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莉,談學靈
(1.成都市武侯區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91;2.成都大學醫護學院,四川 成都 610091)
社區護理實踐教學探討
袁 莉1,談學靈2
(1.成都市武侯區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91;2.成都大學醫護學院,四川 成都 610091)
社區護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進行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社區護理的實踐教學首先應制訂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注重教學師資的組織管理及護生進入社區實習前的教學準備工作。與此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完善社區護理實習的評價環節,從而提高社區護理實踐教學的質量。
社區護理;護理實踐;教學探討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得以廣泛開展。社區護理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迅速發展起來,并成為21世紀護理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作為一門實踐性的學科,進行社區護理實踐教學是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必不可少的環節。我中心——成都市武侯區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05年與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合作建立了社區護理實習基地,自建立合作關系以來,中心先后完成了325名護理本科護生的實習帶教任務,現將實習帶教方法與體會介紹如下。
我社區護理的實踐教學首先制訂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目標的制訂以“突出護理、注重實踐、加強人文、體現社區”為指導思想,具體包括:培養護生的社區衛生服務意識;明確護生在社區保健中所承擔的職業角色;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專業知識對個人、家庭、社區開展“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社區護理服務。
中心根據學院的要求,選擇了5名責任心強、業務技術過硬、教學能力和學歷較高的護理人員作為主帶教教師,全面負責護生的社區護理帶教工作。
護理學院應中心的要求定期對帶教教師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組織與安排、護生的管理和教學評價以及培養帶教教師的教學自信心等。培訓方法包括:利用中心業務學習時間進行集體培訓;護理學院的教師定期到中心對帶教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并通過電話隨時接受社區護士的咨詢,以協助其解決遇到的問題;安排中心護士到學校附屬醫院進修臨床護理和臨床教學等。
教學準備主要是對護生進行崗前培訓。崗前培訓分2步進行,第1步由護理學院的社區護理教學教師在護生轉科前進行,內容主要包括:實習環境和路線、實習要求和工作安排、安全教育、溝通交流技巧、實習期間生活安排、實習作業等,強調社區護理與臨床護理實習不同之處,同時了解護生對社區護理實習的認識并給予積極引導。第2步由中心主帶教教師于實習第一天進行,主要內容包括:介紹整個社區的情況與服務對象的特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概況及服務宗旨和理念、中心工作規范及要求、實習內容的安排與排班情況、實習作業與考核要求。
護生的社區護理實習時間為3周,第1周的實習安排為慢性病病人的社區管理、社區巡診、婦科門診小手術的配合、中心內常見病及多發病的社區治療護理;第2周的實習安排為居家護理、兒童保健及計劃免疫;第3周根據護生前2周的實習情況作機動安排,例如護生感覺某方面內容的實習效果欠佳,那么在第3周時就可以給予強化。
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為不需要住院治療或出院后仍需繼續治療的患者提供輸液、肌注、換藥、導尿等護理服務。每天由1名帶教教師帶護生進入居民家庭進行居家護理,護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肌肉注射、輸液等基礎護理操作,并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
每一組護生共同完成一次社區群體健康教育,首先由護生和帶教教師根據本社區居民的健康問題和健康需求共同決定健康教育主題。然后讓護生查閱相關文獻寫出健康教育的詳細內容,并制作幻燈片。每小組推薦一名護生作為社區群體健康教育的主講人,先在中心進行試講,由帶教教師點評并修改,然后再進入社區居民中進行健康教育。
先由帶教教師對護生進行集體講課,內容包括: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篩查和健康檔案的建立、慢性病管理的程序和內容以及慢性病電腦管理系統的使用。然后由帶教教師帶領護生進行入戶訪視,并要求護生從訪視的家庭中選擇一戶家庭完成家庭護理作業。在此過程中,要求護生掌握家庭訪視的過程,如訪視之前的準備工作、訪視中如何與病人進行交流、如何維護自身的安全等。
4.4.1 生長發育監測 先由帶教教師示范并講解各項指標的正常值以強化護生的理論知識,同時強調測量時的注意事項,例如測量身高時,應盡量讓身體成一直線,然后再由護生親自操作,并將各項生長發育指標的測量值輸入電腦。護生還需協助兒童保健醫生給兒童及家長作早期教育及心理咨詢工作。
4.4.2 計劃免疫 首先對護生進行計劃免疫的理論講授,內容包括疫苗的種類、每一種疫苗所預防的疾病、接種禁忌證、接種程序及方法、不良反應及處理等。然后采取帶教教師示范、護生再操作的方法進行兒童計劃免疫的實踐學習,并要求護生掌握疫苗的預約和登記方法。
4.4.3 產后訪視 產后訪視主要包括新生兒和產婦的訪視。首先給護生講解產后訪視的內容和程序以及訪視要求,然后隨帶教教師一起到產婦家中做訪視。對于護生能獨立完成的操作項目,如測量體溫、血壓、檢查宮高等,可以由護生獨立完成。
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皮膚過敏試驗、傷口處理、換藥等護理工作。由于護生經過前期的臨床護理實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因此,在社區實習時以加強護生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觀察和健康咨詢能力鍛煉為主。
于實習第1周星期五下午召開帶教教師和護生座談會。首先由帶教教師總結護生此周的實習情況,指出護生在實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方法;再由護生提出他們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及他們認為實習中有待完善的環節,然后共同商討解決方案。第2周星期五下午再次召開座談會征求護生對帶教內容、帶教方法等的意見及建議,以進一步完善社區護理實踐教學環節。
第3周星期五下午在中心完成出科考試,包括社區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考核。理論知識考試共20道題,試題內容為社區護理的基礎知識,如社區特殊人群的保健、慢性病病人的護理等。技能考試為常見的社區護理操作技術,例如血壓及血糖的正確測量方法、吸氧等。
良好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是社區護士必備的能力之一[1]。社區護理實踐教學中,護生通過完成社區健康教育、入戶訪視等使得其人際交往能力、語言交流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社區護理在具有較強獨立性的同時又需要與多部門、各類人員合作提供綜合服務[2],因此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是實踐教學環節應關注的一個重點。我們在實踐教學中要求護生完成的實習作業都是以組為單位進行分配與考核,這樣可激發和培養護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并深入理解社區護理的綜合性服務特點。
我國的社區護理起步較晚,社區護理理念、實踐范圍等都還有待于進一步地完善與擴展,因此進行相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勢在必行。在社區護理實踐教學中應重視護生科研意識的培養,如護生在完成小組作業過程中要求他們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對于實習中遇到的目前文獻中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則鼓勵他們利用科研研究方法去解決。
由于目前我國的社區護士主要由醫院護士轉型而來,接受過專科培訓的護士還比較少,因此社區護理師資還比較薄弱。通過實踐教學,可促使帶教教師學習,鉆研護理業務,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從而提高帶教教師的整體水平,促進社區護理質量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李春玉.社區護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G420
A
1671-1246(2011)0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