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超
(蘭州鐵路局 貨運處,甘肅 蘭州 730000)
煤炭自燃不僅是礦井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在鐵路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煤炭自熱和自燃現象也很普遍。它不僅影響鐵路運輸正常秩序,而且可能造成鐵路運輸企業財產損失,甚至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探究煤炭自燃的原因,確定煤炭自燃的性質,是確定鐵路運輸過程煤炭自燃引起鐵路交通事故責任的前提和重要依據。
近一百多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煤炭自燃發火機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種學說,其中主要的有黃鐵礦作用學說、細菌作用學說、酚基作用學說、自由基作用學說及煤氧復合作用學說等。目前,煤氧復合作用學說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公認。
1951年蘇聯學者維謝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煤炭的自燃是氧化過程自身加速發展的結果。但并非任何一種煤炭的氧化都能導致自燃,只有在穩定、低溫、絕熱條件下,氧化過程的自身加速才能導致自燃。這種氧化反應的特點是分子基鏈反應。
煤體發生自燃主要是由煤氧復合作用放出熱量而引起。煤與空氣接觸后,首先發生煤體對氧的物理吸附,放出物理吸附熱,繼而又發生煤氧化學吸附和化學反應,并放出化學吸附熱和化學反應熱。煤與氧作用的這個過程放出的熱量積聚起來,就改變了煤自身所處的環境條件,因此,煤的氧化放熱是熱量自發產生的根源之一,也是引起煤炭自燃的根本原因之一。
煤的自燃發展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即潛伏階段、自熱階段和自燃階段。簡單地說就是,煤炭能在常溫條件下吸附空氣中的氧而氧化,產生一定的熱量。若氧化生成的熱量較少并能及時散失,則煤炭溫度不會升高;若氧化生成的熱量大于向周圍散失的熱量,煤炭溫度將升高。隨著煤炭溫度的持續升高,氧化急劇加快,從而產生更多的熱量,煤炭溫度也急劇上升,當煤炭溫度達到著火點 (300℃~350℃) 時,煤炭即自燃發火。
煤炭開始接觸氧氣到自燃,所經歷的時間對不同的煤種是不一樣的。人們把煤炭接觸氧氣到自燃的時間叫做發火期。據研究我國煤層發火期最短的為1.5~3 個月,長者可達 15 個月以上。
煤炭自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煤炭自燃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開采的煤炭本身具有低溫易氧化性能,即煤炭具有自燃傾向性,且以破碎狀態存在。
(2)有連續的供氧條件。
(3)有積聚氧化熱的環境,也就是說,煤炭氧化所生成熱量速度大于散熱速度。
(4)上述3個條件同時存在,且時間大于煤炭最短自燃發火期。
上述4個條件缺一不可,前3個條件是煤炭自燃的必要條件,最后1個條件是充分條件。
煤炭在鐵路運輸過程中之所以自燃,究其原因是在某一特殊的條件下,煤炭具備了自燃的條件。
(1)運輸的煤炭具有自燃傾向性。
(2)供氧條件:煤層堆存疏松,運輸過程空氣不斷進入煤層。
(3)儲熱條件:①干燥的具有自燃傾向性的煤因雨淋和噴灑水,造成內因熱量蓄積。 ②高溫天氣或車上有其他熱源—外因熱量蓄積。③運輸過程通風散熱條件不良使熱量不能及時散發。也就是說有了積聚氧化然的環境。
(4)氧化時間。煤層開采過程已經自燃,或者開采出來的煤堆積時間較長,沒有采取防止自燃的措施,裝車前煤已經自燃或熱量已經積聚,達到了一定的溫度,這是鐵路運輸過程中發生自燃的根本原因。
人類對煤炭自燃現象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也從多角度對煤炭自燃的機理進行深入探討,但是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因此,對如何徹底消除煤炭自燃的問題人類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辦法和技術手段,煤炭自燃還處在人類不可控的狀態,所以煤炭自燃現象作為人類還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存在,自燃作為煤炭的自然屬性人類還是無法徹底克服。
火災,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根據 2007 年8月 28 日鐵道部下發的《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附件1規定,列車火災是指列車起火造成機車車輛破損影響行車設備設施正常使用,或發生人員傷亡、貨物、行包燒毀等。同時規定,煤炭在鐵路運輸過程中發生自燃起火,造成機車車輛破損,影響行車設備設施正常使用,或發生人員傷亡、貨物、行包燒毀等,構成列車火災事故。
我國民法中有關貨物運輸中貨物損失的賠償確定責任的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11條中有明確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損毀、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為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屬性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一法律條款表明,對于運輸過程中貨物因不可抗力、貨物自身性質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導致損毀、滅失免除承運人的賠償責任,在我國的運輸實踐中,有關法規和規章也遵從這一原則。
(1)《鐵路貨物運輸規程》(第四章 承運人與托運人、收貨人責任的劃分) 第 59 條規定:承運人從承運貨物起 (辦理承運前保管的車站,從接收貨物時起),至將貨物交付收貨人或依照規定移交給其他機關企業時止,對貨物發生滅失、損壞負賠償責任。但由于下列原因之一所造成的滅失、損壞除外:①不可抗力;② 貨物本身性質引起的碎裂、生銹、減量、變質或自燃等;…。這就是說,承運人不承擔由于貨物自燃原因造成的滅失、損壞的賠償責任。
(2)《汽車貨物運輸規則》(第五章 運輸責任的劃分) 第68條規定:貨物在承運責任期間和站、場存放期間內,發生毀損或滅失,承運人、站場經營人應負賠償責任。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承運人、站場經營人舉證后可不負賠償責任:①不可抗力;② 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變化或者合理損耗;…。自燃應屬于貨物的自然性質,所以說承運人不承擔貨物損失的賠償責任。
(3)《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第三章 運輸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第 48 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合同履行中的損壞、滅失或者遲延交付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損壞、滅失或者遲延交付是由于下列原因造成的除外:①不可抗力;② 貨物的自然屬性和合理損耗;…。自燃應屬于貨物的自然性質,承運人不承擔貨物損失的賠償責任。
《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中對列車火災事故的責任判定有明確規定,在《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第 48 條對事故責任判定分為責任事故和非責任事故;第 53 條,自然災害原因導致的事故,因防范措施不到位,定責任事故。確屬不可抗力導致的事故,定非責任事故。但是該規定對由于煤炭自燃引起列車火災事故責任如何判定,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煤炭自燃引發的鐵路交通事故與一般由承運人的過錯導致的責任事故不同,但與不可抗力自然災害原因導致的非責任事故有相同之處。對煤炭自燃引發的鐵路交通事故定責應該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 311 條的規定,免除承運人的責任,確定為非責任事故。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法規、規章中對于運輸過程中貨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損失,與貨物自身性質而造成的損失,同樣免除承運人賠償責任。但是《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對不可抗力造成鐵路交通事故定責時采用非責任事故認定,即采用對承運人免責的處理;對于由于貨物運輸自身性質造成的鐵路交通事故如何定責沒有明確的說明。應考慮到貨物自身性質的復雜性、人類對事物認識的有限性,對此類貨物由于自身性質造成的鐵路交通事故做出科學合理的定責。以鐵路運輸過程中煤炭自然事故為例,目前對煤炭自燃的機理沒有做出最終科學的結論,導致人類在防范煤炭自燃的上缺乏真正有效手段,雖然根據目前對煤炭自燃的研究成果所采用的防止煤炭自燃的手段可以降低煤炭自燃的幾率,但還不能根除煤炭自燃,徹底消除煤炭自燃現象還需科學的進步。因此,對于鐵路運輸中煤炭自燃事故定責中,對于承運人也應以免責,定為非責任事故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