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軍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037)
高職土建類專業測量學教學改革之探討
鄧軍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037)
現代測繪科技的發展對測量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應從教材的選擇,教學目的的轉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實踐教學的完善及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等幾個方面探討高職測量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高職;土建類專業;測量學;教學改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出現了蓬勃發展的趨勢。以此為契機,我校由中等專業學校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我院是以礦業類專業為主,兼有測繪、土建、制造、財經、旅游、電子信息、環保安全、交通運輸等專業的工程類高職院校,涉及測量學這門課程的專業有十多個。我院教師面臨著從中專教育向高職教育轉變的重大課題,同時,現代測繪新技術、新儀器的不斷發展應用,地理產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也對傳統測繪形成了強力沖擊,測繪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特別以GPS、GIS、RS為代表的“3S”技術正在應用到各種工程建設中,測量學教學體系和課程結構的改革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如何使經典測量學與當代測繪高科技從理論到實踐在測量課程中得到體現,如何使其與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相適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擬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和近年來教學改革的實踐,談談個人的看法。
教材是教學思想、教學體系、教學內容的集中體現,是教學工作的依據。測量學是研究對實體(包括地球整體、表面及外層空間各種自然和人造的物體)中與地理空間分布有關的各種幾何、物理、人文及隨時間變化的信息的采集、處理、管理、更新及利用的科學,是土建類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現在出版的土木工程測量教材有十多種,到底選用那一種教材對學生比較合適,一直是我們在探索的問題。以前教學中曾采用合肥工業大學等五校聯合編寫的 《測量學》本科教材,但感到不能適應高職教學的要求。為適應課程建設的需要,由我院主編,其他幾所職業技術學院參編,共同編寫了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十五”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工程測量》(非測繪類),并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們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論述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同時,更加重視基本技能的培養。同時自編了與教材相配套的 《測量學實驗指導書》、《測量學教學實習指導書》等輔導教材,使教材配套齊全,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學目的的轉變 長期以來,對于土建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掌握小范圍地形圖測繪及具有一定施工放樣能力”是測量學教學的目標。但是,隨著測繪科技的迅速發展,以“3S”即 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在測量定位、導航、國土與城市管理等領域里的推廣應用,拓寬了測量學的教學內容與研究空間。土建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專門從事測量工作的人數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會在施工現場工作,原來的教學目標已遠遠不能滿足土木工程技術人員對現代測量技術的要求。對于土建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教學目的、教學思想是讓學生掌握地理信息的獲取和應用的基本知識,了解現代測繪在本學科中的應用,能夠運用測量成果分析和解決實際施工過程中的問題,這應該成為改革測量學教學、全面構建新的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要從以“測圖”為教學主線向以“用圖”為教學主線轉變。
教學內容的調整 空間定位技術、地面信息采集處理一體化技術、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這些與地理空間信息學科相互交叉產生的相關學科對土建類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對于開設測量課程的非測量學科的學生而言,應把測量學作為學科研究的工具,所以,測量學課程應該提供先進、適用、多樣性的空間信息采集、處理、管理和分析的方法與技能,為本學科所用。在測量學課程學時壓縮的情況下,處理好測繪新技術與經典教學內容的關系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發揮教材的作用,又要向學生及時傳遞測繪新技術、新工藝、新儀器的信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土建類高職專業的具體教學內容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本理論。包括地球的幾何表速,平面與球面的關系,球面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建立和轉換,投影變形與改正,“3S”技術的基本原理,測量誤差的基本理論。將這些基本理論闡述清楚,是整個測量學教學的基礎,現代測繪技術飛速發展,離不開這些基本理論,教學時間不能減少。(2)基本方法。點位的測定和測設方法,其中包括控制測量的常規方法和GPS方法,地形測繪的常規方法和內外業一體化成圖方法,工程建設過程中點位放樣方法,工程竣工后竣工測量方法,工程運營管理階段的變形觀測方法等。土建類測量學教學是直接為工程建設服務的,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要與實踐結合起來,壓縮淘汰一些舊的方法、儀器等方面的內容,較全面地體現測量學的本質及對建筑行業的作用,反映最新成果的要求。(3)基本技能。熟練掌握測繪儀器的基本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光學經緯儀和電子經緯儀,光學水準儀和電子水準儀,激光準直儀,全站儀,GPS接收機等。考慮學生畢業后直接從事工程建設第一線工作,現在建設單位用到光學儀器很少,對于光學儀器的原理和使用方面可以簡單講一下,重點放在全站儀和GPS等新儀器的講解和操練上,使學生畢業后能“零距離”上崗。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其實際教學水平的體現,直接決定教學質量。因此,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每一個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和努力實踐的重要工作。通訊技術、音像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學方式的改革創造了條件,傳統的“講稿、黑板、粉筆”等教學手段應向現代化手段轉變。現代化教育技術除電視、投影、幻燈等視聽技術之外,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CAI多媒體教學課件正在推廣,“網上教學”、“遠程實驗室”、“數字校園”正在變為現實,從而使實施網絡在線教學,利用網絡進行收交和批改作業等成為可能。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過去“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自覺、獨立地開展思維,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形式上,可將講課、提問、自學、討論、答疑等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落到實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積極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上要精講,就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精選課堂講授內容,將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講清楚,而對一些比較容易或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自己弄懂的內容可留給學生自學,并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在自學中提出問題。
測量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實踐環節起著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教學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非常重要。為了方便學生實習、實驗,我們在學校內建立了實習基地,在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埋設了導線點,通過幾屆學生的實習和實習指導教師的共同努力,已經獲得了實習基地導線點的精確三維坐標和數字地形圖。
在實驗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固定在實習基地的一個測區,每次實驗都在劃定的測區內進行。有了實習基地的所有數據,每一次實驗結束時,每個組的實驗數據都要有實驗指導教師的簽字,實驗才能結束。
理論課程結束后,有兩周的實習時間。長期以來,實習都是以地形測圖為主線,占了實習時間的一大半。我院測量實習改革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確,就是壓縮地形測圖,加強精度分析和土木工程測量的內容。實習時,每個組仍在原實驗的測區里,實驗觀測的數據在實習時都可以派上用場,大大縮短了測圖的時間。同時,重點增加了施工總平面圖設計及建筑物測設數據計算等用圖內容,同時還增加了測設軸線樁、設置龍門板及測設龍門板的標高等施工測量的內容,把重點放在土建施工測量上。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生產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提高人的素質包括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行為素質及職業道德。在測量課教學中要重視職業道德教育。
測量的數據都含有誤差,對于每一項觀測都有允許的誤差,對于超限成果,要引導學生查找出錯的原因,區別情況加以改正。如果發現學生私自更改數據,甚至編造測量記錄,一定要嚴肅批評教育。這種錯誤如不及時發現,不僅學生認識不到自己錯誤的嚴重性,而且還可能養成不良的惡習,遺患無窮。應該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任何測量成果都是在測量人員認真負責、仔細操作和分工協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某一個人努力的結果。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對學生嚴格要求,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
測量學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只有領導重視,教師熱心,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計劃,在教學中不斷試驗、總結和提高,才能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出合格的掌握現代測繪技術的土建工程類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1]季如進,過靜君,葛茂榮.對普通測量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J].測繪通報,1999,(3):42-44.
[2]寧津生,等.測繪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3]崔建.新專業目錄下土木專業測量學教學改革 [J].測繪通報,1999,(8):36-37.
[4]何立恒,鮑其勝.非測繪專業測量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J].測繪工程,2003,(6):59-61.
[5]鄧才華,陳正陽,劉慶元.非測繪專業《測量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之我見[J].礦山測量,2005,(3):64-66.
[6]王登杰.《測量學》教學實習改革初探 [J].山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科版),1994,(3):95-96.
[7]燕毅峰,馬慶華.高職類“測量學”教學改革的思索與探討[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2):78-80.
G712
A
1672-5727(2011)S0-0080-02
鄧軍(1978—),男,湖北公安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土地信息系統與GPS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