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民
(鄭州鐵路局 貨運處,河南 鄭州 450052)
編組站、區段站的貨運檢查作業 (以下簡稱貨檢) 和列車技術檢查作業 (以下簡稱列檢) 之間缺乏協調與配合,較為突出的是車務部門與車輛部門對技術狀態不良車存在著不同的認識,作業中彼此之間缺少聯系制度,形成結合部的安全隱患。為此,應明確列車檢查中貨檢、列檢的各自職責及交叉檢查的內容,以有效解決列車檢查結合部問題,促進運輸安全。
(1)檢查內容。列檢按規定對運用中的車輛進行周期檢修,對列車制動機進行試驗。車輛編入列車時,貨車的轉向架、制動機裝置、車鉤及緩沖器、車底架、罐車罐體及卡帶、貨車車體等部位必須作用良好、符合質量要求。
(2)檢查要求。列檢按規定范圍和技術作業過程作業,盡量組織不摘車修,減少摘車臨修,充分利用技術檢查時間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修作業,保證出發的列車符合質量要求。發現列車中有技術不良的車輛,因條件限制不能修理時,應由列車中摘下修理。
(1)檢查內容。貨檢按規定主要對列車中貨車的裝載、加固、施封、篷布苫蓋及空車的門窗關閉情況進行檢查。具體內容為:貨物列車中貨物裝載、加固狀態,貨車篷布及篷布繩網苫蓋、捆綁狀態,施封情況,貨車門、窗、蓋、閥關閉情況;超限超重貨物有無運輸記錄及其填寫內容是否完整,貨物兩側明顯位置是否有超限、超重等級標識,是否標劃有檢查線、貨物有無移動,加固材料是否有松動和損壞,車輛檢查架左右旁承游間不得為零(結構規定為常接觸式旁承及球形心盤除外);根據貨車超偏載監測裝置檢測結果,核對情況或會同列檢聯合檢查現車;危險貨物押運人押運情況等事項。
(2)檢查要求。貨檢執行區段負責制,即按列車運行區段劃分貨運檢查站責任。貨檢發現列車有異狀時要及時處理。
機車車輛因插有扣修、倒裝色票及車體超過規定限度、未經檢查確認可以運行的事故車輛、無掛運命令的超限車輛、平車無跨裝特殊裝置、違反裝載加固技術條件、未關閉車門及扣鐵未全部扣上及平車未關閉端側板、需停止制動機而未停止、自備車未經列檢檢查、缺少車門而禁止編入列車。該通用標準適用于所有與列車有關的部門及工種,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1)“插有扣修、倒裝色票及車體超過規定限度”作業主體為列檢,但原因涉及車輛運行狀態不良或裝載加固、超偏載引發貨車技術狀態不良,與貨檢也相關。
(2)“未經檢查確認的事故車輛”應主要為列檢責任。
(3)“無掛運命令的超限車輛”應為車站的責任。
(4)“無跨裝特殊裝置”為貨運部門責任,但列檢發現應予糾正。
(5)“違反裝載加固技術條件”由貨運和貨檢人員檢查認定。
(6)“由于裝載的貨物需停止制動機”,由發到站書面通知所在地車輛段,車輛段就近派列檢員到場辦理關閉、開啟、施封、拆封,車站在貨票上記明“停止制動”,在貨車表示牌上記明“停止制動作用”字樣。始發站、編組站列檢據此檢查制動情況,應制動而未制動,則不予掛車。此項明確為列檢責任,但貨檢應檢查,發現違章立即通報列檢糾正。
(7)“未關閉車門及扣鐵未全部扣上及平車未關閉端側板”,車站裝卸車作業后要檢查車門、窗、蓋、閥關閉情況,對敞車要檢查車門插銷、底開門搭扣;涂打關字字樣的平車運行時端板應處于立起關閉狀態;因此,車門、窗、蓋、閥的關閉和加固工作應是車站貨運和貨檢的主要責任。
(8)“自備車未經列檢檢查”明確為列檢責任。
(9)“缺少車門”為列檢、貨檢各方須一致遵守的硬性要求。
日常工作中,貨檢、列檢開展平行作業,彼此作業內容有交叉。如:列檢發現因貨物裝載超重、偏重、集重引起車輛技術狀態不良時,應及時通知車站處理。貨檢發現因貨車技術不良影響裝載及行車安全時可通知列檢采取措施。在無列檢作業的始發站,貨檢應代替列檢檢查自動制動機的空重位置并予調整。列檢專業重在車輛走行部位、制動系統、車鉤、緩沖器、車底架、罐體等。貨檢專業重在貨物裝載、加固、篷布、施封及車門窗關閉,以及《鐵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則》、《鐵路超限貨物運輸規則》規定的特殊項目檢查。目前,貨檢、列檢作業僅關注本專業內容,對結合部交叉作業產生的問題,如:因車輛問題引發的裝載加固不良、車門窗及蓋閥故障引起的門窗關閉不良、因貨物超重、偏重、集重引起的車輛技術不良等,則未形成良好的互補合作機制,易形成結合部問題。
2.2.1 因車輛狀態不良引發的貨運安全隱患
由車輛狀態不良引發的貨運安全隱患主要在以下方面:車輛定檢修過期,裝車后列檢扣修;車體外脹,造成途中整倒裝;車體傾斜,途中整倒裝;車體、車地板上有漏洞,貨物外溢,沿途撒漏,尤其是粘油罐車泄露,易造成列車機車打滑、闖坡;車門合頁、門軸、門鼻、扣鐵、扣鐵座、插銷、插銷座、門拉桿、端側板、集裝箱平板車固定蘑菇頭、罐車蓋閥等損壞,配件缺失,車門壓縫不嚴,或關閉障礙。
2.2.2 由于貨物裝卸作業不當引發的車輛隱患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貨物裝載超載、偏重、偏載引起車輛旁承游間不足、彈簧壓死;貨物裝載不當,造成車體脹出或傾斜;貨車地板承受載荷超過容許載重量,造成中、側梁裂損或下垂;裝卸作業不當,損壞車體、車門及其配件;篷布或加固繩索捆綁不當,影響手閘、提鉤桿、車鉤、車門的正常使用;翻車機作業后,車輛配件丟失或失效;棚車頂門裝載,造成車門途中脫槽。押運人責任造成的車輛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貨運、車輛結合部問題已日益凸顯,尤其“空壞車”已很嚴重和緊迫,必須慎而待之,采取防范措施。
鄭州鐵路局在減少空壞車方面曾經做過有益的探索。空車向裝車站排空之前,在前方較大的技術作業站,貨檢、列檢聯合進行挑車作業,對缺少車門、車門嚴重變形、缺少配件、車體及車地板有漏洞的壞車要挑出來,先進行不摘車修,嚴重時進行摘車臨修。原則上,向發站排空的貨車都應該是技術狀態較好的貨車。車站發現較為嚴重的壞車,報告調度由其安排向有修車能力的技術站集中回送修理。同時,鐵路局在政策上對車輛段給予一定的考核獎勵,鼓勵車輛部門多修車。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鄭州鐵路局管內空壞車大量減少。
通過整合貨檢站安全監控信息系統、貨運計量安全檢測監控系統和貨車運行狀態地面安全監測系統(TPDS),建立起綜合安全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全路貨車,及時發現和處理貨車超偏載,防止由此引發行車事故。
為解決機務與車務部門結合部問題,鐵路在兩個部門之間成功地實行了車機聯控制度,發揮了信息反饋的及時功效,規范和提高了機務、車務人員的作業質量,極大地促進了現場安全管理。列檢、貨檢結合部的管理也可借鑒車機聯控機制,在鐵路局層面制定車務部門、車輛部門聯控辦法,有專人管理、專項考核,促使聯控合作機制制度化、專業化,形成工作常態。
鄭州鐵路局鄭州北站新站調樓將車站值班員、調度員、各車場值班員、調度員、超偏載及貨車視頻監控臺合署辦公,分工合作,彼此關聯,橫向承接,聯勞協作。這是促進各工種、工序之間協調配合的重要機制,可起到有效地減少列車檢查結合部問題發生。
在列車技術檢查作業中列檢、貨檢有各自的責任重點,其結合部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貨運、車輛部門安全,進而影響行車安全的重要因素,解決這些問題既要大量引入科技手段,更要從加強結合部管理、共建工作機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