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樂
(河南省許昌學院)
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楊 樂
(河南省許昌學院)
當前,中國社會全面進入了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的大眾化階段,在給廣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幾率的同時,也使他們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因此,解決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心里障礙,現在已經成為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對策。
大學生 就業心理 問題 對策
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和難就業逐漸發展為社會的焦點、熱點和難點,甚至出現了“大學生就業的冬天”,這一現象的發生給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作為高校,一定要積極探索新的途徑,研究新的辦法努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1.對現如今就業形勢的焦慮心理
2.不敢積極爭取的自卑心理
有些學生心理素質不夠強大,對自己缺乏自信,過于低估自身水平,性格比較膽小,害怕自己在求職道路上受到挫折,總是認為別人都比自己強,沒有對自己作出正確評價和正確認識,在這種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不敢積極參與挑戰、參與競爭。
3.盲目自大的自負心理
這一類學生跟上一類學生正好相反,他們不但不自卑,反而過于自信,甚至有些自大和自負,高估了自已的真實水平,容易在求職過程表現出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不良現象,因此頻頻在求職道路上受挫和失敗。
4.眼高手低的攀比心理和虛榮心理
一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道路上,并沒有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到自己的專業要求、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而是一味的將眼光放在福利待遇好的知名企業的知名位置,想做到一步到位,天真的以為這樣能夠吸引老同學的眼球,使他們產生崇拜心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殊不知,知名企業并不需要學歷高能力少的應屆畢業生,因此,往往這一類學生在求職路上受到的打擊最大。
5.扎堆崇尚大城市的從重心理
由3位MRI診斷醫師分析所有MRI圖像,結果不一致時經討論達成一致,觀察患者增強MRI圖像特征,計算增強MRI在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診斷準確率。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成為大學生扎堆發展的主要陣地,很多學生天真的以為,這些城市遍地是黃金,到處是財富,因此,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后,既不考慮自身因素,也不管是不是專業對口,都一股腦的涌進大城市,期待發現黃金機遇,造成了小城市人才資源匱乏,大城市外來人口過剩的現象。
6.對家庭和社會的依賴心理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80后、90后,出生并成長于改革開放下的新中國、新社會,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在社會上是祖國的花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各界給予的關心和呵護。因此,養成了一部分學生依賴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心理狀態,他們沒有想到怎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和工作的要求,而是寄希望于父母和家人的幫助,期望家人能給自己提供便利的條件,動用社會關系,給自己安排一個較好的工作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過于夸大金錢的力量,忽視知識水平和技能的重要性。
1.主觀因素
首先,大學生產生依賴心理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缺乏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信念,在就業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競爭,甚至不敢向用人單位遞交自己的簡歷,一味的依賴于家人幫助自己托關系、找門路,在家里坐享其成,這種依賴心理如果不在大學期間很好的解決,那么,當學生步入社會以后,這將成為阻礙他們向前發展的絆腳石。
其次,有些學生因為家境貧寒,自我感覺經濟條件差,處處矮人一截,形成自卑心理,還有的認為自己成績不好,上的也不是名牌大學,甚至有些學生因為自己的長相問題深深自卑,這些都是由學生個人主觀認識上的誤差所致。
最后,畢業前,學生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無法預期自己的就業前景,容易產生不安全感,也不能客觀、冷靜的分析問題,情緒容易激動,這些都是焦慮心理產生的根源,使得畢業生感覺到身上好像背負了來自于家長、老師和社會的種種壓力,思維不能清醒、有條例的回答面試主考官提出的問題,造成求職失敗,這樣就造成了畢業生求職道路上的惡性循環,越是失敗就越是焦慮,越是焦慮就越容易導致失敗。
2.客觀因素
首先,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日漸龐大,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客觀原因包括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得應屆畢業生規模也越來越大,成逐年遞增的趨勢。這一現象給大學畢業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其次,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應當立足于社會的需求,應該以社會發展的相對穩定為基礎,但是顯然我國的很多高等院校并沒有做好這一點,往往熱門專業輸送的人才供大于求,冷門專業人才供小于求,導致了人才供應的不平衡現象,造成了很多熱門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面對激烈的競爭,導致學生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最后,學校對于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不完善,目前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學校中設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進行就業輔導和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很多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很好的促進大學生成功就業;然而,有些學校并不卻注重對畢業生進行指導,只是簡單的傳遞一些就業信息或者僅提供給學生以就業服務機構的名稱,沒有真正關注到畢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無法指導學生克服就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1.組建心理咨詢中心
在學校由心理咨詢專家組成心理咨詢中心,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或者對某些不明確自己未來的學生,利用心理課程給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心理測試,讓學生從自己對自己的調查中發現,比較適合自己的職業傾向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2.幫助學生學會一定的心理知識,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幫助學生學會一定的心理知識,增強心理承受能力,能夠運用心理知識進行自我調適。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就必須讓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將來的就業模式和就業傾向,這樣學生即使在遭遇挫折以后,也能依靠較強的心理素質,進行自我調適,很快走出失敗的陰影,例如在求職受挫之后,迅速轉移注意力,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或運動中,減少對求職失敗這件事的重復性自我暗示,利用其他活動或運動逐漸淡忘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
3.加強團體輔導
利用團體輔導的手段,針對在廣大畢業生中出現的自卑感、依賴感、焦躁感以及嫉妒心理、攀比心理等一系列心理問題進行輔導和指導,不但節約時間,針對面較廣,而且容易在很多學生中產生共鳴,讓他們的思想在“共振效應”下進行反思,增進互助交流,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和壓力,使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也可以針對學生中出現的不同的心理問題,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們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學畢業生們在小組內充分展開討論,集思廣益、揚長避短,更容易發現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也使學生明白了與人交流、與人相處的重要性。
4.發揮學校的就業指導作用
首先,學生大一入學開始,就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就業指導,讓學生在求學的全程中都能感受到來自于學校和老師的關懷,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逐步認清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和就業狀況,養成良好的就業心態,克服一系列的就業心理問題。在學生大一、大二的時候就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分析,正確的認識自我,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想要得到的,或者想要完成的目標,從低年級就開始設計規劃自己的未來,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到了大三、大四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的自我認識已經完成,也對迎接未來、迎接挑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此時,教師就要開始引導學生了解社會需求,了解國家總體的發展方向,使學生將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與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想適應,更加全面清晰的認清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增加學生之間進行人際關系交往的鍛煉,提高學生將來迅速適應社會、適應崗位的能力。為社會輸入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高端人才。
其次,利用發達的網絡技術,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指導。在信息化和網絡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大、更廣闊的就業發展前景。例如,在學校內建立大學生的就業信息庫,與全國各個院校、企業、研究單位、事業單位等建立聯絡系統,還可以與就業人才市場等部分進行對接和聯網,為學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就業機會。甚至可以利用網絡這個萬能平臺,讓學生與用人單位在網上進行筆試、面試以及簽約等過程,使得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必再整天東奔西跑的到處找工作,既耗費體力,又耽誤時間。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僅是學生本人的問題,已經發展成當今社會的重大問題,也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基本問題。如今的大學生在擇業、就業的過程中面臨社會的種種壓力,難免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和不良心理問題,作為普通高等院校來說,積極思考,努力創新,想盡辦法解決大學生在面臨畢業情況時所產生的一些列心理問題,使每位學生都能正確擇業、順利就業,讓家長放心,讓社會安心,已漸漸成為高校和高校教師的職責所在。
[1]劉春雷,李敏.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引發的社會不和諧因素[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9,(01).
[2]王季桃.對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的探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04).
[3]倪鋼,林偉英,周海英.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新西部,2009,(04).
[4]朱秀珍,陳新添,王相林.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6,(10).
[5]劉中亮.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調適[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8,(04).
[6]李會勤.就業危機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