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治心理學在中國:成就、問題與展望

2011-08-15 00:45:41唐睿君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心理研究

唐睿君

(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上海 200234)

政治心理學在中國:成就、問題與展望

唐睿君

(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上海 200234)

政治心理學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西方發展起來,在我國的研究則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的發展,政治心理學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試圖論述近三十年來政治心理學在我國的發展概況,并從學科定位、理論研究與應用以及發展條件這幾個方面就政治心理學的學科建設做出一些思考。

政治心理學;學科發展;學科建設

對于政治心理的探討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散見于一些思想家們對于政治(哲)學的論述當中。古希臘政治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中即論述了人在政治中的作用。15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政治學家馬基雅維利在其著作《君主論》里探討了統治者的個性與動機的形成。之后,霍布斯、盧梭等思想家的政治哲學論著也大多建立在對人性基本判斷的基礎上。然而,這些研究始終沒有形成科學規范與系統化的研究,更沒能讓政治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現代意義的政治心理學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西方發展起來。英國作家G·沃勒斯(也有譯為G·華萊士)被認為是現代政治心理學的先驅之一。他在《政治中的人性》一書中,試圖將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政治,主張政治要研究人的行為,探討了人的本能等因素對政治行為的影響[1],從而開創了政治學研究的新領域。與此同時,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運用精神分析法,嘗試對社會政治問題作出解釋[2]。而最早將心理學和政治學這兩門學科聯系起來進行研究并具有一定影響的是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查理·E·梅里亞姆(E.Merriam),他倡導用科學的方法對政治行為和政治心理進行詳細調查和研究,而其學生、著名的行為主義政治學家哈羅德·D·拉斯韋爾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拉斯韋爾先后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他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系統地運用到對政治行為的研究中,設定了其后政治心理學的一系列研究范式,因此他也被公認為政治心理學這門新興學科的奠基人。

20世紀中后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毀滅性災難,現代極權主義的肆虐,大眾傳媒影響力的日增,人們迫切需要獲得有關政治過程和心理過程相互關系的知識,以找到這些事件產生的原因和與之斗爭的辦法。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進展與當時社會的客觀需要相融合,促使一些學者對政治心理學有關問題進行了研究。由此,西方政治心理學的研究逐步發展并日趨成熟。而此時,中國剛剛完成建國大業,之后的30年里,中國政治學的發展遭受一定的挫折,長期停滯。改革開放為哲學社會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基礎性條件,鄧小平在1979年3月提出“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現在也需要趕快補課。”[3]自此,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得以新生,而政治心理學的研究也隨之漸漸恢復與發展起來。

一、我國政治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政治心理學在我國的研究歷史其實是比較短暫的。有學者在對孫中山的研究中發現,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對國民心理傾注了極大關注,他從“政治—心理”的視角出發,對其所處時代的政治實踐以及政治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現象及其與政治過程的相互關系,進行了概括和總結,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而豐富的政治心理思想[4]。但從學科發展層面上來說,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政治心理學范疇的研究才逐漸引起學者的關注。

1984—1985年是我國學者對國外政治心理學研究的“介紹期”,其特征是了解該學科的現狀與研究領域,初步了解該學科的研究方法[5]。1986年,繼上海《學術月刊》發表蔣云根教授的《一門有待開拓的新學科——談政治心理學》一文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研究視野轉向政治心理學,他們以獨立的態度審視國外學者的政治心理學研究,不滿足于哲學史的討論,而把目光轉向了行為主義及后行為主義的研究成果,并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及專著。1999年《政治學研究》發表了蔣云根教授的《我國政治心理學在當前應該著重研究的若干主題》,該文指出了現今中國應當著重研究的政治心理學的幾個方面[6]。綜合相關的研究文獻,可以將我國政治心理學主要的研究議題和方向歸納如下:

1.引介西方政治心理學研究成果,翻譯國外論著

專著方面,國內學者譯介了國外學者的經典政治心理學專著,包括美國學者斯通的《政治心理學》 (1987),路辛·派伊的《中國人的政治心理》(1988)和威廉·H·布蘭察德的《革命道德——關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 (2004)、英國政治學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在1908年寫就的《政治中的人性》(1995)、法國著名政治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革命心理學》(2004)及《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2005)。

論文方面,包括胡杰的《政治心理學:歷史、范圍和方法》 (《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1期),袁振國、朱永新的《政治心理學和心理政治學》(《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5期),鄭永年的《淺談當代西方政治心理學》等文章。這些論文主要對政治心理學的含義、內容、方法及其在西方的發展作了一定的介紹,以便人們初步了解政治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此外,國內學者王科、朱永新、劉松陽、蔣云根、茅華英也分別于1988年、1990年、1991年、1994年寫出了四本《政治心理學》。中國臺灣地區1999年出版的石之瑜的《政治心理學》是頗具代表性的政治心理學教材。這些論著對政治心理學的基本知識進行了介紹,但存在明顯生硬照搬西方政治心理學的痕跡,對中國特色政治心理的深入分析較為缺乏。

2.有關中國人政治心理的整體研究

閔琦在《中國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難產的社會心理因素》 (1989)中,對中國人存在的政治態度的開放程度較弱、具備政治寬容精神、政治合作意識差、法治意識淡漠、權威人格突出等進行了介紹,指出中國民主化進程中存在一些必須予以克服的政治心理問題。張明漱的《中國“政治人”——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查報告》 (1994)中,論述了中國人對政治“敬而遠之”的心理,認為“敬”就是尊重政治、崇尚政治,對政治給予積極的價值評價;“遠之”就是回避政治,不愿意參與政治,或在不得已參與時采取不認真、敷衍的態度。這導致中國人政治行為兩極分化,非常時期的參與狂熱,平常時期的政治冷漠[7]。

上述兩本書都是運用實證的研究方法,在大量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做出定量的評價,沈傳亮認為,此兩本書基本反映了國人政治心理的總體特征[8]。

3.現代中國社會群體的政治心理研究

黃建鋼在《政治民主和群體心態》中,對中國存在的群體政治心態進行了總體性研究,認為“法不責眾”、“急于求成”是群體政治心態兩大基本特征;而淡化的政治意識、矛盾的政治行為則是群體政治心態的重要特征[9]。

這里社會群體主要是指農民、大學生、公務員、軍人、知識分子等。近年來,這類主題的文章主要有:2001年葉笑云的《淺論當前中國農民政治心理現代化》,2003年郭惠川的《淺析我國現階段農民的政治心理變化》,2002年王鋼的《試論大學生的政治心理與政治素質》,2001年王榮科的《中國社會傳統政治心理探析》,2002年吳友發的《論社會轉型時期我國公民的政治心理特征及其調適》等。另外,從1993年開始出版的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已連續出了17年[10],在每冊里都有專家就黨政干部對社會基本形勢看法的調查報告。這些能基本上反映出部分公務員的政治心態。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私營企業主群體政治心理研究成為近年來政治心理研究的新趨向。研究特點是針對區域性私營企業主的政治心理進行問卷調查。如有人對浙江私營企業主政治心理進行調查后指出:“浙江私營企業主的政治心理有較高的政治認知度,復雜多元的政治動機,強烈的政治情感,積極主動的政治態度四大特征,呈現出積極、主動、開放的發展趨向,參政心態正朝著民主型、公益性政治參與轉變。”[11]

此外,國內學者還對工人群體、軍人群體、知識分子群體的政治心理進行了少量研究,主要論文有《社會轉型時期國民不同層面的社會政治心理分析》 (《理論探討》,1997年第4期),《優化軍人政治心理的理性思考》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1999年第4期),《論構建當代軍人政治人格的合理途徑》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2年第5期),《政治文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 等。

4.個體層面的政治心理研究

目前,國內對于個體的政治心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領袖人物政治心理的研究,如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論文有王蓓的《孫中山政治心理思想研究》,《孫中山關于政治心理的思想探析》 (《政治學研究》,1997年第3期),《論孫中山的政治心理思想》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蕭延中的《晚年毛澤東》、《巨人的誕生——“毛澤東現象”的意識起源與中國近現代政治文化》,朱志敏的《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文化》 (《中共黨史研究》,2003年第6期)等。另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一些國外的學者也對毛澤東的研究專著,如由斯塔爾所著,曹志為、王晴波翻譯的《毛澤東的政治哲學》 (2006年),以及羅斯·特里爾所著,胡為雄、鄭玉臣翻譯的《毛澤東傳》(2006年)。

王蓓的研究表明孫中山不僅對于政治心理的發生、特征及其功能有自己獨到的闡釋,而且還對國民傳統人格中的負面因素如權力崇拜、等級依附的“奴隸人格”、“悲觀心理”及“顧慮之念”、“畏難之心”太重、只有家族和宗族觀念而無“國族”觀念以及對國家和政治疏離無知等進行了分析。孫中山還積極提倡樹立新的現代國民人格觀,包括樹立新的國民道德、形成“科學互競”良好智識、養成自由平等自主自治的主人人格、善于合作互助的精神以及以社會價值為核心的成就取向。王蓓指出,孫中山博大精深的政治心理學思想對于重構中國政治文化具有比較重要的現實意義[12]。美國學者威廉·H·布蘭察德的《革命道德——關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也辟專章對孫中山的革命政治心理進行了獨到的分析。朱志敏的研究表明毛澤東之所以成為偉人,與其家族及他本人希望成為政治偉人的政治心態有很大關系,“修齊治平”的傳統心態對毛澤東成長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13]。著名政治學家路辛·派伊在《毛澤東:領導者》中根據毛澤東提及自己有猴性與虎性,對毛澤東具有中國革命領袖的政治人格進行了深入剖析,這一研究亦有濃厚的政治心理學背景[14]。

二、目前我國政治心理學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政治心理學的研究在中國還是一個有待進一步開拓的研究學科與領域,當前的研究中也難免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研究視閾還比較狹窄

政治心理學是跨政治學和心理學兩門學科的交叉學科,各種心理學理論與具體的政治學研究問題結合,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政治心理學的研究路徑。具體包括人格、政治態度、社會認知與決策以及群際關系等。

由于政治心理學研究課題本身的嚴肅性、敏感性以及研究方案和方法會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比如一些研究會涉及到某些敏感的層面,如:領導人的個性研究,意識形態對個人心理的影響,投票行為中的民眾心理等等,這就使得其研究范圍受到局限。對個別社會群體、歷史偉大人物的研究還不深入,尤其是對中國當代社會的政治心理研究十分欠缺;在國際政治領域,對于民族主義與國際沖突等問題的研究也是微乎其微。

2.研究方法相對比較呆板

目前國內學者們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哲學思辨的方法,或者是歷史分析法,而缺少心理學的方法,心理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真正進入政治心理學相關研究的還比較少,因此還缺少嚴格的科學依據,使學科研究成果帶有較明顯的推斷痕跡。然而,只有各種心理學理論與具體的政治學研究問題相結合,才能形成一系列的政治心理學研究路徑。比如來源于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社會認知與決策,以及來源于精神分析法和威權人格研究的群際關系這兩種研究路徑,就可以引進到國際政治的研究中,用以探討國際政治中的心理問題,如民族主義或國際沖突等。由此看來,這也是導致第一個問題的原因之一。

3.專門性不夠強

發展政治心理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運用其理論解決我國現實的政治問題,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但目前我國政治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尚不能反映因中國迅速改革帶來的政治心理急速變遷的文化景觀。

另外,迄今為止,全國尚無專門的研究機構,沒有理論刊物,也沒有召開過專門的學術研討會,從而導致目前一些學者只能在缺乏相互聯系的條件下進行獨立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各方力量得不到凝聚,研究的問題也無法集中,所以,在近期內難以產生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

4.相關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不力

雖然近年來我國政治心理學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但從各個方面包括項目申報、成果運用、資金支持等對政治心理研究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夠。目前,政治心理學人才培養尚處于尷尬局面,若再不加強各方支持,必將不利于人才培養。

在我國,政治心理學的學科建設只能說尚處起步階段,有許多新的課題需要關注,新的研究方法期待它的運用。目前國內學者對政治心理學的研究明顯不足,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與對政治心理學的研究意義的認識不足有著很大關系。

三、目前我國政治心理學研究的學科趨向問題

1.學科定位問題

政治心理學在西方已經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與傳統政治學研究相比,政治心理學主要有如下發展:第一,由此推動政治學的研究從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為中心轉到以研究人們的政治行為、政治心理為中心;第二,由重視政治學一般原理、原則的研究發展到更切入政治實踐,趨向于對現實政治現象、政治問題的研究;第三,由靜態的、文獻式的研究過渡到動態的、注重于操作性的研究[15]。

近幾年,日益急劇的社會變遷與發展導致了現代人心靈的碰撞與失衡,同時也重新喚起了人們對心理進行分析和調整的渴盼和需求。中國的政治現代化需要政治心理的現代化。對當代群眾及其執政黨本身進行政治心理研究有利于了解群體政治心態,對制定宏觀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理論研究與應用問題

(1)理論研究問題。政治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與政治現象兩者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交叉性學科。這種交叉體現在:人的認知、情緒、個性等心理因素對政治行為和政治后果產生影響;各種社會政治現象對人的心理特征的形成的影響。由此看來,研究政治心理學可以說具有拓展心理學和政治學各自的研究領域、豐富各自的內容和提升理論研究的深度。也就是說,研究政治心理學具有擴大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的價值,可以在交叉中尋求更大的解釋力。

(2)應用問題。由于政治心理學研究課題具有明顯的現實性和應用性,而且其研究所常用的實驗的研究方法還能彌補傳統政治學研究方法的不足,這樣就使得這門學科近幾十年來在西方一些國家盛行不衰。如今在歐美各國,政治心理學是政治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學科之一,在中國也越來越得到重視。

我們知道,政治心理學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心理學,它主要是借鑒心理學當中較為成熟的一些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各種政治現象,同時也關注政治現象對人的心理的影響。在實踐中,實驗、問卷調查、內容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被廣泛地采用,有的學者也提倡在同一個課題(項目)中混合使用兩種以上的方法。此外,除了政治學家和心理學家,有時候一些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也會參與研究,這也體現了研究的多元化。

3.發展政治心理學的條件

(1)相關政策支持。事實證明,通過科研立項推動科學研究是成功的做法,推動政治心理學研究也可采用這一方式,即通過設立重大項目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力,使其將主要精力投入政治心理學的研究,從而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也能為中國建立民主法制的政治文化創造良好的政治心理氛圍。

(2)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我國的政治學和心理學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屬于交叉學科的政治心理學的人才培養一直處于尷尬局面,研究隊伍的力量還很薄弱。著眼未來,加強對政治心理研究人才培養是推動中國政治心理研究的基礎工作。由于學科發展的落后,在具體的學科實踐中,學者們有時不得不采取“拿來主義”,但是由于社會制度、國情的差異,開拓政治心理學研究不能照搬國外的現成模式,必須立足于本國社會政治實踐,立足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發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服務于中國政治發展的政治心理學[16]。因此,今后我國的學者們應力求從中國的國情和現實發展階段出發思考問題,及時吸收本土積累的思想材料和實踐經驗。

政治心理學學科的復雜性和內容的豐富性使其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不斷彰顯,進一步的努力是在中國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心理學學科體系并不斷充實和完善[17]。政治心理學的時代任務就是激發政治個體與群體心理的積極面與緩減它們的消極面的影響,更為重要的學科任務是使其“本土化”,即通過大量的中國案例的研究來檢驗與發展政治心理學的一般性理論,如果有可能,在此基礎上有一定的一般性理論的歸納與闡發。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已逐步意識到政治心理學必將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有助于對政治問題開展更加嚴密而科學的研究,而且對于現代心理學的創新和發展也將產生重大影響。雖然我國政治心理學在學科發展方面還有待進步,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也急需解決,但其學術發展空間還是相當廣闊的,如何擺脫“拿來主義”,推進政治心理學的“中國化”也將是學者們持續加以關注的問題。

[1]Graham Wallas.Human Nature in Politics[M].New York,Houghton Mifflin.1909.

[2]Sigmund Freud.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M].New York:Jonathan Cape&Harrison Smith.1903.

[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12]王蓓.孫中山關于政治心理的思想探析[J].政治學研究,1997,(3).

[5]邱柏生.淺析我國政治心理學研究現狀[J].理論縱橫,1995,(3).

[6][15][16]蔣云根.我國政治心理學應該著重研究的若干主題[J].政治學研究,1999,(1).

[7]張明漱.中國“政治人”——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查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8][10]沈傳亮.近二十年來國內政治心理學研究進展述評[J].教學與研究,2007,(1)。

[9]黃建鋼.政治民主和群體心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1]邢東勤,楊逢銀,朱群丹.浙江私營企業主政治心理探析[J].浙江學刊,2005,(1).

[13]朱志敏.中國共產黨與20世紀中國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27.

[14]王樂理.政治文化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

[17]宋芋均.政治心理學:內容、價值與方法[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5).

Abstrat: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since the 1920s up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in China,which began in the 1980s,along with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research also has acquired some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attempts to nearly three decades discussed political psych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urvey,and from subject orientation,theoretic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these a few respects on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make some thinking.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Achievement,Issues and Trends

TANG Rui-jun
(Shanghai Normal Unive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political psychology;discipline developmen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D092.7

A

1009-6566(2011)02-0033-05

2010-03-11

唐睿君(1986—),女,江蘇鎮江人,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政治心理學、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等。

猜你喜歡
心理研究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日韩资源站| 午夜欧美在线|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中文无码影院|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97久久精品人人|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婷婷色在线视频|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国产午夜不卡| 91亚洲精选|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伊人AV天堂|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高清国产在线| 中文一级毛片| 性网站在线观看| 福利在线一区| 亚洲第一av网站|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欧美国产在线看|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va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美女毛片在线| 男女精品视频| 无码丝袜人妻|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欧美久久网|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99精品久久|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成人|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任我操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黄色精品| 亚洲色中色| 午夜视频日本|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亚洲天堂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成人夜夜嗨|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