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多種教學法在微生物檢驗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吳敏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對PBL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多媒體教學法、行動導向法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提高檢驗專業學生實踐技能。
多種教學法;微生物檢驗;實踐教學
臨床檢驗中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對臨床診斷至關重要[1]。醫學院校作為檢驗教學的實際承擔者,擔負著重大任務。如何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提高臨床實踐教學效果,是提高微生物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筆者現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對微生物檢驗實踐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
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采取全程灌輸式教學,教學進度、內容、方法均由教師決定,其對象是全體學生,未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及個性特征,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地位。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深化,現代教育理念正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獨立學習,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或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正是適應這種需要而發展起來的。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提倡以問題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據WHO報道,目前全球大約有1700多所醫學院校采用PBL教學模式,且仍在不斷增加。對學生來說,檢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激發其學習專業知識的動力,使學生產生共鳴并主動接受知識。為此,我們聘請當地醫院檢驗科主任、副高級以上職稱專家承擔實驗教學任務,嘗試應用PBL教學法,以臨床實例為問題開展教學,讓學生動腦、動手,自己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較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良好,能促進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和技能。
高職高專以培養高等技術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2]。實踐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但是,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為此,筆者嘗試采取開放式教學法。所謂開放式教學,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完成難度適中的實驗設計,由學生自己完成實驗操作,教師在此過程中只起指導作用。2008~2009學年第二學期,筆者在我校2008級醫學檢驗班中采用開放式教學法,教授革蘭染色法、培養基配制技術。(1)將學生分6組,每組7~8人;(2)指導學生梳理實驗思路,讓學生做好實驗準備;(3)6組學生獨自完成實驗操作,記錄、分析實驗結果,教師給予適當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激發了學習興趣,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實踐能力。根據就業信息反饋,大部分學生能較快適應工作崗位,得到了更多發展機會。需要強調的是實驗開展前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選擇難度適中的實驗,并與學生個性和特長相結合,以更好地發揮開放式教學法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是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從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角度出發,通過組織學生圍繞案例進行分析、研討、爭論、解疑,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從中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獲得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手段[3]。在微生物檢驗實踐教學中,我們充分發揮教研室兼職教師的優勢,增添了案例(病例)分析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如講授志賀氏菌檢驗時,提供如下臨床病例:某男,30歲,前來就診,癥狀為起病急、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膿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癥狀,腹瀉日10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然后教師提問:假設你們是醫院檢驗科人員,該患者糞便標本送來后該如何處理?這就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驗操作,加強了檢驗技能。
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是一門集形態、機能、理論于一體的學科,實踐性強,但傳統教學手段具有局限性,學生常感到看不見、摸不著,記憶困難。而多媒體教學能發揮其在圖像處理上的優勢,將文字、圖片和動畫完美結合,使知識由難變易、由抽象變形象、由復雜變簡單。多媒體教學能多方轉換學生的聽、視、做、讀方式,調節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增進了師生交流,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有文獻報道,單純的視覺學習或聽覺學習,3天后的遺忘率為50%~80%,而將視、聽結合起來學習,相同時間內遺忘率僅為18%[4]。如講授革蘭氏染色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技術分步模式展示實驗步驟和結果,學生一目了然。再如講授病毒結構時,由于病毒結構多種多樣,且呈現復雜的立體結構,所以單純采用語言描述學生難以理解,但若應用多媒體教學,就可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我院醫學檢驗教研組一直在嘗試多媒體教學,經過近4年的實踐,自身感受和學生反饋情況良好,能增強課堂教學客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值得推廣。但需注意應用多媒體應避免過多文字描述,以免學生忙于記筆記,分散注意力。
行動導向法又稱實踐教學法,是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在1998年提出的一種新型職業教學理論,強調由師生共同確定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它是以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5]。微生物檢驗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因而在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法能較好地達成課程教學目標。為此,筆者按照臨床檢驗實際工作程序“標本處置→細菌涂片染色、鏡檢→細菌分離培養→細菌鑒定→結果報告”進行項目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主動運用腦、心、手進行學習,學生在此過程中構建與臨床相同的系統化知識及技能,培養了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為將來從事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教學時注意結合課程特點承接臨床微生物檢驗項目,強調課程設置職業化、課程內容模塊化、能力訓練崗位化、素質培養行業化、實踐教學仿真化。在技能訓練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為學校周圍的居民服務,如為幼兒園兒童進行糞便標本病原菌檢驗,為在校生進行體檢等。這些項目既拓寬了專業教學和實訓的途徑,又培養了敬業愛崗的高素質人才。但由于行動導向法集本課程系統知識于一體,所以筆者認為在課程教學后期,待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后運用更加適合。
綜上所述,在微生物檢驗實踐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和鍛煉實踐技能。當然,教師還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選用其他教學方法,以增強教學效果。
[1]張卓然.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苑愛峰.高職院校開展開放式實踐教學的必要性以及方法的探討[J].職業教育,2007(34):248.
[3]董春來.運用案例分析法組織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及相關問題[J].遼寧警專學報,2000(3):52~55.
[4]廖奔兵.微生物檢驗多媒體綜合教學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1):64~65.
[5]呂景泉.德國職業教育中的“關鍵能力”培養[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7(4):3~5.
G424.1
B
1671-1246(2011)15-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