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琪,周向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重慶 400010)
留學生呼吸內科臨床實習教學探索與實踐
李 琪,周向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重慶 400010)
留學生;呼吸內科;臨床實習
臨床實習是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生必須在醫院進行一定時期的臨床實踐培訓。臨床實習作為理論教學與臨床工作的“橋梁”,其學習效果對醫學生將來的醫療素質及業務水平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實習期間有效地掌握臨床知識、提高臨床能力尤為關鍵。我校于2001年招收首批留學生以來,呼吸內科教研室就開始擔負醫學本科留學生呼吸內科學的教學任務,為此,我們根據留學生的特點,在近幾年的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初步探索。
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故必須采用英語教學。而英語也可能不是留學生的母語,學生、教師雙方均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表達和理解障礙,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專業英語的學習,對呼吸系統常見的癥狀、體征、疾病名稱、呼吸系統生理組織結構、病理學改變、相關藥物等專業英語詞匯做到熟練記誦,制作詞匯表,以牢固掌握。對同一詞匯的不同英語表達,也要盡量掌握,因不同的留學生可能只理解其中一種翻譯方式,如“結節”一詞,可翻譯為“nodule”、“nodus”、“tuberculum”,如學生對某一解釋表示出疑惑之時,可換用其他代替的解釋。
我校的留學生大部分來自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文化背景迥異,故教師對其文化背景及差異必須要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帶教前應認真查找相關資料,通過與留學生討論、日常交談等方式,對其民族生活習慣、醫療情況等有一定的了解,尊重留學生的生活習慣及宗教信仰,盡早與留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形成和諧的相處氛圍,消除留學生的畏懼感與陌生感,有利于留學生早日適應并融入病房的工作環境。
臨床工作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患者,與患者交流進行病史采集是臨床工作的首要環節。根據我科所在的區域及所診治的疾病結構情況分析,患者呈現出以下幾種特點:(1)以方言為主,絕大部分患者不會用英語交流;(2)患者文化差異較大,表述病情不盡準確、完備;(3)老年患者多,常處于不能交談狀態。這給留學生的病史采集工作造成極大的障礙。由于教師資源有限及為給予留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常需要留學生獨自對患者進行病史采集,這需要留學生自行學習簡單的中文詞匯,如癥狀、體征、時間的表述。
組織英語口語較好的中國醫學生參與到留學生教學中,采用“一對一”幫扶模式。在病史采集過程中,留學生作為主體,中國醫學生作為患者與留學生之間的“橋梁”,將患者表述的方言、晦澀難懂的語言轉換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給留學生,使其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發展全過程,充分獲取病史資料,有利于留學生作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如在呼吸內科臨床工作中,患者常說“我吐血了”,留學生即使聽懂了中文,也不一定能理解為患者說的是“咯血”,這就需要中國醫學生做出進一步的病史詢問及解釋。再比如問及患者職業史時,有時會遇到“石匠”、“彈棉絮工人”等,也可能需要中國醫學生給留學生做出進一步解釋。此方式不僅能進一步加強留學生與患者的溝通,同時還能提高中國醫學生的專業英語素養及交流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即互動式教學模式。顧名思義,該教學模式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經帶教教師引導后解決問題,達到充分獲取知識的目的[1]。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我們按照“理論掌握→病例學習→初步總結→病例再學習→討論總結→分析評價”的流程進行。(1)理論復習:留學生復習理論課所學的呼吸系統不同疾病,準備提綱,包括主要癥狀和體征、初步診斷及依據、鑒別診斷、必需的輔助檢查及結果分析、處理措施、療效及預后評估等;(2)實際病例接診:留學生詳細詢問自己實際分管患者的病史,仔細查體,根據癥狀體征、輔查結果,作出初步診斷與鑒別診斷,提出需進一步完善的輔助檢查項目,制訂初步的治療方案,完成病歷書寫,并記錄下有不明確或需要討論的問題以待討論;(3)學習再總結:將自己所獲得的病史、診斷及診療方案與教師的方案作比較學習,找尋診斷依據及診治方案的異同,分析自己診療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有錯診、漏診,分析總結錯診漏診的原因。再次結合理論課知識,作進一步總結深化;(4)教學討論會:每周舉行一次教學討論會,4~5位留學生與1名教師為一組。每位留學生準備一個病例,自制多媒體幻燈片,進行病史特點的總結,陳述個人觀點并提出問題,集體討論,教師在會上予以提示和引導,總結時可給出幾種多元化方案,如哮喘患者反復發作多年后,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這時也可以同時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促使留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地探究[2]。
留學生臨床實習與中國醫學生有諸多不同之處,面臨多重障礙。我們在帶教過程中,應首先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同時,從生活、習俗等多方面關心留學生,盡快消除留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陌生感,使其盡早融入病房日常工作。同時,采用PBL教學法,使實習留學生較快學會思考,較好地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臨床實習過程中,使其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能時刻跟隨醫學發展的步伐,做到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為以后的從醫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1]Belland B,French B,Ertmer PA.Validity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research:A review of the instruments used to assess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9,3(1):59~89.
[2]Gijbels D,Dochy F,Van Den Bossche P,et a1.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a analysis from the angle of assessmen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5,75(1):27~61.
G420
A
1671-1246(2011)02-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