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吳澤勇
實施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提高整形外科臨床教學質量
梁杰 吳澤勇
目的 探討“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整形外科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方法 在循證醫學教育觀指導下,以我校整形外科學本科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病例導入式”教學法的理論知識,實施整形外科教學課程。結論 “病例導入式”教學法臨床理論知識與臨床典型病例緊密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歸納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質量是影響一所醫學院校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其高低受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影響,其中心環節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有關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已是百家爭鳴,從“填鴨式”、“理論式”到“啟發式”“互動式”,而整形外科學是一門涉及面廣泛的新興邊緣學科,很多醫學院校目前尚未開辦整形外科學的專業班,未了較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為提高本專業的教學質量,我們嘗試將“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引進到整形專業課的教學當中,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整形外科學是一門涉及面廣泛的新興邊緣學科,與很多學科既有交叉又有聯系,其突出的特點是:①治療范圍廣,從頭皮到足底,涵蓋了近乎全身的體表腫瘤、瘢痕、皮膚軟組織缺損、各種先天畸形及四肢先天、后天缺損的修復,還包括美容外科等多方面的內容;②涉及內容多,很多疾病涉及到神經、血管、腺體的解剖、病理生理等,還與口腔科、眼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及皮膚科存在廣泛的聯系;③整形外科的疾病當中,大部分位于體表,我們可以用相片將典型病例進行留底保存,這些資源也為教學帶來了便利;④整形外科學在本科教學是非主干課程,講授時間短,課時安排少。因此,尋找適合整形外科教學,盡量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掌握更多的??婆R床知識,更顯方法改進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524001湛江,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整形外科
依照《整形外科學》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運用典型的臨床病例進行教學,不但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調節課堂氣氛,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使病例導入式教學法能在整形外科學的教學嘗試中順利進行,取得預期良好效果,本院請具有豐富臨床理論知識和整形外科學的教學經驗的教授擔任授課老師,盡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嚴格控制課堂,使氣氛熱烈而不混亂,有序而不死板。積極鼓勵不同的觀點,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見,勇于接納反駁,創造一個師生之間平等學習的良好氛圍。病例的選擇方面,我們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授課,在講授皮瓣時,把 1例乳癌放射性潰瘍背闊肌肌皮瓣修復的病例作為典型病例引入,首先,將患者的病史、術前相片及輔助檢查制作成 Powerpoint課件,并附上相關問題,提前 2 d向學生介紹,將學生分成 4個小組進行討論,讓他們利用課前時間預習、查閱資料,小組內討論,上課時,先讓各組討論材料集中匯報,老師再將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并結合本例患者術中、術后的圖片講授教材相關知識點,講完知識點后,留 10 min互動性問答。把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引入整形外科學的教學中,課后大部分學生均認為,該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提高了他們聽課的興趣,增加了對疾病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
3.1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預習教材知識點后,課堂中教師就著課本講課,能引入部分病例的教師多得到學生的歡迎,而有些教師照本宣經的則打擊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在整形外科學中引入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后,學生先接到下一次講課的相關病例資料,這樣就促使他們去認真預習,查閱相關資料資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同學之間相互討論。這樣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機械的學習變為靈活的學習;由接受式學習變為發現式學習;由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思考和自學等能力[1]。
3.2 有利于縮短學生進入臨床實習的“不適應期” 臨床醫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知識的傳授有如紙上談兵,學生難以接受,課后遺忘率特別高,將典型病例導入到整形外科課堂上后,豐富了課堂的內容,臨床實例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增加了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尤其在整形外科中,眾多疾病均位于體表,可通過相片可進行認識,多年來,我科已在多媒體的方面進行探討,通過圖片、文字、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的有機組合,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感性,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3];也曾在整形外科專業本科班教學中也展開了 PBL教學法的嘗試,發現其極大提高了學生對本??频膶W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4]。近兩年來,本院通過對整形外科本科班同學嘗試病例導入式教學法,發現其增加了學生對聽課的興趣,提高了對整形外科疾病的認識的深度,學生到臨床實習后,更快的進入實習生的角色,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有效的縮短臨床實習的“不適應期”。
3.3 有利于教師知識水平的完善與更新 由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會翻閱許多參考書籍,所以他們就會提出很多教材中沒有的問題,這就促使教師做更多的準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曾經遇到一些當時無法回答的問題,促使教師進行討論和尋找參考資料。病例導入式教學法通過對一個個病例的解析,完成了學生從理論知識向實踐的轉化,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因此在整形外科的教學中有必要實施病例導人式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病例只是完成教材講授的輔助手段,是教材內容的補充,離開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指導和支持,病例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病例導人式教學法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只有在教師積極、有目的的引導下,學生的積極配合下,其優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隨著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經歷了由生物醫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方法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與既往的教學方法相比,病例導入式教學法運用于臨床課程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歸納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 李興江.病例導人式教學法提高普外科臨床教學質量.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3):432-433.
[2] 張培華,湯少明,羅少軍.整形外科學多媒體教學改革淺析.廣東醫學院學報,2001,19(6):479-480.
[3] 梁杰,羅少軍,張培華,等.整形外科學多媒體 CA I課件制作的體會.西北醫學教育,2005,13(5):563-565.
[4] 梁杰,吳澤勇,彭智,等.“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在整形外科教學中應用的體會.中外醫療,2009,28(3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