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勇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談課堂提問的設計及體會
吳建勇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教學手段,是聯系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設計恰當的提問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積極思考,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課堂教學;提問;設計
課堂教學以問題的解決為核心展開,課堂提問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增強學生參與意識的必要手段。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成功地應用提問來引導學生學習,從《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教學內容是用問答形式進行的,可見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提問效果呢。
課堂提問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必要手段,其目的必須清楚、明確[1],應根據教學需要,按照課堂結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習動力。提問按目的分為:了解學情的摸底性提問、知識理解的啟發性提問、觸類旁通的發散性提問、溫故知新的復習性提問等。
啟發性即所提問題應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環環緊扣。啟發性不僅表現在問題設置上,還表現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欲,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程度取決于其引導與啟發作用的發揮程度,那種“聽明白了嗎?”“同意嗎?”等簡單機械的提問,表面上師生互動較多,課堂氣氛活躍,實際上學生隨聲附和并沒有反映其思維深度,有時甚至掩蓋了真正的無知[1]。
提問時機要恰到好處,且要循序漸進。若提問時不注重邏輯順序,深一腳、淺一腳,重一腳、輕一腳,都會造成學生思路的混亂,從而影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雖然一節課沒有確定的提問次數,但教師要把握好提問時機,做到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洞察學生心理,學生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無不反映他們的內心世界。當學生聽課中流露出迷惘神情時,說明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而無法突破;當學生若有所思、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時,說明學生有某些新的想法,這時教師應及時提問,對癥下藥。另外,展現思維過程的提問,不應滿足于學生根據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斷,問題提出后,適當地停頓,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交流,可達到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考的目的。
一個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學生思維之弦,使學生帶著高漲情緒和愉悅的心情學習。由于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因而提問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因人而異,把握好度。教師上課前要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回答[2],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學有所獲。如果問題過難,就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望而生畏;如果問題過易,就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另外,課堂提問成功與否,還要看提問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如果提問過多、過密,學生忙于應付提問,精神過度緊張,易感到疲勞和不耐煩,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如果提問過少、過疏,則使師生缺乏交流和互動,不利于教師了解和調控學生學習狀態。
提問的關鍵是要激發學生好奇心,拓展其思維活動。因此,所提問題要注重內容的新穎,使學生聽后產生濃厚興趣,繼而積極思考;對一些學生熟知的內容,要注意變換角度提問,使學生有新鮮感[3]。如講授高等數學級數求和時,直接講其求解方法往往不能吸引學生,若把問題換成:是藥三分毒,《紅樓夢》中林黛玉是病死的還是藥物的毒性殘留造成的?如何計算?這種提問方式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除提問內容新穎外,還應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如讓學生自由發言、搶答、分組討論等,使學生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為保證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問題設計必須準確、清楚[1,3],邏輯要嚴密,切忌含糊不清、模棱兩可。例如:“看到此數列題,你能想到什么?”學生不好回答這樣的提問[2],也不明白教師意圖。另外,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有明確的態度,或肯定、或否定、或點撥、或追問,教師恰當的反應可強化提問效果。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一方面,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數優秀生,這樣易挫傷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兩極分化現象;另一方面,不能只限于提問少數學生而冷落大多數學生,讓后者覺得教師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將提問機會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才不會淺嘗輒止,滿足于一知半解。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產生疑問或有不同見解時,學生不必舉手就可發言,這時表達出來的意見往往是學生智慧火花的閃現。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全身心投入,用心鉆研,加強對“提問”的研究,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服務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受益。
[1]廖宇凡.淺談數學課堂提問藝術[EB/OL].http://www.eduzhai.net/edu/ 305/jiaoxue_84844.html,2006-12-13.
[2]易存新.淺談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教師修養,2011(2):183~184.
[3]劉玉芳.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提問[J].金色年華教法交流,2011(2):183.
G421
B
1671-1246(2011)13-0052-02