒有糾正,產生腫瘤的基礎沒有消除。因此,無論手術切除與否,無論是否正在進行化療,都必須用中藥糾正功能失調,消除產生腫瘤的環境,這是中醫治療的主要任務。中醫的攻邪法能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祛邪治療包括祛除癌毒、痰瘀濕邪、熱毒、寒毒。因而,可辨證使用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化痰祛濕、活血化瘀、溫陽散結等法。癌毒能有所減輕,則可對正氣恢復有益,因為癌毒損耗正氣。這幾種方法在使用時也應注意辨證,不可濫用。
“以偏糾偏,補偏救弊”是毒藥抗癌的基本原理,中醫學認為藥物之所以能夠治療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種或某些特定的,或有別于其他藥物的偏性,醫生每取其偏性補偏救弊,以偏糾偏,調節臟腑失調的功能,從而糾正機體陰陽之盛衰,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古人將藥物的這種偏性稱之為“毒”[5]。《素問·臟器法時論》曰:“毒藥攻邪,此之謂也”。用藥的關鍵是要辨準人體何邪偏盛,正確用藥。使用毒藥治療惡性腫瘤,正是利用了毒藥的偏性來糾正腫瘤的偏性,使其亢盛的邪氣得以驅除,達到補偏救弊,平衡陰陽的目的,這就是毒藥抗癌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為什么用驅邪療法治療腫瘤能夠有效的原因[6]。
按藥性強度分為三類:①猛烈類:大黃、芒硝、天龍、芫花、黑白丑、巴豆、鴉膽子等;②中等類:商陸、皂莢、生半夏、獨角蓮、山棱、莪術、乳香、沒藥、大薊等;③溫和類:海藻、昆布、瓦楞子、牡蠣、貝母、法夏、穿山甲、鱉甲、龜板、蜈蚣、全蝎等。
正虛飲食不下者,但扶胃氣,便已是攻邪。內經云“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只有胃氣不絕,方可為下一步治療留出周旋空間。況正邪不兩立,正氣能復,自會逐邪,是不攻而攻也。
病案1:喉癌晚期。管某某,女,56歲,廣東東莞人,因喉癌擴散導致呼吸困難,于某院五官科行氣管切開術后半月。現咽疼咳喘息短,不得平臥,吐膿血痰量多,嘔吐惡心呃逆俱現,發熱自汗,吞咽困難,已3日未食。面白無華,舌淡胖,苔黃膩,脈浮重按無根。四診合參,斷病機為元氣大虛,已有上脫之勢。肺胃氣逆,痰濁阻于息道。病勢極險,急以納氣固元,降氣祛痰為治。方用參赭鎮逆湯合二陳湯加味,白曬參30 g,生赭石(軋細)30 g,生芡實 15 g,生山藥 25 g,萸肉(去凈核)18 g,厚樸12 g,生杭芍 12 g,蘇子 10 g(炒,搗),陳皮 15 g,法半夏 25 g,生姜30 g。3劑后,諸證好轉,胃納漸開。后陸續培補元氣為主調理至今已1年余,病情仍穩定,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改善。此例患者始終以元氣為念,并未使用消散攻逐的藥物,卻能使頸部包塊減小。
正虛尤能食者,不可急投猛烈藥,以免正氣耗散,當投溫和類攻邪藥,漸消緩磨,達到驅邪而不傷正。
病案2:葉某,男32歲,廣東湛江人,直腸癌術后4個月,病理報告為低分化腺癌,經CT掃描證實肝內及肺內已有多個轉移結節。現消瘦乏力,動輒氣喘胸悶,面色發黑,24 h大便20余次,舌淡苔白,脈澀細數。唯精神與胃口尚好。判病機為腎氣不固,瘀血內阻。正氣雖虛而胃氣不敗,可攻補兼施。治以固腎納氣,活血消腫。方用四神丸加味,補骨脂15 g,肉豆蔻15 g,干姜20 g,巴戟天20 g,菟絲子20 g,淡附片60 g另包先煎2 h,紅參20 g,水煎服日1劑。同時每天吞服自制三甲消瘤散6 g。經1周治療,大便次數已減為1日4 ~ 5次。陸續加減服用3個月后,肺部腫瘤消失。患者體質大為增強,體重增加了6 kg。現已回單位工作。
精力食納俱可,在不傷正氣的前提下可放膽使用峻猛藥物。猛藥急逐病邪,癌毒減輕,則對正氣恢復有益,避免癌毒進步損耗正氣。
病案3:楊某,女47歲,貴州盤縣人,1年前體檢發現腹膜后肉瘤32 cm×26 cm,肝內轉移伴少量腹水,腋下和腹股溝淋巴腫大可捫及。但精力、體力過人,胃口很好,患者抗拒手術治療。近日因午后發熱,食后腹脹,大便后重不爽,頭疼眩暈而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查面色白,脈沉實有力,舌胖苔白膩而厚。辨為痰實阻滯,陽明氣逆。法當急下,投以三物備急丸,巴豆霜0.4 g,干姜粉2 g,大黃粉2 g。4 h內服用2次,瀉下多量黑色糞便,當日發熱即止,后續用對證湯藥和三甲消瘤散治療,至今已10月余,腹腔腫瘤縮小到18 cm×15 cm,腋下和腹股溝淋巴結已不能捫及。現繼續治療中。
綜上所述,攻邪法仍是治療晚期腫瘤的主要方法,對于攻邪法的運用應該結合患者的正氣虛衰的狀況,分別投以藥力不同的攻邪藥物。在攻邪法為主的基礎上輔以補益藥,但不可濫用,扶正的目的是為了顧護機體,從而為攻邪創造條件。
[1] 張明.毒邪學說與惡性腫瘤[J].光明中醫,2006,21(8):4-5.
[2] 羅昌國,劉開顏.基于中醫理論的晚期腫瘤治療策略[J].江西中醫藥,2010,3(41):17-18.
[3] 陳達理.中醫補益和攻邪兩法治療腫瘤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5,1(14):212.
[4] 宮地康加,何奇.中醫運用排毒療法防治腫瘤[J].中外醫學研究,2010,8(6):81-82.
[5] 劉興安,王文萍.中醫藥治療中晚期腫瘤述略[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23(7):38-39.
[6] 陳萍.扶正抗癌中藥治療老年晚期惡性腫瘤臨床療效探討[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0,2(3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