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紅 步文萍 王 靜
(山東職業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4)
關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
孫秀紅 步文萍 王 靜
(山東職業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4)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應遵循建筑工程施工順序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兩條主線,積極致力于基于施工全過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構建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一體化、五結合、五步驟”教學模式,努力實施以真實施工任務為載體的項目教學,貫徹并強化“變學習過程為工作過程”的考核評價體系,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過程性、開放性。
建筑施工技術;教學設計;五結合;五步驟
《建筑施工技術》是高職土建類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起著主要支撐作用。本課程教學設計應根據建筑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參照施工員、質檢員等崗位的任職要求,從崗位分析入手,歸納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提煉如技術交底、方案設計等典型工作任務,再以真實施工任務為載體,基于施工全過程設計學習情境,保證教學設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實現理論與實踐在項目教學中的統一。
教學內容設計應以建筑工程施工順序為主線,基于建筑施工全過程,開發設計土方施工、地基基礎施工、砌體施工、鋼筋混凝土施工等學習情境,并將行業規范、工藝規程、施工規范等有機地融入教學,各教學項目之間的方案制定、技術交底、工程驗收等學習型工作任務流程組織的相似性,能夠使學生較快熟悉后面教學項目的實施流程,為順利完成相應的學習型工作任務奠定良好基礎。

圖1 教學模式圖
教學過程設計應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主線,進行施工員、質檢員等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依托實際工程項目,以真實施工任務的實施組織教學,按照 “做什么”、“可以做”、“怎樣做”、“動手做”、“如何做得更好”五步驟展開教學,能力依次培養,技能層層遞進。重點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相關施工技術與施工方法的運用能力、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能力、施工質量的檢驗能力及施工現場管理能力。
針對項目教學的實施,應通過企業調研和教學研討,校企共同參與設計教學保障體系,使整個教學過程合理、規范、適用、實用。根據“理實合一”的教學標準,規范教學的組織與實施,理論學習、模擬操作、現場實習等在教學項目中的融合要體現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要完善教學設計評價體系,從院系、企業、學生三個角度反映教學實施的可行性與合理性;要構建嚴格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規范備課、上課、課后輔導等環節;要建立網上測試與實做考核有機結合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既考查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又依托相應的學習情境強化過程考核,全面提高學生的圖紙識讀、方案制定、現場管理的專項技能。
課程教學中應采用 “一體化、五結合、五步驟”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設計思路。“一體化”即為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此帶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質是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五結合”是指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結合、教室與施工現場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綜合考核與專項考核相結合”。“明確任務、示范引導、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價”的“五步驟”教學過程體現了“導、學、謀、做、評”的高度融合。“一體化”是教學模式的核心,“五結合”是“一體化”的具體表現,“五步驟”是“一體化”的實現措施。
(一)“一體化”是教學模式的核心
一體化教學是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改變傳統理實分離的做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重新整合,在多媒體教室、施工實訓場、施工現場組織教學,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實施“做中學、學中做”,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三位一體的學習與訓練。這種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于一體的做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突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先進性。
實施一體化教學,就是要圍繞“一體化”這個教學模式的核心,依據職業崗位的要求及培養目標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逐步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的一體化設計,教室、實訓室與施工現場一體化配置,理論、實訓、實習的一體化設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體化實施,知識、技能與素質的一體化考核。
一體化教學的組織和實施,是把學生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因勢利導,開展雙向互動的教學,使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能夠熟練進行實踐操作;要求教師在項目教學中按照“明確任務、示范引導、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價”的五步驟組織實施,實現“導、學、謀、做、評”的高度統一,增強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一體化教學既能提高專任教師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兼職教師的理論水平;能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在學與做中鞏固知識、掌握技能,從而有效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
(二)“五結合”是教學模式的具體表現
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因此,要實現融“教、學、做”于一體的教學,必須將相關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之中,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努力實現課堂與施工現場教學的一致性,以“項目作引導,任務為載體”組織項目實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強化對學生的過程考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結合 按照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 (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確定教學內容,保持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并有針對性地將驗收規范、質量標準、崗位標準融入教學之中,強化學生職業素質、職業技能的培養。如砌體施工項目按照內容認知、如何操作、其他工種配合等單元組織教學,遵循自然的施工順序,使學生能較快地熟悉施工過程,能夠發現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同時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將砌體工程施工驗收規范、砌體工程質量檢查評定標準引入教學,將瓦工、木工操作技能培訓融入教學,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的關聯。
教室與施工現場相結合 即教室學習與仿真實訓或現場實踐交替進行,開展如磚墻砌筑、模板安裝、鋼筋制作等實訓項目,實現課堂與施工現場教學的一體化。在教室中積極營造職業環境,通過觀看錄像、虛擬演示、板書講授等方式學習理論知識;在施工實訓場所設計工作情境,培訓操作技能;在施工現場感受職業氛圍,強化任務實做;在實訓場所或施工現場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項目實訓,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擬定項目實施計劃,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通過“學中做、做中學”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按照施工員及相關崗位能力的目標要求,以“真實施工任務”為載體組織課堂教學,形成基于施工全過程的學習型工作任務,在精心設計的學習情境中,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督促任務實施,點評教學效果,實現“學與做”的高度統一。具體表現為:(1)師生共同研討,明確學習任務,即“做什么”;(2)教師通過施工錄像、理論講授、動畫模擬進行示范引導,即“可以做”;(3)師生根據具體項目任務,共同制定實施計劃,即解決“怎樣做”的問題;(4)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完成實作項目任務,即解決“動手做”的問題;(5)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點評項目成果相結合,進行總結提高,即解決“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
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教師指導與學生實做相結合,以 “項目作引導,任務為載體”組織項目實施。如在建筑裝飾施工項目教學中:(1)首先由教師進行裝飾施工項目描述,明確裝飾施工的常規做法、操作規程、成品保護等工作任務,并扼要說明完成此任務的理論基礎和實訓要求,使學生明白 “做什么”;(2)教師采用觀看錄像、理論講授、現場實踐等方式示范裝飾施工項目知識點,引導學生分析相關學習型工作任務,使學生“可以做”;(3)教師針對裝飾施工實訓任務進行要點分析,明確學生制定計劃時的注意事項,以學生為主體,分小組論證并優化裝飾項目實訓計劃,使學生明確“怎樣做”;(4)針對本實訓項目的實施,教師進行如抹灰、貼磚等工作的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由學生自主進行實訓準備,組織項目實施,并按規定要求提交實訓成果,讓學生具體“動手做”;(5)以小組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成果驗收,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實現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得更好”。
綜合考核與專項考核相結合 創建以技能為核心、以過程為重點的考核評價體系,遵循“能力與知識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應知與應會并重”的考核原則,突出綜合考核,強化實做考核。在綜合考核中,一是網上測試,即利用在線測試系統,網上自測,網上評分,實現無紙化考試,使考試更趨于公正、客觀;二是實做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圖紙識讀、方案制定、現場管理、實際操作、分析與解決常見施工問題的能力。專項考核綜合所有教學項目的評價成績予以加權平均,構成最終項目總評成績,每個教學項目均應根據評價指標,通過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突出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過程控制。
(三)“五步驟”是教學模式的實現措施

圖2 教學內容組織實施框圖
結合建筑工程實際施工程序,重點設置8個施工項目作為教學內容,每個項目都遵循“明確任務、示范引導、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價”的教學步驟,要求學生以“項目任務的實現”為目標,通過項目施工實作任務計劃與實施,學習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技能,突出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五步驟”教學過程環環相扣,體現了“導、學、謀、做、評”的高度融合。
明確任務 主講教師為學生擬定具體工程項目施工任務,提出完成本項目需要注意的問題、成果表現形式和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即解決“做什么”的問題。
示范引導 包括觀看現場施工錄像、以多媒體輔助課堂理論教學、豐富的現場實踐教學三個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具備完成項目目標的專業技術知識,即解決“可以做”的問題。本步驟實現了實踐與理論的統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定計劃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組制定完成項目施工目標的計劃、步驟、保證措施等,并討論計劃的可行性與合理性,以便于后續的組織實施,即解決“怎樣做”的問題。
組織實施 要求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項目任務,培養學生施工技術運用和施工方案確定的能力,即解決“動手做”的問題。
檢查評價 首先由學生自查、互查項目成果,找出問題并制定改正措施。然后由指導教師根據項目任務要求、工程質量驗收標準、應用價值等對學生的實施成果進行檢查,點評完成項目任務的質量,即解決“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設計應遵循 “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并且應以教學模式改革為契機,積極進行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及實訓實習的建設與改革,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與企業的需求完全吻合,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標準的 “零距離”對接。一是要繼續深化課程的教學改革,按照最新的國家或行業施工工藝標準、施工及驗收規范,結合企業崗位要求,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不斷進行改革,優化教學過程,使之動態適應崗位需求。二是要以深化校企合作為途徑,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教師,提高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聘用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為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奠定師資基礎。三是在項目實做過程中,要進一步探討與細化操作流程、操作方法與操作工藝,為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臺。
[1]王作成.在《建筑施工技術》教學中如何應用項目教學法 [J].今日科苑,2009,(2):227.
[2]曹本云.建筑施工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模式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6):188.
[3]山東職業學院《表面組裝生產線的操作、編程與調試》2009國家級精品課程網站[OL].(2009-04).http://jpk.jnrp.cn/ dqx/.
G712
A
1672-5727(2011)S0-0019-02
孫秀紅(1978—),女,山東臨清人,碩士,山東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建筑結構與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