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祝云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工作改革與實踐探析
史祝云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00)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受生源質量和學歷等因素影響,形勢不容樂觀。轉變就業觀念,加強就業指導,開辟就業新途徑,建立就業保障機制,是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充分就業的有效措施。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就業定位
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630多萬,勢必造成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近年來,高職院校走的是依靠規模求生存,依靠政策謀發展的道路;中等職業教育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本科以上院校在生均經費等方面明顯勝于高職院校;高考優質生源流向重點院校和本科院校,雖然高職院校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占據高等院校半壁江山,但潛在的危機和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
學校發展的關鍵是學生的“出口”。學生充分就業能給高職院校發展帶來強勁動力。
我校作為云南省的一所普通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專科在校生由2006年的520余人增加到2010年的3 600人。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招生就業部門秉承“認真工作,力求零差錯;服務學生,爭取百分百”的工作原則,積極探索適合學校實際和滿足社會需要的就業渠道,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大力促進學生就業。2009年首屆專科生就業率達96.8%,2010年增加到97.8%。
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將其放到“關乎社會穩定、關乎學校生存發展”的戰略高度,成立了學校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以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校長助理、招生就業處處長為副組長,校團委、學生處、教務處、各系部主要負責人為組員,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真正做到組織到位、分工明確,構建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專門抓、招生就業處綜合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層層落實、全校重視、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服務體系,確保學生就業工作的穩步推進。
為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學校每年年初都要召開就業工作總結表彰暨部署會,學校與系部、各系部與各班主任分別簽訂就業工作目標責任書,實行校、系、班3級就業工作考核管理模式;年中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分析當年就業工作重點與難點,研究做好就業工作的方法,進一步推動就業工作落到實處。召開各種就業會議,發揮廣大教職員工作用,利用學校有限條件和資源為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和幫助,并對學校各階段就業目標做出明確規定和要求。
學校從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就業工作投入。學校及各系部負責就業工作的專職和兼職人員近30人,且辦公設施完備。學校根據需要實報實銷,在經費上給予保證。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學校就業工作經費41萬元,占全校學生學費的2%。
學校實行就業工作重心向系部下移,實施考核激勵機制。就業工作任務繁重、涉及面廣,需要學校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全體教職工的通力協作與共同努力。我校借鑒其他院校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了《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就業工作實施意見》、《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就業工作職責》、《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就業工作考評及獎勵辦法》、《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就業指導課實施細則》、《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就業指導手冊》,實行規章制度管理、考核獎勵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工作積極性,促進了學校就業工作的發展。
為拓展就業渠道,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學校構建了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同時,有計劃地分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宣傳國家就業政策;通過講座、報告會、咨詢會、創業意識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和利用就業政策,掌握就業流程,了解就業前景,促使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幫助學生了解就業途徑,認清就業形勢,鼓勵學生多渠道就業;開展校、系、專業不同層面的就業指導與輔導,實現受教育面全員覆蓋。
各系深知“出口暢,進口才會旺”,就業工作將與教師效益掛鉤。在全校制定“十二·五”規劃過程中,各專業就業率成了學校專業設置、招生規模調整、學科建設的主要參考依據。深入基層開展調研,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式,學校協調各部門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原則,學校領導親自掛帥,2次到文山、紅河、昭通及曲靖等地州開展就業工作調研,掌握了市場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信息和招聘渠道,并積極爭取就業崗位。
學校還組織學生利用寒假到家鄉的市、縣、鄉、村醫院(衛生院)等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社會對醫學生需求情況等方面的情況調查,請各用人單位協助完成2表,即《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評價調查》和《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調查》,學生調查后根據調查情況寫出社會實踐調查論文571篇。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分析,初步確立各專業的就業市場定位和定向,形成“臨床專業遠離中央,占領地方,以縣、鄉基層就業為主;護理專業以省、市、縣事業單位為主;眼視光技術專業以大城市眼鏡企業和公司為主”等分專業就業定位的指導思想。
學校加強就業追蹤,及時掌握就業動態。學校大力加強畢業生就業簽約情況反饋和統計工作。根據就業工作要求,建立實習生生源數據統計表和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表,及時反饋畢業生就業信息,核實并記錄畢業生就業狀態,確切掌握畢業生就業情況,及時調整和做好就業服務工作。
學校積極參加科學出版社組織的《高職高專大學生創業與就業指導教程》課題組的研究課題,加強新形勢下就業工作探討和研究,對做好就業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初步確立各專業就業市場定位和定向,是保證高就業率的關鍵。
學校積極做好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積極開拓國外就業市場,2010年選派6名學生赴英國留學,為提高我校學生就業競爭力打下基礎。選派就業指導人員參加在北京舉行“醫學院校就業指導教師(Work Skills課程)職業能力公益培訓”,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綜合職業能力。
學校充分利用大中專學生就業招聘網絡平臺,為優秀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展現我校畢業生風采,目前已有2名2011屆畢業生通過網絡招聘平臺實現了就業。
學校積極與社會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聯系,為學生搭建就業平臺。專人負責收集就業信息,利用企信通、飛信、QQ及時向畢業生發送信息,并組織學生應聘。2010年發布就業信息45條,組織校、系招聘會40余次,邀請用人單位15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1 200多個,簽署就業協議書900份。
學校各系部開展一系列相關活動,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就業流程、轉變就業觀念。如組織就業模擬大賽、就業知識競賽,通過現場模擬讓更多學生清楚招聘方式、就業禮儀及醫學生就業前景。2010年推選3名學生參加“云南省第三屆賢士杯就業模擬招聘大賽”,充分展現我校學生綜合素質和風采。
為了做好學生就業工作,減輕學生就業心理壓力,避免學生離校前的破壞行為危及學校和社會穩定。學校成立了以書記、校長為組長的畢業生文明離校工作小組,并以就業政策宣講會海報、展板的形式宣傳“畢業生辦理就業手續流程”、“畢業生回生源地辦理就業手續流程”、“畢業生改派流程”,讓每位畢業生都清楚地了解各種手續辦理的地點及時間,確立專人負責辦理就業登記制度,為畢業生辦理離校手續和就業登記。組織“感恩母校——為母校做點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促使文明離校氛圍悄然形成。
G40-011
A
1671-1246(2011)17-0021-02
Vol.29 2011 No.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